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l3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13,2010 总第87期 EC0N0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87 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刘庭友 (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把农民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农民的 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社区体育也将是未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查阅文献、逻辑推理等方法,阐述了中国农村乡 镇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多的人关注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为推动中 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031—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 间、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他们为生活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而 史任务,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这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神生活的享受。但居民健身锻炼的需 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 求意识较高,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 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多数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展体育活动。(2)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 中国有近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3%,虽然农民体育越 组织。部分乡镇领导在群众体育锻炼的发展中没有起主导作 来越受人们重视,但农民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同社会的期 用,没有把全民健身工程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中, 望值还相差甚远。在农村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农民物质生活 对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跟不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民体育更要加快发展步伐,发挥其 展的步伐。不少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 独有的魅力,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民经济建设、传播 真正采取积极措施的不多或甚少。体育设施的配套工程还不 先进文化理念、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塑造社会主义新 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有的乡镇或社区没有商业性的体育 农民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健身或休闲活动场所。(3)农村学校体育需要关怀。农村学校 体育本可以承担起推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增加体育人口的 一、农村社区体育及发展现状 功能,但是,各种原因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也削弱了学校在促 “农村社区体育”是一个特指的概念,就目前状况而言, 进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方面的功能。体育经费、体育场地、体育 我们对“农村社区体育”的界定是:居民以自然行政村落为主 师资严重不足是农村学校目前面临的窘境。村级小学几乎没 要体育健身范围的区域社会,是村落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 有像样的体育场地,乡镇级中学体育器材严重不足,体育师范 自发的或偶有组织进行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带有一定的地 生毕业不愿去农村,众多民办学校连教师的工资都无法按时 方色彩与民间色彩。农村乡镇体育作为农村生活的基础内容 发放,更不要说保证场地器材了。另外,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活 和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群众体育意识和 动中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体育健身指导员为居民提供 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 相关的服务,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 多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 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提高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社区体育 民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 中国毕竟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民健身工程倡导的今天,受 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 传统观念的影响,这项T程还没有完全深入地开展开来。通 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过调查,部分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普遍存在以下几大特点:(1)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 农村居民休闲时间、生活状况、健身观念行为。闲暇时间是体 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 育锻炼形成的必要条件。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 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 和文化发展有较大差距,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闲暇时 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 收稿日期:2010—03一O1 作者简介:刘庭友(1973一),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体育和篮球教学与训练研究。 31— 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 健美与快乐幸福生活。农村人是中国居民中的中流砥柱,其身 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 的社会稳定和繁荣昌盛,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国农村乡镇社 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 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区体育,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 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 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 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 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须提高包括健康素质在内的国民整体素质。没有国民整体素 质的提高,现代化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劳 动者及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首先,体育属于文化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 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不可,共同构成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既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其民族特色和 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 分。社区体育是居民喜闻乐见、休闲为主的社会活动,对居民 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 的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健康文化;体育活动中 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 讲求平等、互助、公正等行为规范,具有高尚的文化品位,丰富 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 健康的体育活动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人 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 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另外,体育活动作为生活活动内容的 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 一个部分,使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 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提高农民的 惯,提高了生活质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积极的促进。 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并推 3.社区体育为居民提供了社交机会和场合,促进了人们 广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中国是一个 之间的情感联络,建立了友谊,增进了团结,改善了社区人际 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业、 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轻松愉快、 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对此,党 平等自由、团结友爱的局面。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给人们造 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村生活 成了较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某些活动来加以解除,社区体育 作为安邦定国的大事来抓。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 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对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消除紧 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全面建设惠及十 张跑,转换心情,带来无情乐趣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现代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2l世纪前 独门、独户、独子的生活方式,使邻里关系变得淡薄,而社区 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指从政治、经济、文 体育为居民提供了社交机会和场合,同时体育活动轻松愉 化、体育等方面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娱乐、享受各方面发展的需 快,平等自由,尤其适合社交活动。通过社区体育活动,加深 要,让农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农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农村 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社区体育活动形成团结 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友爱的局面,对改善社区人际关心有积极的作用。 和健康素质明显升高,农村卫生、文化设施比较完备,农民享有 , 4.综上所述,农村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种新的活 较好的卫生保健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村居民真正过上 动模式,正在成为大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基地,为全民健身计划 食必常美、衣必常丽、居必常乐、身心常健的太平生活。邓小平 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农村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 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 诸方面会产生良好的效应,无疑对促进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 同志进一步指出:“没有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 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 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 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乡镇体育,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 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会发展,随着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 三、农村乡镇社区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角色。发展农村社区体育,促进乡镇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是 推动中国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全体人民 中的作用 和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 1.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对于中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的身心健康、体格 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徐午,等.社会性别分析:贫困与农村发展f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f3】邓壁娟.论新形势下中国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2,(3). 【4]顾渊彦,等.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 【5】李卫平,等.山东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fJ1.体育科学,2001. 【6】肖新烈,等.从总体小康生活到全面小康社会『J1.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6). 【7】张发强.兴起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J】.求是,2003,(26). 【责任编辑吴高君】 一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