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借题激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从你们充满笑容的脸上老师看出了你们的自信,给你们上课真是妙极了!(板书妙极了)。听了老师的表扬,你们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个词语。指名读。但是生活中除了表扬我们还会听到另一种声音,那就是板书“糟透了”。把这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放在一起“妙极了”与“遭透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请带着你们对词语理解和的感受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一、检测词语,解题抓题眼:
1、听写生字词语。(大屏幕展示词语检测。)
师:我们预习课文发现这篇课文题目和往常的课题相比有特别的地方?(生:有两个引号。)
师:读完课文聪明的你们知道课题为什么有两个引号了吗?
生:妙极了和糟透了是爸爸妈妈说的话。
师:对这是引用了文中爸爸妈的语言。所以用上了引号。
2、出示学习要求:
读1—14自然段,找出爸爸,妈妈说的话并勾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语句并
批注上自己的体会。
(1) 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讨论。
(2) 指名回答问题
师:妙极是谁说了的?他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1:妈妈一边读一边大声叫起来:“妙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师:如果你是这位母亲看到年仅8岁的儿子写的第一首诗会是什么心情?指名用不同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原来妙极了就是妈妈对巴德的表扬。(板书表扬)。
生2:我不好意思的承认了,但心中充满了骄傲。
师:是啊,我的骄傲就像一只渐渐膨胀的气球,它越来越大。
生3:“我简直等不及了。”
师:我是那样的迫不及待,想让爸爸也表扬他。
生4:“首先、然后、最后”
师:是呀,满怀期待的巴德等呀等,终于等到爸爸回到家中,可是,等来的却是爸爸怎样的评价呢?
生:接着,他直截了当地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指多名学生读,读出糟透的感觉)原来糟透了是爸爸对巴德这首诗的批评。(板书:批评)
师:妈妈同意爸爸的意见吗?(不同意)是的,他们还为此争论了起来.请看大屏幕:指名分角色朗读爸爸妈的对话。(课件出示)
生6:满怀期望的巴德到爸爸的评价,听到爸爸妈的争论他会是怎样的心情?请把他的感受带到句子里读一读。(大屏幕出示句子“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低着头,眼中涌出了泪花。”“我再也忍不住了,从餐厅跑到卧室,一头扑倒在床上,哭了起来。”)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从这几个动作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师:从爸爸妈的对话中你理解妈妈为什么要说妙极了?爸爸为什么要说糟透了吗?(生回答)
过渡:确实,8岁的巴德还不能理解爸爸妈的评价,当母亲说“美极了”巴德得意极了,“糟透了”使巴德失望痛苦,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带给巴德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强烈的落差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幼的巴德怎么受得了呢?让我们站在此时巴德的角度,再读课题。
三、学习感悟15——17自然段
1、教师:几年后,我对爸爸的评价有了新的理解,有一个词就表现了我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能找出来吗?看到这个词,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
生:朗读课文,说感受,师生评价。
师:学到这里我想现在的你们和巴德一样对父母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带着新的感受再读课题。(生2读课题)
原来妙极了、糟透了这截然相反的评价,殊路同归,归为一个字,那就是——爱。
师:妙极了一种是慈祥的爱,糟透了另一种是严厉的爱,这两种爱缺一不可,正是同时拥有了这两种爱让巴德健康成长,走向成功,所以巴德感慨的说----(生读句子)
如果当巴德站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时他会感激两个人那就是--------爸爸妈妈,他会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的他说——(生读句子)
师:那么巴德是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的?出示大屏幕(指名读)
师:当年爸爸的批评像一把钢刀深深刺痛了巴德的心,可面对爸爸的否定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就像他说的那样:生齐读大屏幕的话,
师: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海,我们就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帆,而妙极了糟透了就是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只有正确对待身边的赞扬和批评才能在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驶向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中最后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师:今天老师深深感受到父母对爱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为了感谢大家的合作老师送给同学们一组非常温馨的图片和一首小诗,母亲用热情洋溢的赞扬爱我,父亲用直言不讳的批评爱我。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他们的爱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深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