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分数:45分)
一、语言基础(11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坐在公交车上一个不起眼的脚落,穿梭(suō)在车站与车站之间,看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我只是旁观者。我想就这样一直坐着,随着车来车往,瞧着街上淡淡的风景,享受自己的静寂。
B.过渡地暴露自己的经历会有自大的嫌疑;而保持缄(jiàn)默有时更会招致误解,因为人们会认为你没有辩驳的理由。
C.亲情,是一剂良药,能治愈心中的创(chuànɡ)伤;亲情,是一个港湾,能容纳飘流的.小船;亲情,是一双大手,能抚平情感的挫折。
D.下了两天的雨终于停了,似乎是一瞬间,早晨的阳光倾(qīnɡ)洒在大地上,显得异常.的耀眼,天空的颜色是淡淡的浅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早年去苏州时还没出租车呢,叫辆人力车,坐在上面,欣赏着小桥流水,听着洗衣洗菜女子的吴侬软语,不熟悉的温情扑面而来,恍如旧电影之中。 ....
一个北方壮汉游走在古街旧巷,颇感同宗文化的差异。[甲]湿漉漉的井,浸出绿苔;斑驳的墙,爬满古藤,透着历史和文化。[乙]小时候对苏州的了解仅限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范成大《吴郡志》),再无其他。当你真真切切地置身其中,才知这天堂的诱惑。
苏州的园林可谓名闻遐迩。我移步换景,她千姿百态。即使入我眼时已不是本来面目,..但仍能看出她早年的风姿绰约。一个有内涵的老者,风烛残年也藏不住仙风道骨。[丙]站在苏....州小园中,可以看到清,看到明,看到元,看到宋,看到文人墨客的高远,看到雅士高人的闲情……等等。
我曾经动过心,人生如有第二居所,一定住在此,享受书中的闲趣,继承古人的文明。苏州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桃红柳绿之间都是莺歌燕舞,连个佐酒的小菜都让北方人不好意思..动箸。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侬软语 C.风姿绰约
B.即使 D.喧嚣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1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他虽然是电子专业的高材生,但这次也没看懂电脑屏幕上那条显示错误的命令,可见还要不断学习,才会有新进步。
B.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C.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使我们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局限。
D.常州延龄书画社社员的平均年龄78岁,连续五年被评为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受到表彰,最近又获得省文联的嘉奖。
二、语言运用(9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松散土体的多少决定了泥石流的规模及破坏力的大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大的暴雨也只能形成洪水,其破坏力及对河道的侵蚀力都远低于泥石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泥石流流体具有足够大的势能,对泥石流的流速及冲出距离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水就不会启动并形成泥石流,多数泥石流的水动力来自强降雨的过程。
6.观察下面这幅题为《方长不折》的漫画,完成(1)~(2)题。(6分)
(1)简述画面内容。(3分)
答: (2)简述画面寓意。(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 2 -
郢州孟亭记 [唐]皮日休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尤。介其间能不愧者,唯吾.乡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美萧悫,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朓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他称是者众,不可悉数。呜呼!先生之道,复何言耶?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为士之道,亦已至矣。
先生,襄阳人也,日休,襄阳人也。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七十子思仲尼则师有若吾于先生见之矣说者曰王右丞笔先生貌于郢之亭每有观型之志。四年,荥阳郑公诚刺是州,余将抵江南,舣舟而诣之。果以文见贵,则先生之貌纵视矣。 ....
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日休时在宴,因曰:“《春秋》书纪季公子友,仲孙湫字者,贵之也。故书.名曰‘贬’,书字曰‘贵’。况以贤者名署于亭乎?君子是以知公乐善之深也。百祀之弊,一朝而去,则民之弊也去之可知矣。”见善不书,非圣人之志。宴豆既彻,立而为文。咸通四年四月三日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拘奇抉异 .B.北齐美萧悫 .C.荥阳郑公诚刺是州 .D.舣舟而诣之 ..
介其间能不愧者.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曰日休时在宴,因.B. 相如因持璧却立.
拘:取 美:称赏 刺:刺史 舣舟:停船靠岸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3 -
言耶先生之道,复何.C.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貌纵视矣则先生之.D. 去今之墓而葬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皮日休对孟浩然的诗作了精当的评论。他认为,孟浩然的诗同李白、杜甫的一样,都是“大得建安体”,就是说孟浩然的诗明朗刚健,具有建安诗歌的风骨。
B.郑刺史命人画孟先生的像在郢州亭子里,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亭子就命名为“孟亭”。
C.孟浩然有很多诗句可以和古人相媲美,皮日休在文中列举了几句,并认为孟先生被人称道的诗句还有很多。
D.皮日休认为称呼人的名是贬义,称呼人的字是尊重。郑刺史把郢州亭子称为“孟亭”是对孟先生的尊重,这是件善事。
10.用“/”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
既 慕 其 名 亦 睹 其 貌 盖 仲 尼 思 文 王 则 嗜 昌 歜 七 十 子 思 仲 尼 则 师 有 若 吾 于 先 生 见 之 矣 说 者 曰 王 右 丞 笔 先 生 貌 于 郢 之 亭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3分)
译文: (2)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4分) 译文: 四、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节选)》]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节选)》]
特色专项训练十二
1.解析:选D。A.脚落—角落;B.过渡—过度,缄(jiān);C.飘流—漂流,创(chuānɡ)。 2.解析:选B。“即使”表假设,此处应改为表事实的“虽然”。 3.解析:选C。省略号不能与“等等”连用。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4.解析:选C。A.表意不明,“显示错误的命令”。B.否定失当,可去掉“防止”。D.主语残缺,可在“连续五年”前加“书画社”。
5.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空格前后的内容。第一个空格,前文写松散土体与泥石流规模和破坏力的关系,后文写暴雨只能形成洪水,由此可以知道第一个空格应填与“若区域内没有足够多的松散土体”意思相同的语句;第二个空格,从后文写“使得泥石流流体具有足够大的势能”,可以看出空格的内容应与地形有关系;第三个空格,后文写“没有水就不会启动……过程”,那么空格的内容应该填与“足够的水动力是泥石流的主要诱因”意思相同的语句。
答案:①若区域内没有足够多的松散土体 ②陡峭的地形条件形成的垂直高差 ③足够的水动力是泥石流的主要诱因(意思答对即可)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幅题为《方长不折》的漫画,画面的内容要描述清楚、准确,寓意要概括恰切。
答案:(1)画面内容:这是一幅题为《方长不折》的漫画,画面上两个小孩站在柳树下,其中一个正要折柳枝,一位妈妈和她的孩子急忙摇手示意他:柳枝正在生长,不要攀折。
(2)寓意:告诫人们要爱惜自然生物。 7.解析:选C。刺:担任刺史。
8.解析:选B。A.者:代词,译为“……的人”;代词,用在否定词后,译为“……的话”。B.因:副词,于是,就。C.何:代词,什么;副词,为什么。D.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解析:选B。B.王维曾画孟先生的像于郢州亭子里,见原文“王右丞笔先生貌于郢之亭”。
10.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七十子思仲尼/则师有若/吾于先生见之矣
- 5 -
/说者曰/王右丞笔先生貌于郢之亭/
11.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分别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第(1)句“则”,然而,却;“天爵”,指仁义忠信等道德;注意句子的通顺;第(2)句“焉”,哪里;“言”,被称呼;“以”,用;注意句子的通顺。
答案:(1)认为他贫穷,然而身怀仁义道德;认为他已经去世了,然而诗文使他不朽。 (2)郑刺史说:“哪里有贤人的名字,像供驱使奔走的奴仆一样,终日被称呼在刺史的面前呢?”命令改用孟先生的姓作为亭子的名。
[参考译文]
唐玄宗时期,写诗继承了建安体的风格。评论者认为李白和杜甫是当时最优秀的诗人。和他们并肩而没有愧色的人,只有我的同乡孟浩然。孟先生的作品,随手拈来,不刻意追求奇巧而局促于矫揉造作的形式,雄浑自然的气势直达云霄,好像公输般做的器物,浑然天成,没有雕琢的痕迹。
北齐人称赏萧悫,他有诗句“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而孟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诗中称赏王融的诗句“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而孟先生有这样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朓的诗句中,上乘的诗句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而孟先生有这样的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些诗句和古人的诗句不相上下。其他可称道的诗句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啊!对于孟先生的学问,还能说什么呢?认为他贫穷,然而身怀仁义道德;认为他已经去世了,然而诗文使他不朽。在为士之道方面,(孟先生)也已经达到极致了。
孟先生是襄阳人,我也是襄阳人。既然仰慕他,就想见到他的样貌,这好比孔子怀想文王,则喜爱文王喜欢的菖蒲腌菜;孔子的弟子怀想孔子,则把与孔子相像的有若奉为老师。我对于孟先生的仰慕之情也是如此。有人说:“王维把孟先生的样貌画在了郢州的亭子里。”我常常有去看画像的心愿。咸通四年,荥阳人郑公诚在郢州做刺史,我将要抵达江南时,停船上岸去拜访他。果然因文才受到了款待,得以尽情瞻仰先生的画像。
以前,亭子的名称用孟先生的名字。郑刺史说:“哪里有贤人的名字,像供驱使奔走的奴仆一样,终日被称呼在刺史的面前呢?”命令改用孟先生的姓作为亭子的名。当时我正好在宴席上,就说:“《春秋》书上,以公子友的字称呼他,以齐大夫湫的字仲孙称呼他,这表示尊敬他们。所以称呼人的名是贬义,称呼人的字是尊重。何况把贤者的名当作亭子的名称呢?君子由此知晓您是多么的乐于为善。多年的弊端,一朝就被消除,那么就知道民风的弊病也能够被去除。”见了善事不记录下来,不符合圣贤的意愿。宴席已经撤去,我立即撰写了这篇短文。咸通四年四月三日记。
12.解析:这里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第(1)句的“妍”易误写,第(2)句的“臾”易误写,第(3)句的“谀”易误写,第(5)句的“抟”易误写,需要引起注意。
答案:(1)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位卑则足
- 6 -
羞 官盛则近谀 (4)大江东去 浪淘尽 (5)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