理科教学探索 2OO6.08 试谈数学教学昀课后反思 杨忠良 (保定市第一中学,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关注 学生的发现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理念;自主探索;发现与创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6)08—0035—03 众所周知,新一轮课程改革着力于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因此, 理念的影响不可低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向新时期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上所述,教师立足“导师”和“同路人中的长者”的基点,以先 教师需要成为拥有先进理念、精通反思技术、善于交流合作的探索 进理念反思教学设计和现场表现,及时的警觉、扬弃和调整。新时期 者,需要迅速完成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而研究和 教师的发展和成长由此注入不竭的能源和动力。 反思,恰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缺少了课后的反 2.关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反思。 思环节,教师便失却了专业成长的根基和活力。本文试对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时空 的课后反思作初步探索,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参考。 的构成由师生单一互动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教师由权威 一、关于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反思 和仲裁演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课 学模式由过去的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转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 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索,则是课堂教学活力的展示和标志。这一项课 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崭新机制。 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探究时机的反思。 1 关于教学理念的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教师是否在学生需要自主时让学生自主,是否 新课堂首先要面对的是教师个人具有的观念文化。事物都是一 在学生能够解决时来让学生解决,是否在学生不需要合作时却布置 分为二的。教师原有的认知以及理念的定势,既会成为教师驾驭课 学生合作,是否在学生有强烈探究欲望时直接告诉了结论…… 堂教学的有利因素和个体特色,也会成为设计和展示教学过程的思 (21“自主”适度的反思。 想牢笼和观念桎梏。因此,回顾刚刚经历的教学过程,首先应当进行 自主的适度,应当是放手但不放任,扶植但不牵制,协调而不乏 教学理念的反思。 民主,合作又不包办。这其中的“度”,很值得在课后反思中细细品 (11教学设计理念先进性的反思。 悟。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恩格斯语)。数学不仅是科 (3)‘‘设疑”与“质疑”整合的反思。 学的工具,更是思维的体操;不仅是通用的语言,更是一种精神和态 “设疑”与“质疑”的整合,既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激 度。注意到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引入、启迪、转折、讨论、评判、揭示 发学生潜质的有效途径。其中,“设疑”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 等若干环节中,教师是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活动是否体现了学生 手段,“质疑”则是学生的反思性活动。“设疑”与“质疑”是既相互对 主体、关注了学生情感,是否激发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活力,是否展示 立,又相互依存的教学流程。对此,教师的课后反思主要有: 了师生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过程……。 反思之一:问题情境的营造和策划是否适当? f2)教师的临场发挥与表现的反思。 问题情境是学生质疑的动力场,表现于问题存在的积极意义, 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的统一。教师的主观意图与课堂的客观效果 这种积极意义主要以能够对学生产生心理环境上的渲染为标志。根 总有不和谐之处:主观上的“点拨”,客观上会产生“代办”的效果;主 据课题的具体情况,本节课问题情境的策划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活 观上的突出重点,客观上会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教师忘情 动规律和认知规律,是否由特殊人手去发现一般?是否坚持了“不愤 地投入课堂教学,会情不自禁之中过分突出了教师,或多或少地忽 不悱、不启不发”的传统原则,是否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甚至教师自觉不自觉的举手投足或一颦一笑 过渡?问题情境的氛围是否浓淡适当?有无不到火侯或者过火的渲 之间,也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效应。因此,教师临场发挥对实践教学 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反思之二:问题的深度、强度和结果的设计是否适当? 在设置问题的深度上,是否兼顾学生之间认识的差异,能够引 关注和凸显学生主体,立足于师生关系平等,互相尊重,共同探求知 识,共同交流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感出效益。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教学 过程中投入真诚的感情,师生方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 意义,方能在课上课后感到酣畅淋漓、收获颇丰,方能感悟到教与学 原来也可以是十分幸福的事情。 1.反恩老师的主观意愿。 起不同层面学生的思考;在问题的强度上,是否对学生的心灵产生 震撼,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在问题的结果上,是否体现多 元性,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的质疑中得到满意的结果。结合学生在 课堂上的反映和表现反思:上述三点是否把握适度?如何调整更为 科学、合理? 3.关于教学谋略的选择与实施的反思。 (11关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与调理。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情 感世界,尽可能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好恶,并且对它们进行一分为二 的分析:肯定其中积极因素,认知其中消极成分。于是,在课堂上师 生互动的过程中,便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学生担当不同的任务。一方 面,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扬,使其在活动中感悟到自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又促进某些学生的消极的、不利于形成健全人格的个性得 以抑制,一举两得。 教学需要谋略。抛砖引玉、顺手牵羊、欲擒故纵、反客为主,围魏 救赵、暗渡陈仓……,这都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计谋。问题在于 计谋的选择和实施是否适当。这包括,在“设疑”、“解疑”的环节中, 设置的陷阱是否自然隐蔽,足以使多数学生欣然中计;展开救援时 是否越俎代庖,不自觉扮演救世主角色;在学生“质疑”的环节中,对 于符合教师设计的发现是否推波助澜,借机制造一波三折的艺术效 果;对于不合教师设计的产品是否筛选、疏导,为解决相关问题暗作 铺垫。如此反思、调整,教师的运用谋略的技术便会日新月异。 二、关于关注学生的发现与创新的反思 鼓励创新,这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核心。实现课堂教学重构,让 (21关于尊重学生的成果与执着。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 性、探究性的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 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情感的投入,既需要教 师因势利导,刻意激发,又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和充分尊重。 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 量、生命价值和意义,必须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不断发现和创新 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展示个体生命的涌动和飞扬。因此, 教师课后反思的另一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发现与创新的反思。 1.问题情境的创设。 ①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生偏爱自己的作品,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人之 常情。因此,教师在裁判或评价学生的争论或成果时,既要充分注意 客观公正,又要充分注意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肯定:赞扬学生积极探 索、努力进取的精神,肯定成果中正确的成分,同时,点评成果中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认知之母,是未知通向已知的 桥梁。回顾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利于产生“生 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是否足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 误的部分,力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成果中的精华与谬误,感悟到个 人隋感与自尊得到尊重和爱护。 造的动机,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讨论和发现的机会,是否关注了 学生创新情感的基础与培养……,这是在反思中值得一一推敲和完 善的地方。 2.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 ②尊重学生的执着与固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乏个别学生的执着或偏执。对此,教师要 学会“借势”:一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其合理成分启迪大家的 思维,以其不合理成分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二是在相 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理、疏导和规范, 学生创造的机器启动之后,新旧知识与思维的交汇、碰撞,自身 与他人思想的交锋、碰撞,都不免撞击出发现或创新的火花。这些转 使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辩证的途径。促进学生的执着与固守发挥积 极的效益,严防学生的执着与固守发展成为消极的偏执,是教师工 瞬即逝的智慧的火花,或许就是珍贵的发现与创造的矿苗。关注并 及时捕捉,是教师鼓励创新的重要表现。 3.欣赏学生的节外生枝。 一作的另一难点。 2.反思教学的客观效果。 些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节外生枝。对此,教师一方面要郑重对 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总是有差距的。尽量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 待他们“新”、“异”的产品:筛选产品中的沙金,肯定其中有价值的成 分;另一方面,又指导他们循着辩证思维去进行探索,去求新求异, 去衍生健康的枝又。 4.尊重学生的旁门左道。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中,教师在欣赏通性通法的同时, 距,尽量防范客观上对学生情感的损伤,又是课后反思的一个方面。 (11反思刻意的设计。 在备课中,教师运用某一谋略刻意设计教学情境,以求获取一 波三折的艺术效果值得肯定。但是,在教学谋略的运用过程中,要刻 意防范不经意之问对学生的情感或自尊的伤害,重点防备在某些环 也注意尊重那些“旁门左道”。旁门左道中常常蕴含着求异思维,其 中也不乏创新的成分。只是要提醒学生分清主次,使他们明白类似 于人们求医的正常途径是去医院,而不是求助于偏方的道理。在这 一节上可能产生的误解。 (2)反思无意的中伤。 教师的睿智、幽默以及得体的调侃,都会有效地渲染课堂的活 跃气氛,有助于学生们在轻松、欢快、和谐的氛围中进入学习。但是, 教师在潇洒、得意之时,更要防备对某些学生无意的中伤。 防范之一:反例的对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典型学生或 引导中,既要注意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要注意能扼制 三、关于尊重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之下的课堂教学.立足于 或预防学生的偏执和走火入魔,具有相当的难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理科教学探索 2OO6.08 浅谈瀑撂穗蒸后熊数学课 教学 亍不研卜 李宗谦 (冀州市文教局教研室,河北衡水053200) 摘要: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 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发挥电教优势,让数学课堂更丰富多彩。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f.q。设置情 境,激发兴趣。课堂小技巧,胜过纯说教。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新路子;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01 OX(2006)08—0037—02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对我 课下多做两道题。这时刘某洋洋得意地坐在座位上听课,李某却气 呼呼地坐下,脸色通红,课也昕不进去,这时我感觉到李某可能是受 害方,不问原由,同时惩罚,他感觉到不公平,课也听不进去了,这 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让他来回答,他没想到老师刚罚了他又提问 们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路 子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营造好课堂气氛, 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手段 现代化的进程,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下面浅谈一下我 对数学课堂改革粗浅的理解和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他,什么也回答不出来,于是,我把刚讲过的问题,又慢慢的给他讲 了一遍,并引导到所提的问题上来,他很快回答上来,我及时表扬了 他,话语中流露出老师对他的关心,而不是故意冤枉他,再坐下后, 、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在课堂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 直到下课他一直都在认真听讲。 二、发挥电教优势。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的心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 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如果带着烦心事去上课,就不会有和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和 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电化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 谐的气氛,教师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更不会收到良好的 教学效果。 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媒体 实例投影等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等的综合处理,创造出了图文 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 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了以往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真正做 其次,要想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专心致志地听讲,教师必须 时刻观察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记得有一次刚上课,两 个学生由于课下发生争执,上课铃声响了,两人还在大声争吵,我不 便在班上批评他们,又为不耽误上课时间,我没问清原由,就罚他俩 典型解法作反面教员来教育和警示大家的做法不可或缺。但是,反 例或反面教员的选择却要慎之又慎,以防伤害学生的自尊,从而损 伤师生之间的友谊与情感。 防范之二:幽默的格调。 生活中缺少了幽默,便缺少了几多滋味,课堂中也是如此。但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总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 光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或成果的评价,多数教师采取多表 扬少批评,并且提高评价档次的做法,这对于激励学生是值得肯定 的。但是,表扬与拔高,一定要注意有理有“度”,以防止失当的评价 和廉价的表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以上仅是对数学教学课后反思所作的初步探索和实践。课后反 是,教师的幽默一要得体:新鲜有趣,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值得品味和 思考,并从中受到启迪或警示;二要防备无意之中的影射或讽刺。说 者无心,听者有意,此事自古有之。作为教师的课堂言行,更要格外 防备某些学生可能的对号入座。教师幽默的负面效应,往往出自于 此。 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待大家共同探索,不断深化。 防范之三:评价的把握。 【责任编辑:姜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