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以高分子物为主要成分的浆液的成膜性和粘附性,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在织机上的可织性。
工艺要求:① 浆纱具有良好的可织性
② 粘着剂、助剂来源充足,成本低
③ 调浆操作简单方便 ④ 易退浆,不污染环境
⑤ 织轴卷绕质量良好
4. 上浆对浆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浆液的基本要求:① 均匀性和稳定性
② 使用过程中不易起泡,不易沉淀
③ 遇酸、碱或某些金属离子时不析出絮状物 ④ 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及浸润性 ⑤ 适宜的粘度
5. 什么叫粘着剂、助剂?
粘着剂:是一种具有粘着力的材料,它是构成浆液的主体材料,浆液的上浆性能主要由它决定。
助剂:是用于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材料。 6. 粘着剂的分类。目前常用的粘着剂有哪几类? 粘着剂分为天然粘着剂、变性粘着剂、合成粘着剂三类。 目前常用的粘着剂有:
① 淀粉
包括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酸解淀粉、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淀粉等)
② 纤维素衍生物(CMC)
CMC性能:a. 水溶性:亲水性、乳化性和扩散性都好
b. 粘度:低浓高粘
聚合度决定了其水溶液的粘度
常用的CMC的聚合度300~500之间
温度升高,粘度下降;温度下降,粘度又重新回升
当pH<5时,会析出沉淀物;上浆时浆液应呈中性或微碱性
③ PVA
PVA的上浆性能:a. 水溶性:取决于其聚合度和醇解度。
b. 完全醇解PVA
较强的氢键缔合,对水分子的结合能力很弱,水溶性很差 65~75℃热水中仅能吸湿及少量膨胀,不溶解
沸水中和在高速搅拌(1000r/min)的作用(1~2h)后充分溶解
c. 部分醇解PVA
醋酸根基团占有较大的空间体积,氢键缔合力削弱,良好的水溶
性,在40~50℃温度中溶解。
④ 动物胶
7. 试述淀粉浆料的主要性质。
淀粉浆的粘度:不同的淀粉种类,由于其支链淀粉含量不同,粘度不同,含量高者,粘度大。
淀粉浆的浸透性:未经分解剂分解,浆粘度很高,浸透性极差,不适宜经纱上浆
经分解剂分解,部分支链淀粉分子链裂解,浆液粘度下降,浸透性能
得以改善。
淀粉浆的粘附力:淀粉大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较强的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它 对亲水性纤维有高的粘附力,对疏水性纤维的粘附力很差。
淀粉浆的成膜性:浆膜一般比较脆硬,强度大,但弹性较差,断裂伸长小。 8. 粘度和粘附性的基本概念有何区别?
粘度: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力,(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液体移动单位距离时内部摩擦阻力)。 粘附性
9. 什么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它们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直链淀粉:由许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 — 1,4甙键联结而成的缩聚高分子化合物。 性质:能溶于热水,水溶液不很粘稠,形成的浆液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浆膜坚韧,弹性较好。
支链淀粉:除 — 1,4甙键联结外,还有1,6甙键和少量的1,3甙键,显分枝态。 性质: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膨胀,使浆液变得极其粘稠,所成薄膜比较脆弱。
10. 为什么淀粉浆必须用高温上浆?淀粉在水中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变化,浆液的粘度有何变化?
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支链淀粉在热水中膨胀,只有使用高温上浆,才能达到上浆效果。 粘度变化:先增加后降低,而后趋于一个稳定值。
12.常见的变性淀粉有哪些?试述酸解淀粉、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接枝淀粉的上浆性能。
酸解淀粉的上浆性能:成浆后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但粘度稳定性比原淀粉略有下降。酸解淀粉浆膜较脆硬,与原淀粉相似。浆液对亲水性纤维具有很好的粘附性,适宜于一般混纺纱上浆。
氧化淀粉:淀粉大分子裂解,聚合度下降,粘度也降低
浆液的流动性好,浸透性增加
羧基的存在,提高了浆液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性。 浆膜比较坚韧,是棉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酯化淀粉:a. 大分子中带有疏水性酯基,对疏水性合成纤维的粘附性、亲和力加强
b. 浆液粘度稳定,流动性好,不易凝胶,浆膜也较柔韧 c. 棉、毛、粘胶、涤棉混纺纱上浆
醚化淀粉:
a. 取代度过低,水溶性改善不明显
b. 取代度高,水溶性良好,溶解速度快,但成本提高
c. 浆液粘度稳定,浆膜较柔韧,对纤维素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
d. 低温下浆液无凝胶倾向,适宜于羊毛、粘胶纱的低温上浆(55~65℃)
接枝淀粉的上浆性质:对疏水性纤维的粘着性、浆膜弹性、成膜性、伸度及浆液粘度稳定性均有很大提高。
13. 什么叫CMC浆的代替度?试述CMC浆的上浆性能。
CMC浆的上浆性质:
a. 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和力 b. 在纯棉细特纱和涤棉纱上浆中使用
c. 乳化性能良好,优秀的混溶剂
d. 成膜后光滑、柔韧,强度也较高,但手感过软 e. 吸湿性较好 ,容易吸湿发软、发粘
f. 一般不作为主粘着剂使用,在混合浆料作为辅助粘着剂。
14.什么叫PVA的醇解度?完全醇解PVA和部分醇解PVA在上浆工艺性能上有何不同? 醇解度是指聚乙烯醇大分子中,乙烯醇单元占整个单元的摩尔分数比(mol/mol)%。 完全醇解PVA的上浆性能:a. 较强的氢键缔合,对水分子的结合能力很弱,水溶性很差
b. 65~75℃热水中仅能吸湿及少量膨胀,不溶解
c. 沸水中和在高速搅拌(1000r/min)的作用(1~2h)后充分溶解
部分醇解PVA的上浆性能 :
醋酸根基团占有较大的空间体积,氢键缔合力削弱,良好的水溶性,在40~50℃温度中溶解。
15. 常用的丙烯酸类浆料有哪些?它们的上浆特性如何?
常用的丙烯酸类浆料有:聚丙烯酸甲酯浆料、聚丙烯酰胺浆料、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共聚浆料、聚丙烯酸盐多元共聚浆料、固体聚丙烯酸(脂)浆料。 上浆特性:a. 对疏水性纤维具有优异的粘附性
b. 成膜性好
c. 水溶性主要取决于取代基团的极性及数量
d. 与淀粉、CMC、部分醇解PVA的混溶性好,与完全醇解PVA的混溶性差,e. 易发生分层现象
f. 吸湿性较其它浆料强,单独使用时再粘现象严重 g. 粘度稳定
16. 浆液中为何要用助剂?常用助剂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作用: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
常见种类:主要有分解剂、浸透剂、柔软剂、抗静电剂、润滑剂、防腐剂、中和剂、吸湿剂、消泡剂等。
17.确定浆料配方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纱线的纤维种类
粘着剂的确定依据“相似相容”原理,即经纱的纤维材料与粘着剂具有相同基团或相似极性时,彼此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和力。部分助剂随粘着剂的选择而确定。 2、纱线特数和结构
细特纱:以浸透增强为主,耐磨为辅,采用较高的上浆率; 粗特纱:以被覆为主,上浆率较低些; 捻度大的纱线:以浸透为主 股线:以被覆为主 3、织物组织、密度
平纹、高纬密织物:单位长度上受到机械作用次数多,相应的上浆率要高。 高经密织物:经纱之间摩擦剧烈,相应的上浆率也要高。 4、织造工艺条件:织机速度、环境温湿度等。 织机速度高,上浆率高
环境温湿度,影响助剂使用品种和用量 19.浆液的质量指标有哪些?其质量如何控制?
浆液总固体率(含固率)
总固体率为浆液中各种粘着剂和助剂的干燥重量对浆液重量的百分比。 测定方法:烘干法 — 将已知重量的浆液在沸水浴上蒸去大部 分水分后放入烘箱内烘干并称重。 糖度计测定法,阿贝折光仪测定法
浆液粘度 浆液酸碱度 浆液温度 浆液粘附力 浆膜性能 质量控制
六定: 定量;定浓;定温;定酸碱度; 定调制时间;定粘度。 20.上浆方法有哪些?高压上浆有何特点?
高压上浆:压浆辊的压浆力达70-100KN的上浆技术, – 上浆速度提高 – 能量节约显著
– 上浆质量也有所提高。
21.浆纱的质量指标有哪些?其意义如何?
① 上浆率:反映经纱上浆量的指标经纱上浆率为浆料干重与原纱干重的百分比。 上浆率=(浆纱干重-原纱干重)/原纱干重*100%;
② 伸长率:反映浆液浸透特性以及浆纱过程中纱线的拉伸情况。拉伸过大,纱线弹性损失,断裂伸长下降,脆断头;拉伸过小,纱线弹性损失小,断裂伸长下降不明显,出现意外伸长。伸长率=(浆纱长度-原纱长度)/原纱长度*100%;
③ 回潮率: 反映浆纱烘干程度。
回潮率=(浆纱含水重量-浆纱干重)/浆纱干重*100%; ④ 增强率和减伸率
增强率=(浆纱断强-原纱断强)/原纱断强*100%; 减伸率=(原纱断伸-浆纱断伸)/原纱断伸*100% ⑤ 浆纱的耐磨次数——纱线耐磨试验仪上测定。
⑥ 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
浆纱毛羽指数表示单位长度浆纱的单边上,超过某一投影长度的毛羽累计根数,它由纱线毛羽测试仪测定。
毛羽降低率=(原纱毛羽指数-浆纱毛羽指数)/原纱毛羽指数*100%
22.什么叫浆纱覆盖系数?如何计算?使用双浆槽有什么条件?使用双浆槽有何条件? 覆盖系数:表示浆槽中纱线的排列密集程度。
覆盖系数=[纱线计算直径(mm)*总经根数/浆槽中排纱宽度(mm)]*100% 覆盖系数高,纱线排列过密,上浆率减小;
覆盖系数一般以50%为宜,过高则采用双浆槽或多浆槽。
23.试述浆纱上浆率大小对织造生产的影响、影响上浆率的因素、调节上浆率的方法。 对织造和生产的影响:上浆率高:强力和耐磨性能提高,浪费浆料,成本增加,浆纱的弹性和伸长率减小,经纱断头的增加;
上浆率低:纱线强力和耐磨性不足,断头增加。 影响因素:
a. 浆液的浓度、粘度、温度
浓度愈高,粘度增大,上浆率增加,浆液的浸透少、被覆多; 温度上升,粘度下降,可使上浆率下降,浆液的浸透多、被覆少; b. 压浆辊的加压强度
加压强度大,浸透增加,被覆减少,上浆率下降;
加压强度小,浸透减少,被覆增加,上浆率增加,强度过小,则上浆过重,造成表面上浆; c. 浆纱速度
速度愈快,纱线通过挤压区的时间缩短,浸透少,浆膜趋厚,上浆率增加; d. 压浆辊的表面状态
f. 纱线在浆槽中的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位置高低 浸压次数多,浸浆长度增加,浸透增加,上浆率上升; 浸没辊形式:花篮式和实辊式。
g. 浆槽中纱线张力 张力小,有利于浸浆和压浆。 26.试述浆纱干分绞的作用及方法。
干分绞作用:防止浆纱粘结,产生并头、绞头疵点。
29.经轴的退绕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退绕方式 :
互退绕法:引纱操作比较简单,纱线排列比较均匀整齐,转动平稳;各轴纱线退绕张力不匀,回丝量增加 ;最后一轴纱线退绕张力和伸长明显增加
上退绕法:张力均匀、回丝量小;经纱的断头不易及时发现
下退绕法:张力均匀、回丝量小;经纱的断头处理不便,易夹带异物 垂直退绕法:纱线断头的观察和处理十分方便 ;上轴操作复杂
31.浸没辊、上浆辊、压浆辊有何作用?浸没辊的高低位置对浆纱性能有什么影响? 36.湿分绞棒的作用及要求是什么?
作用:1)增大烘燥面积,节约能源,有利于高速;
2)保护浆膜完整,避免烘燥后浆纱之间的相互粘连; 3)减少毛羽。
分绞棒用量:一般 3-5 根,多达7根。
分绞棒根数多,浆纱分层多,烘燥快,但浆纱伸 长 大,也会造成片纱张力不匀。 37.试述后上蜡的作用及上腊方法。
后上蜡作用:
a. 增加浆膜的柔软性、平滑性;b. 防止静电作用。 后上蜡方法:蜡槽,上蜡辊舔蜡
38.对浆纱织轴卷绕有什么要求?织轴卷绕有哪些主要方式?
要求:–卷绕张力和卷绕速度恒定,软机械特性 –织轴卷绕密度恒定、适当 –纱线排列均匀、整齐,外形圆整 –卷绕装置变速范围大
浆轴恒张力卷绕
–重锤式无级变速器 –液压式无级变速器 –张力反馈调速的P型链式无级变速器 –PLC控制的恒张力卷绕
40.浆纱的烘燥方式主要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对流烘燥法
热风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对流烘燥法,即,通过热空气与湿浆纱进行热湿交换,使水分汽化而烘干浆纱。
– 烘燥作用缓和;纱线截面不易变形,浆膜完整; – 烘燥速度低,能耗大;绕纱长度长,纱线伸长较大,
– 片纱张力不匀;纱线排列密度大时,热风吹动纱线易产生柳条纱,影响开口。
对流烘燥法一般已不单独用于烘燥,而作为预烘。
2)热传导烘燥法
烘筒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热传导烘燥法,即,湿浆纱与高温金属烘筒相接触,从烘筒表面获得热量,汽化浆纱中所含的水分。 – 烘燥效率高,能耗小;
– 纱线伸长率小,排列整齐,片纱张力均匀;
– 纱线截面易变形;纱线排列密度大时,易产生纱线粘连,使 – 毛羽增加;
– 浆膜易粘贴烘筒,破坏浆膜完整性。
41.烘燥装置有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
① 烘筒式烘燥装置:热传导烘燥 纱线在烘筒表面绕行,烘筒内通入高压蒸汽,加热后的高温筒壁以热传导方式对纱线传热烘燥。
② 热风、烘筒联合式烘燥装置:兼容热风式和烘筒式两方法,先以对流的方式使纱线初步形成良好浆膜,然后再以热传导方法强化烘干。
43.新型上浆技术有哪些?预湿上浆有什么特点?它的适应性如何? 高压上浆
预湿上浆:
预湿上浆是在浆纱机的经轴架与浆槽之间插放一个预湿水槽,经纱进入浆槽前,先在一个预湿槽中,用90℃左右的热水浸渍和挤轧,使热水充分浸透经纱,并确保经纱上的蜡质、果胶质和脂肪物质能有熔化和洗涤作用。从而保证了后面浸浆时,有一个良好的润湿和吸浆条件。
适应性:在中、粗特纱线的上浆中应用预湿上浆,可得到减少浆纱毛羽、降低上浆率、节约上浆成本的效果。
泡沫上浆:是以空气代替一部分水,用泡沫作为媒介,对经纱进行上浆的新工艺。 热熔上浆:经纱在整经过程中由涂浆器将热熔浆料涂覆到经纱上。 冷上浆:常温上浆: 溶剂上浆:化学溶剂替代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