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乡村度假旅游是乡村旅游的功能升级、业态延伸,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乡村度假旅游吸引的是日均消费不高,但能够在目的地滞留休闲时间较长的乡村度假者。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乡村度假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结合,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桐梓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宜人的气候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火炉”重庆的后花园,每年5月至10月,大量的重庆游客涌入桐梓避暑,使其旅游业发展起来。但是,发展中的桐梓乡村度假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桐梓乡村度假旅游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
一、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现状
(一)资源类型覆盖完整,数量较大
桐梓县已查明的旅游单体298个,资源类型覆盖完整,数量较大,为桐梓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且从旅游资源的分布上看,县城旅游资源呈带状分布在渝黔铁路和崇遵高速公路两侧,其中以娄山关镇、九坝镇、官仓镇、楚米镇、新站镇分布较为集中,而这些地区毗邻铁路,可进入性强。
(二)旅游资源分布合理
旅游资源组团呈现,并可与毗邻城市协同发展。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桐梓北部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如水银河、柏枝坝等景区,而北部地区毗邻重庆,为重庆游客亲近自然、避暑消闲提供了良好的产品;桐梓中部至南部以人文景观为主,如娄山关、官仓镇,主要集中了娄山关长征战斗遗址、夜郎城遗址等,中南部与遵义市邻近,遵义是著名的历史文
化名城,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和四渡赤水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从南到北将遵义、桐梓、赤水三个县市相连,形成良好的红色旅游线路。
(三)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2006年重庆持续高温,适逢崇遵高速开通,许多的重庆市民纷纷涌向桐梓乡村旅馆避暑越夏,桐梓乡村旅游在被动中发展起来,随后,桐梓县加强了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桐梓乡村旅游逐渐升级发展,各项基础数据直线攀升。
数据来源于桐梓县政府工作报告
二、桐梓乡村度假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旅游村寨或旅游项目
桐梓乡村旅游的发展源于2006年重庆天气持续高温,恰逢崇遵高速通车,因此,很多重庆游客到桐梓避暑,桐梓乡村旅游被动发展起来。发展初期,以自发的、小型农家乐为主,这些初级的乡村旅馆规模小、档次低、形象差,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对于桐梓旅游品牌的打造极其不利。
每年越夏的游客逐渐增多,政府逐渐意识到乡村旅游的市场潜力,开始对一些村落进行旅游发展规划,例如娄山关镇黔北民居的建设、楚米镇田园风光的打造,说明政府有意识的对乡村旅游建设、旅游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做了一些规划,乡村旅馆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整体规划不强,管理体制不完善,并且这种初级阶段的乡村旅游还停留在在吃农家
饭、赏田园风光这种避暑和观光层面上,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而乡村旅游的升级产品----乡村度假旅游,面对的游客群体是那些逗留时间较长,需要在桐梓越夏的游客,因此,体现出村镇的特色,能够让游客长时间的在村镇逗留是关键,这就需要旅游规划体现村镇特色,在民俗文化开发、民间艺术体现、特色旅游项目,如夏令营、蔬果采摘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开发。然而,目前在桐梓,难以发现这种有特色的村镇。
(二)游览内容单一,缺乏对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
桐梓乡村度假旅游缺少特色产品,大多还停留在休闲、观光、垂钓、棋牌娱乐几方面,旅游产品雷同多,整体接待水平偏低,缺少吸引力,而对游客尤其是那些要在桐梓长住几个月的游客来说,他们需要更加丰富的活动来充实生活,因此,只注重游客的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满足乡村度假者的精神需求。
实际上,桐梓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长征文化、军政文化、夜郎文化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当充分挖掘文化底蕴,让桐梓的旅游发展更具厚度。
(三)季节性强
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是每年5月至10月,主要针对重庆越夏游客,其余时间接待游客量较小。这就造成大量的乡村旅馆在淡季期间闲置,旅游相关产业得不到连续系发展。
主要原因在于在淡季期间缺少拉动旅游发展的项目,应从政府层面作出举措,拉动淡
季旅游市场,例如在淡季期间举办节庆旅游,或丰富周末休闲游的项目,吸引遵义、习水游客短期周末游。
三、桐梓乡村度假旅游发展对策
(一)项目开发展现当地特色
桐梓的乡村度假旅游面对的是重庆避暑的游客,他们在桐梓停留的时间多则3、4个月,少则数天,仅仅依靠田园风光、新鲜空气、农家饭菜,几天后游客便会失去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无聊、思乡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消费者希望继续在桐梓长住的愿望,因此,桐梓在乡村度假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展現当地文化特色,
桐梓地处黔北,而黔北是贵州、四川、重庆文化交融之地,这里的文化与重庆既有渊源,又有区别,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塑造文化品牌,满足乡村度假者的精神需求、文化品位。
如黔北川剧文化,川剧广受重庆、贵州人喜爱,遵义市目前有很多民间川剧社,重庆来桐梓避暑的游客当中也有很多川剧票友,桐梓可以打造某一村寨为川剧票友集散地,每周在村寨安排川剧表演、组织川剧教学,让游客在避暑的同时,还能在自己感兴趣的川剧表演艺术上有所学习和提高,这对于川剧票友来说,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而对于桐梓来说,以川剧为纽带,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展现当地文化,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业。
(二)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对于参与乡村度假旅游的游客来说,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无疑是增加他们长时间逗留
的法宝,但目前桐梓的旅游活动还停留在观光游览、休闲垂钓、棋牌娱乐上,个体经营者几乎家家如此,缺乏创新。实际上,桐梓县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吸引旅游者参与,如农事活动——组织旅游者采摘杨梅、采摘葡萄等,再如娄山关镇的藤编手艺,采用大娄山野生藤为原料,手编藤器,这也可以作为“体验旅游”的一大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将藤出售给旅游者,同时教旅游者手工编制藤椅、提篮、收纳柜等,丰富了旅游活动,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三)打造精品村寨
乡村度假旅游以乡村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因此,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也是对农村发展的建设,在此过程中,打造出一些个性化、主题化的村寨,对农村建设和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桐梓是一个红色文化、军政文化、夜郎文化交融的县城,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乡村度假旅游协调发展,打造出部分村寨,有特色、有主题、有文化内涵。
例如,在红色旅游胜地娄山关镇选取一个村作为红色文化与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的试点村镇,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员服务都与红色文化相协调,打造红色文化村。在硬件建设上,红色文化村应以雕塑、大型浮雕等营造红色氛围;在软件建设上,旅游业从业人员统一着红军服,戴红军帽,娱乐活动也应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特色,例如全村广播播放革命歌曲,晚上播放革命题材的露天电影,开展唱红色歌曲、朗诵革命诗歌等比赛,吸引那些经历过革命或者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中老年人。另外,还可以建设野外实战馆,开展射击对战、越野等野外项目,吸引那些对于红色文化和体验项目感兴趣的年轻人。
再如“中国方竹笋之乡”——狮溪镇,可以用方竹笋这张名片打开乡村旅游度假的市场。方竹笋是一种纯天然保健食品,口感脆嫩鲜美,含有鐵、锰、锌、铜和钾等多种营养
素,是促进消化和防治肠胃及心血管疾病的佳品。狮溪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利用方竹笋节节高升的外观做噱头,在入镇大门、镇广场、路灯建设上都打上方竹笋的烙印,方竹笋还能制作各种美味菜肴。除此之外,利用方竹笋制作方竹笋干也可以成为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每年9月采笋,然后将笋煮熟,再将笋炕干,最后成品打包,整个过程虽不复杂,但是仍有一定的技巧,完全可以策划由游客参与完成,村民组织游客在家中制作,制作好后帮助游客打包购回,不仅带动了方竹笋的销售,还可以增加对于农村农事的体验。另外,狮溪镇还可以利用方竹笋制作旅游产品,让桐梓方竹笋成为旅游的品牌大使,例如制作笔筒、灯罩等,制作工艺简单,产品体积较小,方便游客携带。
桐梓乡村度假旅游机遇良好、势头迅猛,应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实现桐梓乡村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