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

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 B.《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初春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 C.《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色。

D.《四时田园杂兴》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3.关于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的“疏”和“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意思都是“稀疏、稀少”。

B.《宿新市徐公店》从景到人,由静到动,描写了农村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直接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D.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稀疏(sū) 杂兴(zá) 锄(chú)豆 B.卧剥(bāo) 亡赖(wú) 蛱蝶(jiā) C.翁媪(ǎo) 相媚好(mèi) 徐公店(qú) D.篱笆(lí ba) 茅檐(yán) 老翁(wēng)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清平乐 快乐 B.最喜小儿亡赖 逃亡 C.四时田园杂兴 兴奋 D.溪头卧剥莲蓬 剥削 二、填空题

6.乡村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古诗中体会一下吧! (1)放学放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下学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耐心学垂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背吹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一个“卧”字写出了“小儿”的________。

(2)读这两句词,我体会到了词人___________的心情。 8.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______”和“______”点明这写的是乡村的景物。“___________”表明此时是春天。

(2)从诗句中,我能感受到诗人_________之情。

9.“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是_______描写,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________描写,其中“急走”和“追”两个动词十分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0.辨字组词。 徐( ) 篱( ) 疏( ) 锄( ) 涂( ) 离( ) 流( ) 助( )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1.解释加点的词。

(1)锄豆:________。 (2)相媚好:_____。 12.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______。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清平乐:“乐”读“le”。( )

(2)《清平乐·村居》中一个“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描写得生动形象。( )

14.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题目。词中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流露出作者_______的内心世界。 古诗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15.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__________,诗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16.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特点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特有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诗中第三句写道“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诗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D.“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本题ABD选项描写了乡村田园景色的,故本题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A.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

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抒写了作者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正确。

B.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结合译文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故错误。 C.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江南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先简淡地勾勒出庄户环境,接着选择了老少两组镜头,表现出农家生活的淳朴、和乐,其中洋溢着作者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赏悦。语言明白自然,风格清新淡雅。

D.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A.“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意思是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正确。

B.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正确。

C.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

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不是直接描写。故错误。 D.结合以上译文可知,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正确。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稀疏(sū)——(shū):意思是宽松,不稠密。

B.蛱蝶(jiā)——(jiá):蛱蝶科的一种蝴蝶,翅膀呈赤黄色,有黑色纹饰,幼虫身上多刺,危害农作物。

C.徐公店(qú)——(xú):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故本题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乐”“亡”“兴”“剥”是多音字,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词语意思确定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乐[ lè ]1、快乐。2、乐于。3、笑。4、(lè)姓(与yuè不同姓)。 [ yuè ]有规律而和谐动人的声音。音乐、奏乐、军乐六经之一。即《乐

经》,相传亡于秦始皇焚书。《诗》、《书》、《礼》、《乐》《易》、《春秋》,谓之六经。姓。

[ yào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 lào ]1. 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亡[ wáng ]1.逃:逃~。流~。2.失去:~佚。~羊补牢。3.死:伤~。死~。4.灭:灭~。~国奴。救~。兴~。 [ wú ]古同“无”,没有。

兴[ xīng ]1.兴盛;流行:复~。新~。现在已经不~这种式样了。2.使盛行:大~调查研究之风。3.开始;发动;创立:~办。~工。~利除弊。百废俱~。4.起;起来:晨~(早晨起来)。夙~夜寐。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说话要有根据,不~胡说。6.或许:明天他也~来,也~不来。7.姓。

[ xìng ]兴致;兴趣:豪~。助~。败~。雅~。游~。 剥[ bāo ]去掉外面的皮或壳:~花生。~皮。

[ bō ]义同“剥”(bāo),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夺,生吞活剥。 A.清平乐qīng píng 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快乐kuài lè:指作为人的一种心态;感到高兴或满意。令人感到愉快的,快乐的。

B.最喜小儿亡赖zuì xǐ xiǎo ér wú lài: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 逃亡táo wáng:(动)逃走在外,流亡四方。

C.四时田园杂兴sì shí tián yuán zá xìng: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

兴奋xīng fèn:(形)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令人~的好消息。②(动)使兴奋:~剂。

D.溪头卧剥莲蓬xī tóu wò bō lián péng: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剥削bō xuē:(动)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故选D。

6.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与默写。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原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原诗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

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原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 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愉悦、开心

【详解】(1)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字含义的理解。

本题出自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原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卧”字是趴的意思。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干活,只有这最小的儿子趴在那里玩着,剥着莲蓬。所以,从这个“卧”字可以看出“小儿”的天真可爱,无拘无束的自由。 (2)本题考查从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全词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出最后两句词“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作者的意思是“我最喜欢小儿子顽皮,无拘无束的样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和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愉悦的心情。

8. 篱落 径 树头新绿未成阴 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赏析。

(1)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树头新绿未成阴”意思是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表明此时是春天。

(2)《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乡村风光的赞美、向往之情。 9. 静态 动态

【详解】本题考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区别。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的描写。动态描写是指对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的描写。

“篱落疏疏一径深,梳头新绿未成阴。”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前两句是对篱落、小径等静止景物的描写,是静态描写。 后两句是对儿童、蝴蝶等处于活动状态时的描写,是动态描写。 10. 徐徐 竹篱 疏远 锄草 涂抹 离开 河流 帮助 【解析】略

11. 给豆苗锄草 指互相逗趣、取乐 12.最喜欢的是淘气、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橫卧在溪边剥着莲蓬。 13. × √ 14. 宋 辛弃疾 清平乐 村居 向往田园平静、安宁生活

【解析】1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和分析。

词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前面的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

本题中“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相媚好指的是相互逗趣,取乐。 12.本题考查翻译诗句。

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卧:趴。意思是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13.本题考查对字音和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1)“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其中的“乐”读“yuè”。本题说法错误。

(2)“溪头卧剥莲蓬”一句中的“卧”形象地刻画出小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表达了词人的喜爱之情。本题说法正确。 14.本题考查对词作者的识记和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词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前面的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15. 范成大 初夏 16.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7.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 田园闲适生活

【解析】15.此题考查古诗的基本常识。这首诗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养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找出能反映初夏季节特征的景物。分别有: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7.此题考查诗句的识记能力。此句意思是,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由此可以看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三四句抒情,描写了田园闲适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