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真相只有一个,可是这是对的吗?
喜欢看悬疑小说的人,对这部小说肯定不会陌生。可是一直钟爱东野圭吾的我,不知怎么就很抗拒这本小说。首先从小说的名字来看,一听就是一部悬疑小说,自我觉得很土。没有像东野圭吾的小说名字那样看起来高大上。比如什么《白夜行》、《流星之伴》、《放学后》等,看起来似乎多了那么一点文艺之气。
封面不知道你们看的是哪一个版本的图书,反正我看的是那个简洁的红色的上面就只有东方快车谋杀案这7个字。要不是上次去图书馆,时间有点急,找不到想看的书,我也不会想翻开这样的一本书,更不会有今天的读后感。
其实在没有读到结尾的时候,我都一直在抱怨这本是写的有多差,为什么评价会那么高。看到结尾我明白了,我错了,它值得。
正如小说的名字一样,故事发生在一辆火车上。碰巧的是侦探波洛坐上了这趟谋划很长时间的谋杀案的火车上。这趟火车上的死者名叫雷切特,其实这是他的化名,他的真名叫卡塞蒂,曾经主谋过一起绑架案,害死了一家四口人,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才改名的。事实上他是一个该死的人,但是警察没有制裁他。参与这个案件调查的除了侦探先生波洛以外,还有火车公司的董事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医生。布克先生负责安排各项事件,保持火车的秩序,康斯坦丁医生负责担任法医,推测死者的死亡时间、怎么死的等。
小说中间部分是这节车厢里每个人的证词,作者把每个乘客的的调查分为一小节,一共有12小节,问他们在吃完饭后都干了什么事,最后见到雷切特是什么时候,询问昨晚有没有听到什么特殊的声音,每个人好像都有完美的不在场的证据,弄得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医生是团团转,没有任何头绪,而波洛却觉得这个案件越来越有意思了。在检查物证的
时候,似乎有那么一点证据了,但又全被波洛先生反驳了,于是在大家都无从下手的节骨眼上,波洛先生明白了这个案件的所有事情,但是他犹豫了,他不想说出过程,也不想断定,所以最后的那一小节叫:波洛提出两个结论。但是最后让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医生做选择。
死者雷切特名叫卡塞蒂,曾经主谋了阿姆斯特朗的绑架案。而这节火车上的12个人正是当时阿姆斯特朗的亲戚朋友们,正好死者身上有12个刀口,就是他们一人一刀造成的。
我想起了东野圭吾的一本叫《圣女的救济》这本书,为了杀死自己的老公,从嫁给他那一刻就开始策划,最后花了好几年才计划成功,杀死了他的丈夫。可是也没逃过警察的法眼,最终还是破案。
他们12个人同样的,在阿姆斯特朗他们一家死后就开始想着一定要让这个罪犯受到惩罚。这或许是一次绝妙的机会,他们原本是要包下整节车厢的但是出现了一点差错,突然间插入了一群侦探,把这个案件破了。
卡塞蒂不仅仅害了阿姆斯特朗一家人,他死了其他无辜的人就不会再遭到伤害了,他罪有应得,死是他最后的下场。这时候什么是正义,好像为难了这个侦探波洛先生。
就像《嫌疑人X的献身》里一样,杀人是会就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东方快车的谋杀案》这部小说没有给我们最后的结论,他们没有涉及到警察这一个层面,好像也暗示着似乎想要包庇这件事情一样,最后的内心的挣扎没有让我们一目了然。只是让读者自己做决定,你愿意站在哪一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