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杨帆
班级 机英124班 学号 12431014 这个学期有幸选到了张子川老师的现代农业与休闲,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在于我们这群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从小离养育我们的土地太远了,可以说是对农业这方面有点白目,抱着不要以后连稻子和水稻都分不清的想法,就选择了这门课。当然张老师也没有让我失望,一学期的学习下来,让我们对现代农业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 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 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任务。面对诸多的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是难以应对的。因此,必须改造中国的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三、美国的农业发展与借鉴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世界最发达的美国农业,其自然条件等客观优势我们自是无法相比,但其发展思路和理念以及对于农业的支持和保护,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保障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得到加强,但与美国等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还很低,支持保护机制还很不完善。
(二)加大农业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支持保护的核心是投入支持。在美国,基本看不到城乡差别,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城乡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等同性。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政府每年都出资兴建维护大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洪、环境部分的投资一般由联邦政府负担,不要求偿还。灌溉部分投资只要求收回本金,发电和城市供 水部分投资则要收回本金和利息。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美国政府对农业保险,特别是种养业保险都比较重视,对农业保险实行低收费、高补贴优惠。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通过实行农 业保险制度,规避农业风险非常必要。
(四)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可持续农业 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土地休耕、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草地保育、野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环境质量激励等方面的生态保护补贴计划,以现金补贴和技术援助的方式,把这些资金分发到农民手中或用于农民自愿参加的各种生态保护补贴项目,使农民直接受益。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走过不少弯路,以牺牲环境的代价获取经济利益,已经有了沉痛的教训,特别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我们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到为子孙后代留一片净土。
四、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当然中国不具备复制美国农业的现实条件,必须依据国情、国力、农情、农力,走自然资源节约、劳动和技术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机械化、科技化、规模管理,还有合作。要提高农业效率,,就要将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中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让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挂钩。
基于中国国情,我们最应采取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的农业技术方向,注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要数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教授—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发现与发明可以让我们的农业发展有更大的跃进。
五、总结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的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须完成并且艰巨的任务。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投身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为我们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与热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