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示范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搞好园区规划、明晰土地使用权、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就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意义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对水土流失治理中的示范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土流失治理;现状;示范作用
引言
“十八大”报告中,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章节来论述,这是史无前例的,足以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关乎到国家和民族存亡、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关乎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的大局;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足以表明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又提出了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把“生态美”作为建设美丽、西部强省的一个重要指标。全市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奋度目标,也把“生态美”作为建设美丽铜川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意义
1、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发源于农耕文明,水土是一切文明的载体,离开了水土,生态文明就无从谈起,为此,水土保持自然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示范园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一个窗口,是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开放的水土保持户外教室,为全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展示平台;同时,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也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新拓展、新形式、新举措,其产生和发展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是水土保持工作适应社会要求的创新体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就必须加强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
2、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园是贯彻《水土保持法》政治要求以及提高水土保持社会地位和影响的需要
新《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但由于水土保持专业性强,比较抽象,要达到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认知并享受水土保持治理成果仍有一定难度。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这样的实践基地,让公众能够去看、去听、去认识、去感受,从而树立水保行业改善生态、服务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形象,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水保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增进相关部门的理解和协作,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水土保持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3、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园是推进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市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路线,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水土保持内涵,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从我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来看,迫切需要通过示范园这样的平台把我们的经验、技术、理念等方面展示出去、宣传出去。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省其他城市已经建成的示范园确实发挥了综合防治、示范辐射、宣传教育、科研试验、
科技推广、科普监测、产业开发、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得到了各级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成为展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丰富了水土保持的工作内容,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发展,提升了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
二、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对水土流失治理中的示范作用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防治水土流失、实现水土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为出发点,具备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水土保持设施、科技资源以及产业基地,能够持续开展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治示范、科技推广、宣传教育、休闲观光等活动的区域。可以说,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集水土保持实用技术之大全,是现代水保科技信息的接收器和辐射源,是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的大课堂,是对外技术交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是展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模板。
1、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水土保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愈加凸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经过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一大批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发挥了显著效益,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一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代表了某一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最为成功的治理与开发模式,可为同类型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以科技示范园区为基点,将已有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成果实地复制进行展示,可供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观学习与技术交流,园区建设所取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也可以得以直观展示。所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
园的建设,将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及辐射推广作用。
2、科普培训与教育基地作用
随着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逐步增强。《水土保持法》、《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周年纪念等重大宣传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把水土保持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乡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进课堂活动。据统计,接受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中小学生已达上百万人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热情。全国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近过百个,已逐步成为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3、科学研究与培育人才基地作用
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及时就目前在水土保持实践中遇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工矿企业生态安全进行跟踪服务,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合区域自然特点与优势条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材料进行适应性试验与示范,可提高园区建设的技术含量。同时,通过园区的建设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可培养一批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和科研技术骨干,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充分的人才贮备。
4、引导观光农业及旅游景区建设作用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一般建设在紧邻城市,交通便利的区域,是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展示地和水土保持科研人员的工作场所,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纳入了景观生态的理念,注重园区建设的绿化、美化和人文化,注重发展观光农业及园艺花卉等支柱产业,非常适
宜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可充分结合当地其他旅游景区,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纳入其旅游景点,开展农家乐旅游和田园风光观赏经营活动,这样,既可扩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对外影响,也可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仍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不高,今后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水土保持绿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引进公司管理机制,以园区为单元,以梯田深层次开发为依托,实施科技增产、产业增效,以此推动推动整个市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科技示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崇庆.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J].中国水土保持.2005(05).
[2]骆殿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
[3]曹江源,等.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园 树立生态文明先行区---下沙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