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3节 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作业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来源:画鸵萌宠网
word 第五章 第3节 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解析:选C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24分子[H]与6分子的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的是( ) A.二氧化碳 B.丙酮酸 C.[H]和ADP D.ATP

解析:选D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释放出能量,合成ATP。 3.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 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 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

解析:选D 动物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等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植物的常态根细胞在受涝(缺氧)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乙醇。

4.用含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解析:选D 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C6H12O6→C3H4O3(丙酮酸)→CO2。

18

18

18

18

18

1 / 10

word

5.某种抑制剂使细胞的呼吸作用明显下降,则同期下列物质吸收和产生减少的分别是( )

A.Ca、丙氨酸B.甘油、二氧化碳 C.氧气、水 D.脂肪酸、乙醇

解析:选C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和氧气,产生CO2和水;利用某种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氧气的消耗量和水的产生量都会同期减少。

6.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析:选B 耗氧速率高说明有氧呼吸强;单位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总能量,有产热和形成ATP两个去路,ATP少说明产热多,B正确。

7.如图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1)图中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图中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多少:__________(选填“少量”或“大量”)。 (3)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其产物是________,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该反应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示物质转化关系及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判断,①是葡萄糖,②丙酮酸,③是氧气,④⑤⑥都是能量。(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则释放出大量能量。(3)若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2 / 10

word

CO2,其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1) 丙酮酸 O2 (2)少量、少量、大量

(3)C2H5OH(或酒精)和CO2 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 )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A.②④ B.①④ C.③② D.④①

解析:选D 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第二阶段产生的,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解析:选B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减弱;土壤淹水,导致根系因缺氧而发生无氧呼吸;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细菌,无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3.在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全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酶A.C6H12O6+6O2――→CO2+6H2O+能量 B.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H]

3 / 10

word

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解析:选B 除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以外,无氧呼吸全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4.在用酵母菌进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CO2、C2H5OH、O2 B.CO2、O2、C2H5OH C.C2H5OH、O2、CO2 D.C2H5OH、CO2、O2

解析:选A 在密闭的容器内,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消耗容器内的氧气,产生CO2

和水,随着氧气的消耗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在整个过程中,O2减少直至消耗干净,酒精和CO2都是逐渐增加,直至容器内的葡萄糖被消耗干净,酒精和CO2的产生量不再增加。

5.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

增加48 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解析:选D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容器中O2减少24 mL就等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为24 mL,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出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等于其产生的CO2量,这样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24 mL,容器中CO2增加量为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总量,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48-24)=24(mL),那么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24/2)/(24/6)=3。

6.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

4 / 10

word

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对酵母菌的处理,甲试管中装入的是细胞质基质,乙试管中装入的是线粒体,丙试管中装入的是未曾离心的酵母菌匀浆。三只试管中都装入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甲试管能够完成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产生酒精和CO2,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乙试管不发生反应;丙试管中能够完成整个的无氧呼吸过程。

7.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选C 图中酶1参与催化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酶2参与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它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酶3参与的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它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8.我国加入WTO,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其中,延长保鲜期是让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条件之一。为了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可采取如下措施( )

A.充入O2,温度为5 ℃ B.充入O2,温度为20 ℃ C.充入N2,温度为5 ℃D.充入N2,温度为20 ℃

解析:选C 生产中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实质上是降低其有氧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采用充入N2,抑制有氧呼吸,控制0 ℃以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从

5 / 10

word 而使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9.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CO2产生量(mol) C2H5OH产生量(mol) a 9 9 b c d 30 0 12.5 15 6.5 6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D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有氧酶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 12H2O+大量能量。氧浓度为a时, CO2和C2H5OH 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2H5OH的量等于CO2的产生量,都是6.5 mol,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5÷2=3.23 mol;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12.5-6.5=6 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 mol,无氧呼吸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3 mol,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 mol,消耗葡萄糖为1.5 3mol,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100%=66.7%;d浓度时,没有酒精产生,表

3+1.5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过程,没有进行无氧呼吸。

10.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CO2产生量(mol/min) O2的消耗量(mol/min) a 1.2 0 b 1.0 0.5 c 1.3 0.7 d 1.6 1.2 e 3.0 3.0 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

6 / 10

word

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解析:选C 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1.2 mol/min和0.4 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O2产生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浓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4分)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判断,A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2)图中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完成,③和④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其中能够在人体细胞进行的是①②④。(3)苹果贮藏久了,内部果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酶

即图中①③过程。(4)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 6H2O + 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答案:(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② ①②④ (3)①③ (4)1∶3

12.(18分)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

7 / 10

word

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请回答: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____,分析图中A、B、C 三点,可知_________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mmol·L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O2,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由图示可知,A、B、C 三点中A 点有氧呼吸速率最高,在单位时间内生成的[H]最多。(2)据图可知,加KNO3溶液组与清水组对照,有氧呼吸速率在相同时间内都高于清水组,说明KNO3溶液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其中30 mmol·L的KNO3溶液组速率最高,作用效果最好。(3)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但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答案:(1)线粒体基质 A (2)减缓 30 (3)不能,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13.(18分)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

-1

8 / 10

word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的距离。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腐烂。有人推测易腐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图安装装置,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如果ai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容器中减少的气体量就是消耗的氧气量,所以读取的是有色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应设置对照组,

9 / 10

word 按照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与实验组等量的20%的NaOH溶液。(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因此实验变量应为机械损伤,实验假设可以是“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答案:(1)左 (2)与实验组等量的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 与实验组等量的20%的NaOH溶液 (3)①机械损伤 ②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③第二步: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他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第三步: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 ④i.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ii.如果a=b,说明机械损伤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 iii.如果a>b,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