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北医药2013年8月第35卷第16期Hebei Medical Journal,2013,Vol 35 Aug No.16 2485 doi:1O.39 ̄9/j.issn.1002—7386.2013.16.048 ・临床研究・ 体位干预枕横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观察 于秀梅王传锐陈婷陈雪 【关键词】胎方位;枕横位;内旋转 【中图分类号】 R 7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3)16—2485—02 临床上胎位异常中以枕位异常最常见,持续性枕横位、持 续性枕后位是造成产程延长、导致头位难产的最主要原因,也 是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头位中以枕横位 衔接者占50.6%,枕后位次之…,使胎头顺利的完成内旋转转 为枕前位并顺利经阴分娩,是目前降低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 施。本文对以枕横位衔接的足月待产妇实施体位护理干预,预 防并减少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自然 临产住院的待产妇64例,条件为初产妇,年龄25~32岁,孕 38—41周,无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无剖宫产指征,以B超诊断 为依据的枕横位衔接者。 1.2方法随机分2组,观察组32例,临产后全程给予体位 指导。对照组32例,产妇可随意活动或卧床,不作体位指导。 两组在其他方面的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如产程中按产科 常规处理;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者适时的人工破膜,静脉推注 安定;宫缩乏力时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力;导尿等。 比较2组的产程异常发生率率、内旋转成功率、手术产率、自然 分娩率。体位指导:待产妇进入产程后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 侧俯卧位,上面的腿将大腿上收至与产妇纵轴成90。,下面的大 腿伸直,腹前侧壁贴向床垫,至宫口开全。 1.3诊断标准 1.3.1产程异常的诊断标准:①潜伏期延长:潜伏期≥16 h。 ②活跃期延长:活跃期≥8 h。③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活跃 期加速阶段宫颈扩张率<1.2 cm/h。④宫颈扩张阻滞:活跃期 宫颈扩张停止2 h以上。⑤胎先露下降延缓:在加速期胎头下 降率<1 cm/h。⑥胎先露下降阻滞:先露下降无进展达1 h以 上。⑦第2产程延长:第2产程I>2 h。 1.3.2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诊断标准:产程异常给予积 极处理后充分试产。潜伏期>16 h仍未进入活跃期或在活跃期 晚期产程停滞,经B超检查确诊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者 。 1.3.3转位成功标准:官口开全时转为枕前位者为转位成功。 转为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者为转位失败。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产程异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程异常发生率低于对 作者单位: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产程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32 2.2 2组内旋结果及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内旋转成功率大 于对照;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产率小于 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内旋转结果及分娩方式比较 :32 3讨论 3.1正常分娩时胎头以枕横位衔接者占大多数,胎儿能否正 常分娩,胎头顺利完成内旋转以枕前位娩出是最关键的一步。 胎儿重心在其近背侧处,以枕横位衔接者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侧 俯卧位,胎儿的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促使胎儿的背 部向前旋转,同时也带动胎头向前方旋转。利用这一原理及早 进行体位指导,使得胎头向后转成枕后位的几率减少,内旋转 成功率明显提高。未做体位干预的对照组,待产妇多采取仰卧 位或侧卧位或站位,根据胎儿重心及重力作用原理,胎儿的背 侧部易向后转或者仍在侧面,使得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 位的发生率增加,产程异常的发生率也增加。本文观察组的内 旋转成功率、自然分娩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产程异常率、手术 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体位干预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3.2由于体重估算、B超检查、孕周计算的偏差,本文讨论的 病例中有胎儿偏大体重大于3 700 g者;羊水偏少羊水量目测 约300 ml者;有脐绕颈尤其是多周绕颈或绕肢体者;孕周近42 周者;先露偏低者;由于胎儿的活动度相对较小、脐带牵拉、胎 头可塑性降低等原因,其体位矫正的效果相对较差,转为持续 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几率增加,由此总结:胎儿偏大、羊 水过少、先露偏低、脐带过短或绕颈、孕周近42周,是体位干预 胎头内旋转的影响因素。此类待产妇在实施体位干预时须严 密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胎心率的变化。 3.3子宫收缩力是分娩的动力,在体位干预枕横位内旋转的 过程中更为重要。只有协调而有力的宫缩作为保障,才能促进 宫口扩张、胎头下降并向着有利于娩出的枕前位旋转。实施体 2486 可北医药2013年8月第35卷第l6期滴速。 Hebei MedicM Jou啦 : 鱼 位干预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效果评定,严密观察宫缩情况, 及早发现宫缩乏力,分析原因,适时、合理地加强产力,保持有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顾美礼主编.头位难产.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09-252. 效的规律性宫缩,促使胎头旋转和下降,才能保证体位干预内 旋转的成功。本文中观察组32例待产妇,有11例出现继发性 官缩乏力,结合临床观察、检查的具体情况,给予静点缩宫素加 强子宫收缩力,使产力得到保障,内旋转顺利完成,产程进展顺 利。静点缩宫素时要专人护理,严密观察宫缩,掌握好输液 2范玲,黄醒华,王琪.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围产儿预 后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10:620. (收稿日期:2013—03—30)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3.16.049 ・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啶在连续股神经阻滞术中的应用观察 陈何伟 汤洪刘志奇孟雅静张玉强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连续股神经阻滞;镇静镇痛 【中图分类号】R 9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3)16—2486—02 在骨外科手术中膝关节置换术逐渐增多,为了帮助膝关节 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灵敏;3分,对指令有一定反应;2分,患 置换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我们全身麻醉前,在神经刺激器引 导下行股神经穿刺置管,进行术后镇痛。在股神经穿刺时患者 会紧张焦虑、疼痛,应用一定的镇静、镇痛药是必要的。右美托 者配合且具有定向力,安静;1分,患者焦虑躁动不安。疼痛评 分标准:3分为重度疼痛;2分为中度疼痛;1分为轻度疼痛;0 分为无痛,。合作度评分标准:4分,非常合作;3分,基本能合 作;2分,只能部分合作;1分,非常不合作。穿刺结束后由术者 对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询问、评价并记录。 咪啶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作用而无呼吸抑制的特点,我们在 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啶,来观察其镇静、镇痛的 效果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ASA I一Ⅱ级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O 例,年龄50—70岁;体重45—80 kg。术前无精神病史,无肺、心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P<0.05为差异有 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无异常。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 组)、对照组(NS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身 2.1 血流动力学静脉注药前2组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静脉注药后2组的HR、MAP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 n=20.孟±s 高、体重、病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者入室后常规面罩吸氧,监测无创血压、心电 图、脉搏氧饱和度。Dex组,按0.5 g/kg计算浓度为4 g/ml 右美托咪啶溶液量,用微泵10 min静脉注射完毕;NS组,抽取 与按0.5 kg计算4 ml右美托咪啶溶液所需量等量的 0.9%氯化钠液在10 min内微泵静脉注射完毕。在神经刺激器 引导下于患侧行股神经穿刺置管。首先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 方约2 cm定位股动脉.在其外侧1 cm处做一穿刺点标记。静 脉注药完成后,Stimuplex穿刺针在标记穿刺点于皮肤成30。角 头侧进针。刺激电流1 mA,出现股四头肌明显收缩或伴有膝 注:与NS组比较, P<0.01 2.2镇静、镇痛、合作度比较组间镇静程度:在tl~t5时间 盖跳动时,降低刺激电流至0.3 mA及以下,股四头肌仍有较明 显收缩时经导引器送入导管10~15 em。术后经导管连接镇痛 泵。4O例穿刺均在5 rain以内完成。 段上Dex组Rmasay score 2分19例(95%),3分1例(5%);NS 组1分20例(100%)。镇痛程度比较:Dex组0分19例 (95%),1分1例(5%);NS组2分11例(55%),3分9例 (45%)。合作度:Dex组3分1例(5%),4分19例(95%),Ns 组3分1例(5%),2分19例(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2。 3讨论 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静脉注药前(t1)、静脉注药完成后 即刻(t2)、注药完成后1 min(t3)、3 rain(t4)、5 min(t5)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Ramsay评分评估患者镇静程 度:5分,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4分,对轻叩眉 作者单位:05001l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 膝关节置换术后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尤其在进行主动和被 动训练屈伸关节时,如果不进行镇痛治疗,将显著降低假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