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课例

来源:画鸵萌宠网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课例

嘉祥县马村镇楚营小学 张敏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教师要开放数学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正如美籍华人李振道教授所说的: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如何让学生“善问”,以更好的开放我们的数学课堂呢?我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时,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4.08改写成三位小数。

师适时提问:根据的是什么?——(小数的性质)

2. 21.45,看了这个数字,根据已有的知识,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师评价:不同的计数单位,使21.45有不同的组成形式。

3.准备题:妈妈买了15支铅笔共用去21.45元,每支铅笔多少元?

列式,说说这是一道什么题?

出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复习和新知有紧密联系的旧知,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有利于调节教学;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能够分散教学难点。]

师生尝试练习

(1) 师:怎么计算?能用整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吗?生试解。

方法1: 21.45÷15=2145÷15÷100=1.43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沉默。师启发(能否将单位改变,被除数用整数来表示?)启发有效,马上有方法。

方法2:21.45(元)=2145(分) 2145÷15=143(分),143(分)=1.43(元)

师:谁能用竖式来解决。(师生共同用竖式来计算。说明算理。)板演

师:在除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商的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哦,“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真巧对齐”吗?

师生双边活动:验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回忆学习过程,结论:整数除法↔↔↔小数除法

(转化)

[教学意图:本环节着重于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并适时进行学法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双基的重视,对学习能力的挖掘]

计算(略)

(2)师给出13÷4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除到末尾有余数)

同桌合作完成:要求除尽。(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师:在这例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除到末尾有余数,要在末尾添“0”,再继续除。)

[教学意图:本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 学中“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半扶半放手让学生解决除法中“除到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问题不切重点时,教师可适当补充质疑。]

(3)师又给出4÷32

师:与以前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大胆试一试,请教课本或小组同学。

师:小数除法中又存在一个不够商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建议:平时学习有困难时,可以请教同学,老师。不忘发挥课本的作用。

学习编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口诀-----------看书校对

[教学意图:在前面两个环节后,学生对本节的教学内容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对让学生独立解决该例题有了一定知识的基础。同时适时发挥课本及小组的力量,呈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点评:数学课中计算课乏味单调,教师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得以充分发挥。一些老师认为,本课的问题设计,匠心独具,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但有一部分老师认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问”是否多了些,学生的每一次知识获得几乎都在教师的精心指引下获得,教师是高举着指示牌在陪同学生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开放,几乎学生的每一“问”“答”都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如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更积极的思考。老师们的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带着这些困惑,我尝试着开始了又一次的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