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呼吸系统的发病情况。方法 搜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出生的新生儿,将经正规母乳喂养培训母亲的婴儿并能保证母乳喂养4个月的分为一组,由于母乳不足,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为一组,各种原因不能母乳喂养,完全人工喂养的为一组。定期随访到4个月。结果 母乳喂养的婴儿呼吸系统患病天数,住院人次,患病率较人工喂养的婴儿患病率低。结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具有防病,量够,营养的特点,所以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标签: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呼吸系统疾病;影响

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近年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小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故如何减少和控制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成为了众临床专家探讨的重要话题,部分临床专家认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而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相比,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增加婴儿的免疫能力,减少相关疾病的的发生率[1-2]。我院儿科为了提高母乳喂养,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将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分别分成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分别监测各组的生长发育,患病情况到4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新生儿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共165例,其中男95例,女70例,出生立即建立挡案,记录体重等,嘱家长按期来院体检和电话随访,三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三组新生儿在出生时,胎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人工喂养组婴儿给予人工奶粉喂养,按时按量地为婴儿冲调奶粉,冲调过程中,需对婴儿的奶瓶等进行开水冲洗,以减少细菌感染,冲调过程中,应该先放水后方奶粉,之后轻轻晃动奶瓶,搅拌均匀,待奶粉不烫嘴后,给婴儿服用,温度控制适宜,不能过烫或过凉。

1.2.2母乳喂养组婴儿给予母乳喂养,婴儿出生1h后开始进行哺乳,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母亲不宜食用多盐、刺激性、辛辣性食物,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确保充足的母乳;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不宜熬夜,以确保奶源健康。母乳喂养期间,不宜给

婴儿食用其它的食物或饮料。

1.2.3混合喂养组给予人工喂养结合母乳喂养。喂养4个月后,对三组婴儿进行定期随访追踪并记录患呼吸道疾病情况,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详细记录和整理其体检结果,最后将结果汇集成表,以便研究人员查阅和分析,记录过程保持客观真实,谨慎认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婴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住院人次、患病天数进行观察,以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婴儿相较,其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是母亲给予孩子最天然、最理想的食物,它不但维护了食物与营养的均衡,增强婴儿的抵抗力,而且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母亲健康。母乳还有免疫作用,母乳中含有很多免疫因子,包括(1)分泌型IgA(SIgA)。(2)乳铁蛋白,(3)溶菌酶及其他,(4)乙型乳糖,(5)乳清蛋白等[1]。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等物质,能保护婴儿少患感染性疾病。母乳中所含IgA使婴儿获得能抵抗其环境中特有微生物的抗体,增强抵御能力。母乳中SIgA通过肠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中再由上皮细胞分泌,分布在呼吸道粘膜表面,从而防止呼吸道感染[2]。由于婴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儿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疾病[3]。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质能补充婴儿免疫物质的不足。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纯母乳喂养较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在患病次数,住院天数和患病率方面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所以,纯母乳喂养能降低婴儿呼吸道感染。

但是由于社会因素和母亲自身的原因,以及代乳品的增加,使我国的纯母乳喂养有所下降,使婴儿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增加,所以我们要提高母乳喂养率,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人工喂养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吴康敏,浅谈母乳喂养新进展,四川妇幼卫生,2014.6(9)4-5。

[2] 罗任奎:婴儿患感染性疾病与喂养方式的关系(J)现代医院2006.6(4)121-122。

[3] 王卫平:儿科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