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来源:画鸵萌宠网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髖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脆性增加、防御能力差,较易发生股骨颈骨折,且骨折不稳定、不易愈合。同时老年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长期卧床易发生并发症,故常需手术治疗。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对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过术后随访(1~2)年,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38例住院患者,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68~92)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股骨头坏死6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25例。术前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8例。术前均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髋关节功能。

1.2 方法 38例高危老年患者术前均行患肢皮牵引,有并发症者请内科会诊,进行对症治疗后行人工髋置换术。手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连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2 结果

本组38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d即行股四头肌舒缩、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7d后可坐起,1个月助步器保护下患肢无负重下地锻炼,2个月后扶拐下地,(3~6)个月弃拐行走。随访(1~2)年,38例患者假体稳定,无关节脱位,无关节功能受限及严重畸形或感染。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不安等心理。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科室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深入了解患者的各种思想顾虑,加强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介绍患者与患有同病但已取得治疗成功的病友及家属进行交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此,我们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使其心情平静、愉快地接受手术。

3.1.2 全身支持疗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在65岁以上,体质弱,基础疾病多,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是老年患者渡过手术关的重要保障。术前详细全身检查及相应处理,监测血压、血糖,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以内,血糖控制在8.6MMOL/L以内。检查术前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情况,对原有合并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

素、易消化饮食加强营养,术前禁烟酒。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术前无需常规备皮,术前半小时按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1.3体位指导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矫治畸形。向患者讲解防止术后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体位,告知术后取平卧或半卧位,避免侧卧,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前指导术后床上大小便时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将臀部抬离床面,避免患肢外旋内收。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1次,并注意患者意识改变及患肢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情况,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如患者自觉有患肢麻木感、痛感、感觉减退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术后应用镇痛泵者观察效果,保持其通畅情况,以降低患者的痛感及应激反应,确保患者身心处于较舒适状态,以利于术后恢复。

3.2.2 体位护理 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应保持体外展中立位,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手术部位有无异物脱出。患肢保持15°~30°外展中立位,双膝腘窝处放一薄枕,保持膝关节生理屈度10°~15°,双膝之间放置一海绵T型垫。搬动患者时应将患髋关节整个抬起,避免患肢内旋和髋关节过度屈曲,以防脱位。指导患者翻身时两腿间夹一个枕头,下床时应避免内收屈髋。

3.2.3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渗出液及时吸出有利于软组织对假体进行包裹,避免创口内积血而导致手术后血肿形成及关节内感染。定时检查整个引流装置是否密闭,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挤压保持有效引流,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果引流量多,呈鲜红色,则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24~48)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拔除。

3.2.4 疼痛的护理 术后多数患者疼痛较剧烈,我们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术后使用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泵,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节镇痛药物的用量,观察止痛泵使用过程中的呼吸改变、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也可应用听音乐、缓节律呼吸法、放松疗法及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疗法缓解疼痛;不用镇痛泵的患者,麻醉清醒后感疼痛时及时予以强效止痛剂,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体位,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避免下肢肿胀而致疼痛。

3.2.5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早期我们采取被动和主动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密切观察患者肢端颜色、温度、疼痛、肿胀等情况,嘱患者术后卧床时抬高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早期进行患肢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肌肉收缩训练,以增加血液的回流速度,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3.2.6功能康复干预 指导患者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 ,可防止术后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应<45°;离床活动时,动作要缓慢,嘱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

着地,患肢外展,护士协助患者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脚缓慢着地,再拄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患肢先上床。

4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髋关节成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是被认为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又较多,护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置换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洁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6期

[2] 陈瑞芳,徐伟青.老年骨折术后出现谵妄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

[3] Kopacz DJ, Allen HW, Thompson GE. A comparison of epidural levobupivacaine 0 .75% with racemic bupivacaine for lower abdominal surgery[J]. Anesth Analg, 2000, 90(3): 642-648.

[4] 高丽娜.浅议心理护理及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全方位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1.编辑/王海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