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二、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特点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动作揣摩人物心理 四、教学流程:
1、师(评书形式):话说清朝末年山东兖(Yǎn)州府汶上县有一个监生,姓严名大育,字致和,家有纹银十万,铺面多间,钱过百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 诸位说说,这严监生家境如何?(生:富有、有钱、土财主、典型的土豪„„)
2、师:可就是这个有钱的主儿,这个人人羡慕嫉妒恨的土豪:齐读——自从正妻王氏过世之后,精神不宁。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转眼间便过了立秋。生再读——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3、师:这段话有不明白的吗?不明白的我们可以看看注释(诸亲六眷„„郎中„„)。
严监生怎么了?(几生:病得不轻,快要死了„„)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你用哪一个?(生:病入膏肓、生不如死、奄奄一息、无药可救、气若游丝、行将就木、危在旦夕,说完后齐读屏幕上的成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临死前的严监生>>(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师:出示“死”,左边是一个跪着的人,右边是人死后残损的骨头。指生命结束,他人对遗体哀悼。此时的严监生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撒手人寰,阴阳两隔,为此(出示屏幕)男生读——诸亲六眷都来问候。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因而,女生读——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但见,全班读——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5、师:这个严监生好生奇怪,生命最后关头还直伸着两个指头,难道有什么心事未了?(板书,画两个指头)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诸亲六眷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严监生的反应,并填写表格(屏幕出示表格)
猜测人猜测内容严监生反应严监生心情头手大侄子 着急二侄子 愤怒奶妈 绝望赵氏 满足
(请几生汇报交流表格内容)师:这段描写太精彩了。我想找4位同学到前面来读诸亲六眷的话,大家推荐4位朗读好的同学上台来(屏幕只出示诸亲六眷的话和严监生的反应),其余同学读严监生的反应,要读出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来。(4生和全班学生对读,读不好就指导读。)6、师:好一个严监生,他临死时肯定经历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下面请你为严监生代言,选一处来写一写吧!(出示提纲):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心
想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
想: (学生写话5分钟,老师巡视找出写得好的站起来,准备发言。)预设生1:大侄子,你怎么这么蠢啊,我平日节俭,我想的是两茎灯草,浪费钱财呀!生2:真是气死我的,我的二侄子啊,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两笔银子我早就安排好了。我想的是两根燃烧的灯芯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我真是恨死你了。生3:奶妈呀奶妈,你在我们家呆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里呢?像我这样的守财奴临死前还会想着两个舅爷吗?舅爷跟我有什么相干,还不是要我的钱,我指的是两茎灯芯在浪费油,你们看我的手指,一秒钟,一块银子,两秒钟,两块银子,三秒钟,三块银子,我的银子我的命呀!叫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哦!„„7、师:写得太好了,说一说,在你眼中,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生答:爱财如命,嗜财如命,吝啬至极,守财奴„„)8,师:对呀!按理说,像这样一个垂死之人,此时想着的应该是如何交代后事。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却是(两茎灯草)。两茎灯草值多少钱啊?跟他的万贯家财相比,那简直就是冰山一角.你说,这是多么可笑的人哪!这种反差带有多么大的讽刺意味呀!真可谓:出示对联齐读(上联:一茎灯草未挑,下联:两根手指不倒,横批:好一个吝啬鬼)9、师:我们再看看吴敬梓是怎么把这个”吝啬鬼”写活的?师:人物的外貌重点写了吗?——生:没有。人物的语言重点写了吗?——生:没有,师:因为严监生病得根本就说不出话来。人物的心理活动重点写了吗?——生:没有。师:作者只字未写,真是不多一笔,不废一语。那作者重点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生:动作神态,师:尤其是多处写头和两个手指。(板书:动作神态)10、师小结:这正是吴敬梓的高明之处,短短四十几个字,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把一个吝啬鬼得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含义尽在不言中。因此,有人把《儒林外史》誉为讽刺小说的极品,而《临死时的严监生》又被誉为《儒林外史》中的极品。古代的说书人也很喜欢说这一段,每当说书人说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有一个地方都会停下来,停下来的地方都会说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你们认为,那些说书人会在文中的哪一个地方停下来?生:我觉得会在两位舅爷之后停下来。师:为什么?生:因为后面是最精彩的部分。生:我觉得因为前面三个人怎么猜都猜不对,所以把那些听的人都很想知道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师:听的人很想知道啊,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停下来,就是留了一个?生齐:悬念11、师:说的好,悬念的作用就是吊人的胃口。来吧!我们按说评书的方式读一读。说评书语速稍快些。男齐读(屏幕出示第五回):话说,那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只见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女生读: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
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师: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齐读(屏幕出示第六回):上回书说道,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诸亲六眷都屡猜不中,这时只见赵氏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师:怎么样,评书有意思吧。《临死时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的第五回: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而结尾却在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中。(出示儒林外史目录,把第五回和第六回特别标出)一般来说(出示小说起承转合折线图),章回小说会在转(即高潮)处停一下,又会在下一章的开头来回顾上一回内容,并交待事情的结果,然后再说下一个故事,待高潮时再停下来。如此,一章一章循环往复,自会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就是章回小说的魅力所在。12、师:好了,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大家已经了解了,下面我们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这么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了,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化一分钱。)师:你们全都猜错了。我只透漏一点点秘密。你们看——课件出示:齐读: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师:人参附子汤,这可是大补啊,这可要花掉大把大把的银子啊!)再读: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师:一两银子相当于现代的70元钱,四五千两就是二三十万哪!严监生还真舍得。)再读: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师:古代一两等于十钱,这两千钱就是两百两,给差人小费一次就拿一万四啊,这是那个吝啬的严监生吗?)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再来说一说,你对严监生的印象改变了吗?(生答:不是真正的吝啬鬼,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挺慷慨„„)因此,后世有人这样写严监生:(大屏幕出示对联,生齐读:上联:对己一茎灯草未挑两根手指不倒;下联:于人千两纹银可掷万般小心示好。横批:可怜“吝啬鬼”)师:对,严监生就是这样一个既慷慨又吝啬,既可笑又可怜,既具有幽默感又有讽刺意味的人。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中这样的人物有近200个,有代人参加各种考试,天天吹牛的匡超人,有考中举人却变得痴狂的范进,有看到女儿绝食而死,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的穷秀才王玉辉„„值得一读,更难能可贵的是.生读——《儒林外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贵在打破了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的写法。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创举。——鲁迅请同学课下找来原著读一读。下
课! 动作、神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