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教育之“灌输”

来源:画鸵萌宠网
 http://www.cqvip.com 二O O六年九月号维普资讯上半月 诚 教宵之¨灌输” 邓毅李秀娟 (摘要) “灌输”式的教育是一种压迫者的教育,是一种使人丧失人性的教育。教育灌输的主要内 容是在某些方面不一定靠得住的信仰和价值观,其方法主要是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中充斥着有意无意 的灌输。为减少教育中的灌输,应尽可能客观而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正确、可靠的观点,并多与学生进 行真正的对话。 ^ (关键词)灌输教育灌输 ,素. “灌”、“输”二字合用,应始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此乃“灌注”之意。 又见平准书: “(桑弘羊)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 抑制他们的创造能力。所以,教育灌输面临着道德立场上 的、伦理学上的和方法论上的困境。[5 当今教育界对灌输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灌输的内容和灌 输的方式这两个方面。灌输的内容是在某些方面不一定靠 得住的信仰和价值观。这种灌输把谬误当作真理,把不确 定的东西当作确定无疑的东西来教授。尽管教授的是一些 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监管,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 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此乃“输送”之意。可见,最初 使用“灌输”一词并无贬义。 而今教育界,一闻此词便痛斥不已。人们普遍认为, “灌输是一个带有贬损含义的价值术语”。…保罗弗莱雷更是 看起来似乎是确定无疑的信念和价值观,但无论是在学校 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都没有能力对这些信念和价值 观重新思考。_6 可见,灌输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这样一种教育 方法:没有让学生运用理性和自由选择,而是促使学生过 认为,压迫者的教育就是一种“讲解教育”,充满了灌输。 “讲解(教师作为讲解主体)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 内容。尤为糟糕的是,讲解把学生变成了一个容器,变成 了一个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 越彻底,就越是一个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 度地信仰某些特定的思想。然而,教育如果忽视了联系学 生已有的经验且不重视推理,仅仅强调对一些思想的死记 硬背,那么,尽管以后经学习证明这些思想是错误的,这 些思想也会使人们铭记在心,永不遗忘。而且,这样的教 育也使得人们难以形成一种赋于想象力的、理性而又丰富 多采的生活方式。在此种意义上,灌输简化了人们对各种 现象及其经验自然而自由的认识,使人们不能形成自己的 信仰,而是依赖早期的学习经验和传授这些经验的教师。 教育中充斥着的灌输远远要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首 输,就越是一个好学生。”故“讲解教育”是“灌输式的教 育概念”。教育的“灌输式的、习得的、保守的”概念是一 种使人丧失人性的且成为奴隶的教育理论;[2] “这样的教育 让人们没有自己的决定权,使他们成为客体”,㈣人性被抑 制了。这种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为:①在这种教育中,学 生没有得到指导, “使其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一种清晰 的意识”, “没有意识到要发展自己,培养能表达自己口 先,教学内容上唯书本是从,唯教材是从。有些教师盲目 地相信教材的编者或书本的作者,对其思想、价值取向没 有进行充分、合理的质疑,便怀着一份崇敬“准确”地传 才,激励自己的力量”。㈤②企图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向 学生灌输适应世界的观念,引导他们去适应这个世界,并 l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授给学生。当然,他们也鼓励“提问”,倡导“质疑”,但 所以,教师不要强迫学生接受一种观点,多与学生对话吧! 是,往往是在一连串的“问题”之后,就郑重地宣布“正 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之间相互作用的 确”答案;如果在答问过程中一时寻觅不到合适的理由, 特殊形式”,[9 即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便会非常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科学原理,尽管我们无法 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它不 论证,但记住,它是正确的。”教师都怀有神圣的使命,把 是简单的问答,也不完全等同于“讨论”。问和答的目标是 “真理”传授给学生,把“绝对正确”的知识教给学生,让 单一化的,是向着被给予的一个目标前进的。“讨论”是 所有的学生都认同一个答案。教师可能从未质疑过书本上 大家一起谈论的一种方式,它有自身的一套规则,有一种 所谓的“真理”、“正确答案”。于是,教育灌输越以正确、 确定的研讨主题。虽然,它在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但决 合理的方法传授错误、不合理的内容时,它的危害将越大。 不能取代对话。对话是广义上的交谈行为,包括教学中所 以科学知识的教授为例,正如阿普尔所说的那样, “在我 有使用语言的互动行为,它的根本特点是谈话双方共同致 们的学校中,科学研究……总是被视为(和被教授)经验 力于制造意义。其次,对话还具有实践作用。我们不能把 证实的东西,没有什么外在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个人的 对话简单地理解为纯粹是一种技巧。 “对话并不表示某种 还是政治上的”。[7 威尔逊也认为,我们绝不能基于以下原 我想精心构建且需借助另一人的才智才能实现的虚假途径。 因而把错误的和无根据的信仰教给孩子,认为它们对孩子 相反,对话的特征表现为认识论关系。因此,在此意义上, 有用,或者认为这些错误的和无根据的信仰有助于社会团 对话是一种认识途径,并且绝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让学生 结。看过《春风化雨》的人都应该记得这么一幕:基丁老 投入到某项具体任务之中的纯粹的策略……对话是学习和 师鼓励孩子们把书本中荒谬的序言部分撕掉。且不论我们 认识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I10J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 的教师有多少人能像基丁老师那样对书本、对教材敢于质 异、达成一致,而是为了更深入、更客观地了解事物,并 疑,有自己的思想和创见;即便有,试问又有几人能如基 主动获得新的理解与知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通 丁老师似的大胆无畏地表露出来,让孩子们挑战权威,去 过与教师平等地对话,积极地进行认识活动。 追求自由、正义的思想? 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法,灌输也是随处可见的。 我们总是埋怨我们的学生毫无创新能力、毫无生机等等, 注释: 但是又可曾想过:一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一群无创见的 [1][6]克里夫・贝克著,戚万学等译.优化学校教育——一种 教师,又怎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即使灌输的内容 价值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0,79 百分之百的正确,但由于这种方法是强制性的,其结果也 [2]Elizabeth Steiner,Educology of the free,New York:Philo— 可能适得其反。难怪乎,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招致反感,用 sophical library,1981 心良苦的规劝却带来逆反。 [3][10]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 教师不是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使学生铭记一套特 版社.2002:73.65 二0 0六年九月号上半月 定的政治和经济观点,排除一切其他观点”,㈣也不是要把 [4]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1976:154 [5]葛新斌.试论“灌输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教育评论, 社会中的强势意志以排他的、绝对的方式使学生达成一致, 1997:1 而应尽可能地展示多种观点、多种知识,充分考虑到相关 [7]Apple,M.(1979)Ideology and Curriculum,London, 的事实和争论及观点各异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理论。这样, Routledge and Kegan pau1.PP.88 学生对书本或教材才会有质疑、批判的源泉与勇气,才会 [8]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 有相对清醒而客观的认识和见解。如果学生的信仰依据是 版社,1981:341 不可靠的,那么他们在与他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真实 [9]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北京:三 世界中就可能阻碍对自身和他人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果 联书店.1994 他们再把同样的信仰传给其他人,这种危害就会恶性循环。 教师和学生都是在对同一个世界的探索中分享着共同 (邓毅,李秀娟: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 广东广州 的经历,他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种程度上的区别罢了。 510631责任编辑:周善恒) ll 一 蕴 彳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