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苏教版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1—1 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1、生物是指 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2、植物主要分为:藻类植物、苔藓 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 被子 植物〕。 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大类:
⑴、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蛇)、鸟类、哺乳类。
⑵、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有严整的 结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除外)。 2、能够 由小长大(生长)。如蝌蚪发育成青蛙。 3、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营养)、吸入氧气呼出 二氧化碳(呼吸)、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排泄)。 4、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繁殖),并把它们的特征传给后代(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亲代与后代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变异),如同一株藤上的西瓜有大有小、花色也不同。
5、对外界剌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如绿色植物的根向 地生长、茎向 光生长;动物有趋向有利剌激、躲避有害剌激的行为(趋利避害)。
6、既能 适应 环境、也能 影响环境。
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叫 生态因素。可分为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空气 、 阳光 、 温度 、 水分、 土壤 等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4、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实施)方案:(略) 。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 剌可以减少 水分的散失;茎 绿色肥厚,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 水分,还能代替叶进行 光合 作用;根非常 发达,能吸收沙漠深处的 水分。又如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在洞穴中 运动;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 钻穴和 呼吸。
2、生物也能影响环境: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 疏松 和 肥沃。
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是研究 生命现象和 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当前,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人口剧增 、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 等。 3、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 杂交水稻。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①镜筒 ②转换器 ③物镜 ④载物台 ⑤通光孔 ⑥遮光器 ⑦压片夹 ⑧反光镜 ⑨镜座 ⑩粗准焦螺旋 ⑾细准焦螺旋 ⑿镜臂 ⒀镜柱 ⒁目镜 1、取镜: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 镜座。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生物材料就越 少;反之。
3、显微镜成 反像、倒像。若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移动;若观察标本“6”,则看到的物像为“ 9 ”。
1
4、调节镜筒升降的部件是: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5、调节视野明暗的部件是:光圈、反光镜。 二、使用显微镜 1、对(对光):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通光孔;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 反光镜 。从目镜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 白亮 的视野。 2、放:将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 3、压:用 压片夹将玻片压住。
4、降:从旁边观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低倍物镜与载玻片 接近。 5、升: 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至能看到物像。
6、调:调节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若要视野较亮,应选择 大光圈和 凹面反光镜;若要视野较暗,应选择 小光圈和 平面反光镜。
2—2 探索生命的方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过程)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调查、实验、观察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推理、判断。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要坚持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假设是对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可能的 解释。假设虽然不是事实,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 实验,其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4、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提出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作出假设: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制定(实施)方案:(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物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 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活动结束后蚯蚓应放回大自然。 5、探究:蛆是从哪里来的
提出问题:蛆是从哪里来的? 作出假设:蛆是由蝇产生的。 制定(实施)方案:(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蝇是否与腐肉接触。) 得出的结论是蛆是由蝇产生的。
3—1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①净 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滴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 用刀片在鳞片叶内表面切一个小方块,用镊子将其表皮撕下。 ④浸 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⑤盖 盖盖玻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让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滴,再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⑥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制作玻片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2、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近似长方形;与其他植物细胞一样,
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写出图中结构名称: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细胞质 ⑤细胞核 ⑥液泡 ⑦线粒体
2、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的是:细胞壁。 4、控制物质进出、保持细胞内各物质稳定的是:细胞膜。 5、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线粒体。 6、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是:叶绿体。 7、含有酸甜苦辣等物质、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的是:液泡。
2
8、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是:细胞核。
3—2 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①擦 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滴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形态) ③取 先用凉开水漱口(除去食物残渣),用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一下。 ④浸 将牙签在载玻片中央水滴中涂抹均匀。
⑤盖 盖盖玻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让其一边先接触清水滴,再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⑥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制作玻片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2、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有一定厚度的不规则球形;与其他动物细胞一样,其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结构的功能与植物细胞的一样)
3、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⑴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 ⑵在各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其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4—1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细胞分裂
1、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
2、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分裂是细胞一分为二的过程。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先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分为两份,最后原来细胞的中央出现
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果一个细胞变成两个。 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先进行复制;然后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再平均分成两份、向细胞两极移动;形成两个新细胞。 4、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1、高等植物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细胞的分化形成组织。
2、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组织是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4—2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一、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 :
植物组织名称 功 能 举 例 保护组织 保护 叶的表皮;果皮等
分生组织 有分裂能力 芽的生长点、根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基本组织 营养 叶肉、果肉、茎的髓等
输导组织 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根、茎、叶内的导管和筛管
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2、器官是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3、番茄果实属于器官:果皮属于保护组织,果肉部分主要是基本组织。
4、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分化
二、人体的组成 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人体的基本组织 功 能 举 例 上皮组织 保护;吸收 皮肤表皮层 肌肉组织 运动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营养;连接;支持;保护 血液;肌腱;骨;韧带 神经组织 接受剌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 分布在脑、脊髓等内
2、系统是指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形成具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3、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腺等)组成,
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
4、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各系统密切配合、协调统一而成为一个整体。
4—3 单细胞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1、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
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2、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⑴写出结构名称:①纤毛 ②伸缩泡 ③口沟 ④细胞核 ⑤细胞质 ⑥食物泡 ⑦ 表膜
⑵运动:依靠纤毛的摆动,可在水中旋转前进。
(3)营养:主食物质是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一个草履虫每天在约吃掉4.3万个细菌,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环保作用);食物泡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场所。
⑷排泄:主要靠伸缩泡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主要靠表膜(呼吸)。 ⑸生殖:与之有关的结构是细胞核;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细胞分裂生殖。
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多细胞生物一样,也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探究:草履虫对剌激的反应。 提出问题:草履虫能对食盐的剌激作出反应吗? 作出假设:草履虫能对食盐的剌激作出反应。 制定(实施)方案:(略)。 得出结论:草履虫能对食盐的剌激作出反应。
5—1 植物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种子萌发需求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这是因为种子中淀粉等有机物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能被胚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豆芽主要由胚根发育而来) 3、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制定(实施)方案:(略)
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二、种子(大豆)的结构:
⑴、写出各结构名称 ①胚轴 ②胚芽 ③胚根 ④子叶 ⑤种皮
⑵、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具有保护作用的是种皮;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⑶、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其中子叶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玉米、小麦等的种子主要由种皮、胚、胚乳组成,其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胚乳中。 ⑷、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5—2 植物根的生长
一、根尖的结构
1、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
2、根尖是指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从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 伸长区、成熟区。
3、观察小麦根尖的结构:
⑴先用放大镜观察了解根尖的外形。
⑵写出各部分名称:①成熟区 ②伸长区 ③分生区 ④根冠 ⑶根尖的结构比较:
4
名称 细胞大小 根冠 体积较大 分生区 体积较小 伸长区 体积较大 成熟区 体积较大 细胞形状 不规则、不整齐 近正方形 长方形 形成根毛
4、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是分生区;根尖中生长得最 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伸长的结果;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三、根的生长 探究:根的生长部位。
提出问题: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作出假设: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制定(实施)方案:(略) 得出结论: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5—3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1、水的作用: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
⑵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⑶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姿态。
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也不同。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其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在根尖中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吸水能力最强。
4、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⑴取两只烧杯,一只装质量分数为了10%的食盐水,另一只装自来水。
⑵将一株幼苗的根插入10%的食盐水中,放置光下。不久会出现萎蔫现象。
⑶将上面的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间,茎叶又会出现伸展、硬挺现象。
该实验说明: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吸水;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因此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 二、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收水分,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⑴将洗净的小石子装入两只可乐瓶中,各栽入一株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 ⑵一株只浇自来水,另一株浇加了适量无机盐的自来水。
⑶观察:培养在施加了含氮无机盐的容器中的番茄幼苗,长得粗壮高大、颜色鲜绿;培养在只浇自来水的容器中的番茄幼苗,长得细弱矮小、颜色发黄。 该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植物生长还需要含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使植物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使植物硕果累累;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此外,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
5—4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一、枝芽发育成茎 。
1、茎也称为枝或枝条,由芽发育而来。
2、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将来发育为枝或叶的芽叫枝芽;发育为花的芽叫花芽。 3、枝芽的结构 ⑴、写出结构名称:
①生长点 ②叶原基 ③幼叶 ④芽轴 ⑤芽原基 ⑵茎的主干由芽轴发育而来,侧枝由芽原基发育而来;从来源上看, 生长点发育产生了其他部分。 二、茎(木本植物)的基本结构:
1、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2、树皮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其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木质部内含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具有贮藏营养功能的是
髓;形成层内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它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茎加粗)。
3、树皮的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
5
4、与木本植物比较,草本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 三、茎的输导功能 。
1、茎内导管和筛管连接着根、叶、花、果实。导管向上运输水、无机盐;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2、实验:茎的输导功能
⑴在盛有被稀释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插入一根带有几片叶(促进蒸腾作用)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放在温暖的阳光下。 ⑵当叶脉有点发红时,分别将枝条横切、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切面。 现象:观察横切面发现木质部被染成了红色;观察纵切面发现许多红色纵行线条,它们就是导管。
5—5 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1、 开花:花瓣等展开的现象。主要受温度和日照长度的影响。
2、 一朵花一般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3、 花的结构:
⑴写出结构名称①花药(内有花粉) ②花丝 ③柱头 ④花柱 ⑤子房壁 ⑥胚珠 ⑦雄蕊 ⑧子房 ⑨雌蕊
⑵ ⑤将发育成果皮;⑥将发育成种子;⑧将发育成果实。 4、 花生的麻屋子是果皮,红帐子是种皮,白胖子是胚。 5、 右为桃的果实剖面图 :
⑴写出结构名称:①外果皮 ②中果皮 ③种子 ④内果皮 ⑵①②④是由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③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⑶小麦、玉米的籽粒,葵花籽、西瓜、黄瓜等属于果实; 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等属于种子。
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范-海尔蒙特实验:在100千克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5千克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其他营养
物质。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千克。土壤晒干后的重量仅比原来少100克。说明: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
2、普利斯特莱实验:他让一支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内燃烧至熄灭。10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当他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蜡烛又重新明亮地燃烧起来。说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希尔实验:将叶绿体滤液两份,一份见光,另一份不见光。结果见光的有气泡产生,不见光的无气泡产生。说明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
植物体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积累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合成有机物), 植物把光能变成化学能(贮存能量)。
6—2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1、 观察:叶片的结构 。 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将一新鲜的叶片横放在载玻片上 2)右手捏紧两片双刃刀片横切叶片,重复多次 。3)将每次切下的叶片截面置于培养皿的水中 4)用毛笔蘸一最薄的叶切片于一干净的载玻片的清水滴中 5)盖上盖玻片 ⑵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2、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⑴写出结构名称:①上表皮 ②栅栏层 ③海绵层 ④下表皮 ⑤叶脉 ⑥保卫细胞 ⑦气孔
6
⑵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的过度散失。 ⑶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有栅栏层、海 绵层、保卫细胞。
⑷栅栏层靠近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含有较多的叶绿体;下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⑸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孔;它是由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围成。 ⑹分布在叶肉之间,具有输导和支持功能的结构是叶脉。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其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3、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绿叶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较多。
6—3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 1、暗处理──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耗尽叶中的有机物(淀粉) 2、部分遮光。(让遮光部分不再产生淀粉,与未遮光部分进行对照) 3、重新光照。(让未遮光部分重新进行光合作用) 4、摘下叶片,去除遮光纸片。
5、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水浴加热的作
用是控制酒精的温度,以免酒精燃烧;最后叶的颜色为黄白色。 6、清水漂洗。(排除酒精的干扰) 7、滴加碘液(检验淀粉)。
现象:见光部分变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蓝色。 结论:⑴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
⑵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方法:1、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满自来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支装满自来水的
试管。
2、将这一半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不断放出气泡(氧气)。
3、待试管内液面下降到比烧杯液面低时,慢慢移出试管,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反转试管,使试管口朝上。 4、检验: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细木条迅速插入试管内。 现象:细木条重新燃烧起来(氧气能助燃)。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在光下产生氧气。 三、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方法:1、取甲、乙两个烧杯,在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见光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在乙中加入等量的自来水。 2、在甲、乙两个烧杯中放入相同数量的金鱼藻,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支装满自来水的试管。
3、将两套装置一起放在阳光下。 4、观察。
现象: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该物质多些的是甲装置。设置两套装置的目的是对比,试管中收集的是氧气。
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 四、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贮能)+ 氧气
叶绿体 6—4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方法:1、将新鲜的(甲)或烫死的(乙)蔬菜各100克装入不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扎紧口袋。 2、一天后,分别将袋内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
现象:甲中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7
二、实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方法:1、将新鲜的(甲)或烫死的(乙)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 2、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3、把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锥形瓶中。
现象:甲瓶中小木条的火苗立即熄灭。因为新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 结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三、植物体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其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意义: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5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营养物质更多地积累在人们需求的植物器官中。 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光照(强度、时间、面积)、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0.5-0.6%)。 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降低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2、南北地区所产苹果甜度不同:因为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远远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果实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3、采用大棚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和质量。 4、贮藏农作物产品时,常采用低温、干燥、少氧的方法,延长贮藏时间。
7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一、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动物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人),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根:萝卜、甘薯;茎:马铃薯、藕、莴苣;叶:菠菜、白菜;花:黄花菜;果实:茄子、小麦粒;种子:大豆、芝麻) 小麦、玉米、水稻的产量居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 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①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②生物圈中氧气(21%)和二氧化碳(0.03%)处于相对平衡:生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等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③世界人口的增多、森林的破坏、人类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等,导致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对植物有利,对动物、人不利)。
④蒸腾作用: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
方法: A、选两株相同的植物,一株有叶(甲)、一株无叶(乙),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罩起来再用线在茎的基部扎
紧。 B、约15分钟后观察。
现象:甲的袋壁上有水珠出现。 结论:叶是蒸腾作用的器官。
对植物本身的意义:①促进水的吸收与运输 ②促进水中无机盐的运输 ③避免叶片被灼伤 对生物圈的作用:可参与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是光能)、稳定水循环。
三、法国梧桐、女贞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抵抗力较强,海桐抗二氧化硫、氯气、臭氧等的能力较
强,槐树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草坪植物有高羊茅、酢浆草、狗牙根(球场用。
8
9
10
赠送一下资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线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蹒跚 震悚 珊瑚 ` 秕谷 B、调侃
liǎnkǎn
kuī
pánshān
sǒng
shānhú
pǐ
盔甲 炮制 针灸
xuè
chóuchú
pì
páojiǔ
C、收敛 戏谑 踌躇 譬如 D、襟怀 蝉蜕 丰姿绰约 确凿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2分)
人声顶沸 津津乐道 万事如意 水天相接 落日残霞 月残星疏 大言不惭 前扬后合 百无聊赖 肆意忘为 如法炮制 渚清沙白 风姿绰约 翩翩起舞 惴惴不安 衣衫蓝褛 错字 更正
jīntuìchuòzáo
11
3、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慈母情深》一文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表明这印象不可磨灭,以及具有重要或特殊的意义。
B、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C、《雪地贺卡》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下班发现一张寄给雪人的贺卡,好奇心之下,“我”以雪人的名义给写贺卡的李小屹回了一张贺卡,这样李小屹就有了一个有秘密的童年,后来为了不破坏她的美梦,“我”没有再回复。
D、“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句诗之所以为人传诵,只要是因为其精巧明丽,便于记诵。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2分)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在学习上,他非常勤奋,总是不耻下问,经常连老师都被他问倒。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多美的景色啊,一座座高山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
5、文学常识及古诗词默写填空。(10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 ,原名 。请写出该作者的另一篇作品或文集名称《 》。 (2)停车坐爱枫林晚, 。
(3)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 (4)无边落木萧萧下, 。
(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出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是因为没有为国建功立业而
不
能
回
家
的
矛
盾
痛
苦
心
情
的
句
子
是: , 。 6、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秋词
刘禹锡
1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后使人悲情顿生。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文后题。(17分)
①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在选文第一段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4分)
13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第二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并谈谈这些词有什么特点。(4分)
备选词:A、顶 B、支 C、撒 D、拴 E、系 F、拉 G、牵 H、拽 I、罩 J、盖 K、看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有何特点?仿照例句,造一个句子(不少于20字)。(3分)
4、第二段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5、文中遗漏一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应放在何处?插入这一句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15分)
真情
①当时我叫他“小老弟”。其实,我们的年龄还差着辈分,我只能这样称呼他。
②那天,家里电冰箱坏了,我到修理部请求上门修理。修理部的同志说:“现在人手少,需稍候两天,你要急,可以拉来修理。”这可难为了年过花甲的我,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旧书旧报纸的卖!”一声吆喝使我闪出了一个念头。
③看上去他二十多岁,一个很精神的小伙子。我叫了一声“小老弟”,把来意向他讲一遍,并表明急切的心情,最后还特别加重了一句“我给您劳务费!”他憨厚地笑了笑:“走吧”。
④我们二人从三楼把冰箱抬到平板车上,拉到修理部。冰箱修好了,他又帮我抬回家。我当即从衣兜里掏出二十元钱,他的脸“腾”地红了:“您还真给钱呀?”我说:“那当然。”他执意不要。最后他说:“你有旧书旧报就卖给我吧。”看来这是他惟一的要求。我把所有的旧书旧报纸都找了出来。我想说不要钱,
14
可在他坦诚的表现面前愧于开口。
⑤说真格的,平时我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这些人,对他们存有戒心。而这件事使我转变了看法,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人人都有一片真情,人人都有可能向你献出一片真心,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我们的周围就会是一个真诚明亮的世界!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2分)
2、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3、给文章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人物的 描写。(A、语言描写 B、行动描写 C、肖像描写 D、心理描写)它真实地刻画出小伙子是一个 的人。(A、 朴实善良 B、慷慨大方 C、主动热情 D、无私无畏)(4分)
5、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A、说明是“小老弟”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改变了对外地人的看法。 B、真切地表明,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C、鲜明地揭示出所记事情的意义——只要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人世间就会充满真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D、深刻地表现出无论是哪儿的人,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有一片真情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18分)
新年临近,邮局工作人员罗茜在阅读所有寄给圣诞老人的1005封信时,发现只有一名叫约翰·万古的
15
10岁儿童没有向圣诞老人要给自己的礼物。
信中写道:“亲爱的圣诞老人,我想要的惟一的一样礼物就是给我妈妈一辆电动轮椅。她不能走路。两手也没有力气,不能再使用那辆两年前慈善机构赠予的手摇车。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到室外看我做游戏呀!您能满足我的愿望吗?爱你的约翰·万古”。
罗茜读完信,禁不住落下泪来,她立即决定为居住在巴宁市的万古和他的母亲尽些力。于是,她拿起电话。接着奇迹般的故事就发生了。
她首先打电话给加州一家名为“行动自如”的轮椅供应商店。商店的总经理又与位于纽约的轮椅制造商取得了联系。这家公司当即决定送一辆电动轮椅给万古的母亲,并且在星期四送到,他们还在车身上放一个圣诞礼物的红蝴蝶结。显然,他们是圣诞老人的支持者。
星期五,这辆价值3000美元的轮椅送到了万古和他妈妈居住的一座小公寓门前。在场的有10多位记者和前来祝福的人们。
万古的妈妈哭了。她说道:“这是我度过的最美好的圣诞节。今后,我不再终日因居在家中了。”她和儿子都是在1981年的一次车祸中致残的。由于她的脊骨骨节破裂,她得依靠别人扶着坐上这辆灰白色的新轮椅,在附近停车场上进行试车。
赠送轮椅的福都拉斯公司的代表奈克·彼得斯说:“这是一个一心想到妈妈而不只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感到,应该为他做些事。有时,金钱并不意味着一切。”
邮局工作人员同时也赠送给他们一些食品以及显微镜、喷气飞机模型、电子游戏机等礼物。万古把其中一些食品装在匣内,包起来送给楼内的一个邻居。
对此,万古解释说:“把东西赠给那些需要的人们,会使我们感到快乐。”妈妈说,应该时时如此,也许天使就是这样来考验人们的。
1、本文记叙的人称是什么?( )(3分)
A、第一人称 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万古的心愿。(不超过15个字)(3分)
16
3、人们被万古的“心愿”感动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2个字)(3分)
4、文中哪两件事表明了“金钱并不意味着一切”?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5、文中加线词“惟一”修饰哪个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6、从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能准确表达文章中心的题目,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3分)
A、天使的礼物 B、母子情深 C、世界充满爱 D、万古的心愿 三、写作(50分)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有的发人深省,有的令人伤感,也有的充满了乐趣……请以“那一天,我真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楚。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17
18
500 19
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略 2、D
点拨:“霎时”的“霎”应该读为“shà”。 3、鼎 仰 妄 褴 4、D、
点拨:“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不只是因为其精巧明丽,更因为它富有哲理意味,能够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理。 5、A
6、(1)武松(2)神话色彩、孙悟空、反抗精神 7、D、
点拨:《秋词》不是“悲秋”之作,从“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可以看出。
8、第①处在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或“在彩电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第②处长虹电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或“长虹电器厂大幅度降价销售”);第③处经济效益一下子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或“经济效益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第④处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或“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第⑤处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的效果(成效)(或“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
点拨:选择其中的任何三处加以改正即可,如果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也可以,只找出病
20
句没有修改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
(一)9、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伏 窜 10、B C E G K F I(具体、形象、生动) 11、植物 动物 爱玩
12、整体→局部 低→高 时间顺序 13、喜爱 14、略
15、突出孩子爱玩的心理
16、⑤和⑥之间,儿童的好奇心理,对自然有浓厚的兴趣,对传说有很强的探求心理,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 (二)17、小老弟
18、起因:坏了的冰箱要送到修理部去而我却年老办不了。经过:小老弟义务帮我运送冰箱。结果:我将旧书报卖给“小老弟”。 19、D
点拨:这篇短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总述,然后详细记叙事情经过,最后是写对此事的感想。 20、C、A
点拨:神态描写是肖像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21、C
点拨:在整体感知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结尾作者议论的用意。 (三)22、C
23、请圣诞老人送给妈妈一辆电动轮椅。
21
24、万古一心想着妈妈而不只是自己。
25、罗茜尽力帮助万古和他的母亲,轮椅供应商和制造商给万古的母亲一辆电动轮椅。 26、“惟一”修饰礼物,强调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圣诞老人送给妈妈一辆电动轮椅,表明了万古一心想着妈妈而不是自己。 27、C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