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结构设计概况

来源:画鸵萌宠网


01.01. 工程概况

01.01.01.

工程基本情况

01.01.01.01. 工程建设概况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1工程建设

概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 招标代理单位 建筑设计单位 幕墙设计单位 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建筑结构形式 主要功能或用途 招标质量要求 招标工期要求 主要招标范围简述 建筑面积 地上 其中 地下 建筑层数 备注 12032.6m2 地下1层;地上3层 扬州市体育局 江苏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游泳池健身中心 合格 总工期430日历天,开工日期2016年04月18日 41528.27m2 29495.67m2

01.01.01.02. 总体鸟瞰图

图表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1总体鸟瞰图

01.01.02. 建筑设计概况

节能 屋面 外墙 地上采暖空调房间的地下室顶板 窗 ±0.00 挤塑聚苯板(×PS)(屋面) A级复合岩棉防火保温板 A级复合岩棉防火保温板 隔热金属窗框、6高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7.150m 01.01.02.01. 建筑概况特征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2建筑概况

特征表 工程名称 总建筑面积 其地上建筑面积 中 地下建筑面积 -3层建筑面积 -2层建筑面积 -1层建筑面积 1层建筑面积 2层建筑面积 3层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 4层建筑面积 5层建筑面积 6层建筑面积 7层建筑面积 8层建筑面积 9层建筑面积 10层建筑面积 11层建筑面积 12层建筑面积 设备层建筑面积 建筑功能 建筑分类 设计使用年限 地下室防水等级 屋面防水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 抗渗等级 普通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 楼地面 内墙饰面 天棚 楼地面 内墙饰面 天棚 楼地面 地上 踢脚 内墙饰面 天棚 外墙饰面 屋面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高层公共建筑 50年 一级 Ⅰ级 一级 P8 P6 自流坪楼地面、块料楼面、细石混凝土楼面、水泥砂浆楼面 防霉涂料、块料墙面 PVC成品板吊顶、防霉涂料 细石混凝土楼地面、水泥砂浆楼地面、块料楼地面 自流坪楼地面、块料楼面、细石混凝土楼面、水泥砂浆楼面、无震动止滑坡道地坪 吸音矿棉板吊顶、防霉涂料 石材楼面、块料楼面 石材踢脚线、块料踢脚线 乳胶漆、块料墙面 石膏板吊顶涂料饰面、涂料饰面 石材墙面、明框玻璃幕墙、铝板幕墙 平屋面 44712.90m2 29482.20m2 15230.70m2 5177.2m2 5177.2m2 4876.3m2 4087.4m2 4304m2 4295.8m2 4295.8m2 3969.1m2 1283m2 1200.8m2 1200.8m2 1200.8m2 1200.8m2 1200.8m2 1192.5m2 50.6m2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3层层高 -2层层高 -1层层高 1层层高 2层层高 3层层高 4层层高 5层层高 6层层高 7层层高 8层层高 9层层高 10层层高 11层层高 12层层高 设备层层高 49.9m 地上12层,地下3层 3.5m 4.4m 5.4m 5.1m 4.4m 4.4m 4.4m 4.2m 3.7m 3.7m 3.7m 3.7m 3.7m 3.7m 3.7m 3.0m 备注

01.01.02.02. 建筑各立面图

东立面图

西立面图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

01.01.02.03. 建筑功能示意图

图表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2立面功能示意图

01.01.02.04. 建筑各视角效果图

西北角人视效果图

东南角人视效果图

东南角人视效果图

西北角人视效果图

东北角鸟瞰图

东南角鸟瞰图

西南角鸟瞰图

西北角鸟瞰图

01.01.03. 结构设计概况

01.01.03.01. 结构概况特征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3结构设计

概况一览表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类型 桩筏 地基形式 桩基 设计基准期 50年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桩基设计等级 甲级 结构建筑场地类别 Ⅲ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设地基液化判别 无液化 特征周期值 0.49s 计 耐火等级 一级 砌体施工控制等级 B级 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与土壤接触的构件、露天构件、水箱、室内水池、室内主要技术卫生间及消防水池为二a类;其它为一类。 指标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抗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震A主楼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设抗震墙抗震等级二级 计 抗震等级 B裙楼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地下室 地下一层为同上部结构 每向下一层抗震等级降一级,抗震等级最低不小于四级。 基础垫层 C15 纯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 C35 后浇带 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混-3~-2层 C60 凝-1~3层 C50 土A墙柱、连梁 4~6层 C45 强主7~9层 C40 度楼 等10~12层 C35 级C35 及梁板 -2~-1层 2~顶层 C30 抗-3~-1层 C50 渗要BC45 主求 裙柱 1~2层 3~4层 C40 要楼 结5~屋面 C35 构梁板 C35 材梁、板、楼梯 C30 料 砌体中圈梁、构造柱、现浇过梁、压顶、腰梁 C25 1、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筋强度(抗拉fy、抗压fy')设计值: HPB300级(A):fy=fy'=270N/mm2 HRB335级(B):fy=fy'=300N/mm2 HRB400级(C):fy=fŽy'=360N/mm2 HRB500级(CR):fy=435N/mm2;fy'=410N/mm2 钢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未设滑动支座的楼梯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牌号为筋 HRB400E、HRB500E的钢筋,其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其余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B)、HRB400级(C)、HRB500级(CR)的钢筋。 2、钢材:Q235B和Q345B。抗震设计时,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焊条:E43系列用于焊接HPB300钢筋、Q235B钢板型钢;E50系列用于焊接HRB335钢筋、Q345B

钢板型钢; E55系列用于焊接HRB400热轧钢筋。焊接两种不同材质钢筋或钢板时,焊条应与低强度等级的材质相匹配。 4、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Q235、Q345钢;锚筋应采用HRB400或HPB300钢筋,不应采用冷加工钢筋。 吊钩、吊环:应采用HPB300级钢筋制作,锚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 砌体填充墙部位 外墙1 外墙2 卫生间隔墙、楼梯间隔墙\\分户(±0.00以上) (±0.00以下) 墙、室内隔墙\\地下室内墙 填砌块名称 200厚砂加气砌块 水泥标准砖 加气混凝土砌块 充砌块强度等级 MU7.5 MU10 A5.0 墙 砌块容重 ≤13 19 ≤6.5 砌筑砂浆名称 混合砂浆 水泥砂浆 专用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 Mb5.0 M7.5 Mb5.0 备注

01.01.03.02. 结构BIM模型

地下结构BIM模型

地上结构BIM模型

全部结构BIM模型

01.01.04. 钢结构设计概况

01.01.05. 给排水设计概况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4给排水设

计概况一览表 1、建筑室内给排水,消防设计。 2、单体室外给排水和给排水总图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3、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和虹吸有压流雨水系统均需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厂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4、气体灭火系统需由具备相关消防资质的厂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1、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给水管引自南湖东路,1路进水,进水管管径DN150。用水高峰期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0.24MPa。 2、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49.1m3/d,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27.7m3/h。 3、给水系统分区:按竖向共分为三个供水区。 4、给水计量:每层每个卫生间,以及换热机房和屋顶冷却塔补水都设水表单独计量。 1、排水体制:雨、污分流,2层及以上卫生间采用污、废分流。废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负一层地下室中水处理机房处理后回用。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2、本工程最高日污水量为122m3/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22.7m3/天。 3、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地下室地面排水、消防排水,均排入地下室集水坑内,再由潜污泵提升排入污水检查井。 4、雨水: (1)室外场地雨水降雨重现期按3年设计, (2)地下车库坡道入口的雨水降雨重现期按50年设计, (3)屋面雨水降雨重现期按20年设计。 (4)雨水排水采用虹吸压力流雨水系统,局部小屋面采用重力流内落水系统。屋面雨水由各雨水斗汇集后,经管道进入室外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处理后回用。 消防水池分两座,一座室外消防水池,建于负一层,储存室外消防用水,储水量432t,设取水口。一座室内消防水池,建于负二层,储存室内消防用水,储水量594吨,分两格。消防泵房设于负二消防水层地下室内,1路进水,管径DN100;本建筑屋顶消防水箱间内设箱泵一体化消防增压稳压给水设池 备一套,W-36-18/3.6-30-I-HD×BF,有效容积36m3/,内设2台消火栓增压泵(Q=1.0L/s,H=30m,P=0.75KW),2台喷淋稳压泵(Q=1.0L/s,H=30m,P=0.75KW)。 室内消室内消防给水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设室内消火栓泵两台BD11.3/40-150-315(Ⅰ)B),系统设置3组SQS100-A水泵接合器; 防给水(×BD11/50-150-315(Ⅱ)AL),系统设置4组SQS150-A水泵接合器。 设备 设自动喷洒泵两台(×室外消防给水设备 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 (3)室外消防给水采用区域低压消防给水系统,设室外消防提升泵两台(×BD5.1/40-150-400),稳压设施一套(ZL-Ⅱ-×-B),供应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室外设4组SS100/65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供水泵的启动由稳压装置也可在泵房或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启动。 (1)本建筑按最低层消火栓处的静水压不大于1.0MPa进行竖向分区,整栋楼为一个分区。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3m。 (2)按每个防火分区任意点均有两股消防水柱同时到达布置室内消火栓,管网环状布置,并用阀门分为若干独立管段,以保证检修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 (3)室内消火栓系统给水泵控制:火灾时,室内消火栓泵由屋顶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室内消火栓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直接启泵。消防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设置专用线路连接的手动直接启泵按钮。 建筑内除建筑面积小于5m2/的卫生间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地下汽车库,按民用建筑中危Ⅱ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m2/;办公和便民小吃部位,按民用建筑中危Ⅰ级设计,喷水强度6L/min.m2/。作用面积均为160m2/,火灾延续时间1h。 2、自喷管道上报警阀前的控制阀门和水流指示器前的阀门采用信号阀或带锁止装置的蝶阀,通过电信号把各阀的启、闭状况显示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屏上。自动喷水泵由报警阀上的压力开关自动启动,也可在消防控制中心和泵房内手动启动。 设计范围 气体灭地下二层变配电房设置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火系统 1、绿化用水和道路浇洒用水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水源为本工程内的道路及屋面雨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于室外。 2、裙房地上卫生间冲厕用水采用中水回收利用系统。水源为本工程内2层及以上卫生间的洗脸盆排水,中水中水系处理系统设于地下室负一层 统设计 3、为防止误接、误用、误饮,中水管道外壁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浅绿色,并在其外壁模印明显耐久的“中水”标志,中水水池(水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设明显“中水”标志,中水取水口带锁定装置,并且工程验收时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基本设计参数及相关说明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设置建筑灭火器。 建筑灭2、办公、便民小吃和自行车库每个消防箱内设置3具型号为MF/ABC5型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局部有增火器配配,手提灭火器置于落地灭火器箱内,布置详见平面图。汽车车库每个消防箱内设置3具型号为MF/ABC5置设计 型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局部有增配,手提灭火器置于落地灭火器箱内。

01.01.06. 电气设计概况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5电气设计

概况一览表 设计范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配电、照明、防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电气漏电火灾监控系统、围 能耗监测系统。(地下三层详人防专项设计图纸;变配电所及其他弱电系统另行设计;1~5层邮局、优抚之家、小吃中心、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由装修二次设计) 1、负荷等级:(不含地下三层人防区用电) 所有的消防负荷(各场所的应急照明、消防排烟风机、消防补风机、加压风机、消防用水泵、防火卷帘门、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等)、其他弱电系统用电、走道照明、航空障碍灯照明、客梯、机械停车设备、生活水泵及地下室潜污泵用电等为一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2、电源:本工程从区域电站引两路独立10KV电源(需满足一级负荷供电要求)至地下一层变电所供所有负供配电荷用电,变电所拟设两台1600KVA干式变压器(具体以变电所设计图纸为准)。 系统 3、配电: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为~380/220V 50Hz,三相四线制。采用TN-S系统,即中性线N与接地线PE应严格分开。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混合方式供电。大容量或重要的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小容量的或不甚重要的用电设备采用树干式配电方式,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路电源末级自动切换的配电方式。 4、计量:本工程电能计量由变电所内统一计量;另根据《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置能耗监测系统。 1、正常照明及电力干线采用WDZ-YJY-0.6/1kV型低烟无卤阻燃电力电缆;消防设备的供电干线采用电缆、WDZN-YJY-0.6/1kV交联低烟无卤耐火阻燃电力电缆;普通照明及插座回路采用WDZ-BYJ-2.5mm 导线;导线的应急照明回路采用WDZN-BYJ-2.5mm导线。配电线路沿桥架、穿金属管(SC/GC)或普利卡金属软管及套选型及接紧定式镀锌钢导管JDG敷设。 敷设 2、本工程选用套接紧定式镀锌钢导管(JDG),壁厚不得小于1.5mm。 3、本工程空调室内机与开关间预留JDG25管。 1、电气主要设备表中所列灯具的光源类型、功率、光通量、色温、显色指数Ra、统一眩光值、镇流器型式、灯具效率等必须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2、入口门厅、小吃中心、电梯厅、走道、前室、楼梯间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灯;消防控制室、防排烟机房、变配电所等火灾时仍需工作的房间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明照度与平时照明照度相同;各疏散走道、楼梯照明 间及疏散出口均设置疏散指示及安全出口灯。疏散指示及安全出口灯应急时间为90分钟;设置备用照明场所的应急灯应急时间为180s。疏散指示灯常亮。 3、本工程所用疏散指示标志及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其制作标准需符合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的有关规定。 4、一般场所的照明灯由现场配电箱及就地安装的墙壁开关控制,应急照明由消防联动装置联动控制。 防雷接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经计算,本工程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1991次/a,本工程划为第二类防雷建地 筑物。 1、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连接: (1)PE干线; (2)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 (3)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排风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 (4)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建筑金属门窗、玻璃幕墙等); (5)楼层内强电间、弱电间、消防控制室、网络机房、电梯机房、泵房、风机房等处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端子箱需于基础接地网可靠焊接(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室接地干线采用BV-1×25mm2,其余采用40等电位×4热镀锌扁钢);电井内通长敷设40×4热镀锌扁钢,每层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底部与基础接地网可联结 靠焊接。 MEB端子板设置在变电所内的墙面上,端子板须两点接地。 2、总等电位联结的施工参见国标《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第11~14页,局部及辅助等电位连接的施工,施工参见该图集第16~22页及第38~47页,等电位连接端子做法参见该图集第33页。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绝对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 3、金属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PE)干线相连接;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桥架断开处需采用6mm2编织铜软线跨接。 过电压本工程采取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和在配电系统中装设电涌保护器的措施。本工程建筑物电子信及雷电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C级,在变电所低压总进线上装一级电涌保护器,二级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器,波入侵三级配电箱内装三级电涌保护器。各弱电系统的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为防止雷电波入侵,各进户电缆的金保护 属外皮及入户金属管道均需与总等电位相连。 火灾自1、本建筑按总体保护方式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集中报警系统。 动报警2、消防控制室:

系统 (1)消防控制室设在本建筑一层(与安防监控合用),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消防控制室入口门上方设明显标志,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2)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电话。 (3)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液位显示装置,能显示消防水池、水箱内水位信号。 (4)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3、本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1)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 (2)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带消防电话插孔)、消火栓按钮; (3)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 (4)消防专用电话; (5)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系统; (6)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4、本工程选用二总线制通控模式的火灾报警系统。除卫生间外的房间、走道、楼梯间等场所均设置感烟探测器,汽车库设置感温探测器,变电所设置感烟及感温探测器(结合气体灭火系统另行设计);在出入口等位置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 本建筑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各楼层配电箱处设漏电电流探测器、温度探测器、信号采集器,系统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电气火1、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准确报出故障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 灾监控2、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时间不少于12个月; 系统 3、漏电仅报警不切断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 4、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5、能通过专用通信线路与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连接。

01.01.07. 暖通设计概况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6暖通设计

概况一览表 1、防、排烟设计设计; 设计2、人员密集场所和有排风要求房间的通风设计; 范围3、本大楼空调设计; 内容 4、公共卫生间和配电间的通风设计; 1、塔楼部分一层~五层空调冷热源采用水源热泵型直接膨胀式变冷媒流量多联机。室外地埋管采用竖直埋管双U 管结构,地埋管长度按冬季吸热量计算。冬季供热热源全部取自地埋管换热系统,选择夏季制冷时,考虑到夏季排热空调量大于冬季吸热量,配置一台113m[/h 流量的冷却塔作辅助散热设备,冷却塔设置于48.35m屋顶。根据室内冷冷热(热)负荷大小,调节水源多联机组变频或增减台数运行。当夏季供冷时,由控制系统根据全年运行实测结果制定地源 源热泵系统全年的运行预案,控制冷却塔和地埋管交替运行,以满足地热系统的得失热平衡。 2、裙房部分空调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型直接膨胀式变冷媒流量多联机加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部分采用全热交换器,部分采用全新风风管机,小吃中心采用显热交换器。 1、本大楼根据楼层及防火分区分别设置空调及新风系统。 裙房一~五层的多联机及全新风分体风管空调机的室外机均设置在裙房楼顶22.450m室外平台,通过冷媒管井将冷空调媒管道和室内机相连。塔楼六~十二层水源多联机及全新风分体风管空调机的主机均设置在裙房五层空调机房内,风系通过冷媒管井将冷媒管道和室内机相连。 统 2、本建筑新风机组和全热交换器采用吊顶式部分设置于新风机房内、部分吊装于室内,直接从外墙取室外新风,经机组处理后通过风管分送至各空调区域。吊顶机组四周以消音材料进行分隔,全新风分体风管空调机的新风入口均设置了与空调机组风机连锁的保温型电动风阀(可正反转)。 1、本工程塔楼六层~十二层为水源多联机系统,水源侧采用竖直地埋管系统。选择夏季制冷时,考虑到夏季排热量大于冬季吸热量,配置一台113m[/h流量的冷却塔作辅助散热设备,冷却塔设置于48.35m屋顶。冷却塔循环水管空调与地埋管之间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板式换热器冷却塔侧夏季进、出水温度32℃、37℃,板式换热器地源侧水系夏季进、出水温度37.5℃、33.5℃,根据地源侧冷却供水的温度决定冷却塔的启停。当夏季供冷时,由控制系统统 根据全年运行实测结果制定地源热泵系统全年的运行预案,以满足地热系统的热平衡。 2、地源侧水系统由于冬夏季系统负荷率变化较大,循环水泵采用变频控制,系统采用立式气压罐定压补水装置,定压值0.31MPa。水泵、定压补水装置设置于地下一层换热机房。 1、变电所设置一套P-B2-2机械排风(排毒)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房内;设置一套S-B2-2机械进风系统,通过进风竖井引入室外新风,进风机设置于进风机房内; 2、生活水泵房设置一套P(Y)-B2-3机械排风(烟)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房内;设置一套S(B)-B2-3机械进(补)风系统,通过进风竖井引入室外新风,进风机吊装于走道内; 地3、水泵房设置一套P-B2-1机械排风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吊装于水泵房内;设置一套下S-B2-1机械进风系统,通过进风竖井引入室外新风,进风机设置于进风机房内; 二4、汽车库(防火分区-2F~2)设置一套P(Y)-B2-1机械排风(烟)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吊装层 于汽车库内;设置一套S(B)-B2-1机械进(补)风系统,通过进风竖井引入室外新风,进风机设置于进风机房内; 5、汽车库(防火分区-2F~3)设置一套P(Y)-B2-2机械排风(烟)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房内;设置一套S(B)-B2-2机械进(补)风系统,通过进风竖井引入室外新风,进风机设置于进风机房内; 通风1、弱电机房设置一套P-B1-2机械排风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吊装于弱电机房内; 系统 2、弱电机房设置一套P-B1-2机械排风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吊装于弱电机房内; 3、中水处理机房设置一套P-B1-3机械排风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吊装于中水处理机房内; 4、换热机房设置一套P-B2-1机械排风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房内; 5、弱电机房、中水处理机房、换热机房集中设置了一套S-B1-1机械进风系统,集中送至走道,送风机吊装于地非机动车库内。 下6、工具间设置四套P(Y)-B1-1~2、P(Y)-6-1~2机械排风系统,通过排风竖井出地面排风,P(Y)-B1-1~2一排风机吊装于工具间内、P(Y)-6-1~2设置于裙房屋面;工具间均采用自然补风。 层 7、五层空调机房设置了一套P-5-2机械排风系统,一套P-5-3事故排风系统,通过外墙排出室外。均采用自然补风。 8、一~六层房间均设置有全热新风换气机,送入室外新风、排走等量的室内浊气,达到换气的目的。新、排风量按照规范要求设置。 9、本大楼的卫生间、强弱电小间、开水间设置了吸顶式换气扇,利用风管接至排风竖井出屋顶排出。 1、水源变冷媒流量多联机空调采用微电脑自动控制器,根据需要改变冷媒流量或启停压缩机数量,以达到节约能自动量的目的,室内机根据需要设置空调温度、送风量及送风角度等,全自动运行,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可根据使用的控制 要求、系统需要或管理,设置1个中央管理器和计量系统。 2、全新风变频新风机组根据新风室内外送风焓差,压缩机自动变频调节满足新风负荷设定值。新风空调机的室外新风进口管端设电动风阀(可正反转),和空调机连锁,以使机组盘管在冬季免受冻裂。开机时,先开启新风阀,再启动风机,关机时,次序相反。 3、本建筑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并与全、显热交换器进、排风风机联动,控制室内新风、排风量。 4、本工程需采用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源侧水循环、冷却塔水循环、水源多联机主机的控制均需纳入控制系统。 备注 本次招标仅含通风工程。

01.01.08. 绿色设计概况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7绿色设计

概况一览表 绿色星级目标 二星 建筑类型 乙级 节能水平 50% 利用可再生能源种类 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 1、本项目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为I类民用建筑工程。 2、本项目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均设有建筑设计与室封闭的隔墙或门形成独立空间。 内环境 3、本项目厨房、暗卫生间均设有专用烟气道,非机动车库排风口。 建筑 4、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时,不得破坏建筑结构主体。 5、建筑材料的选用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规定,未采用限制、禁止使用和淘汰的的建筑材料。 表屋面、外墙、架空楼板、分隔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和楼板 建筑节能部位 地面和地下室外墙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水资源利用 (1)雨水回用,用于室外绿化喷灌; (2)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洗车场、集中空调用冷却水等用水采取了循环处理 1.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2级; 2.给水系统压力控制:市政自来水压力0.3MPa,直供层数4层;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压节水措施 力;分区压力≤0.45MPa,用水点处压力≤0.20MPa。 3.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装置,总水表数据有上传监测系统。 给排水 4.热水系统循环方式机械循环。 生活热水供应 1、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水用水量9.15m/d) 2、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热源采用商用燃气热水炉 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利用 1、供水系统方式:集中供热水系统 2、2.5 可再生能源热水量占总热水量的100% 太阳能光伏发电 本工程有太阳能光伏光诱导系统,其总功率为建筑物总变压器装机容量的1% 1.本工程所采用灯具功率因数均要求大于0.9,光源及镇流器均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2级)。 2、大面积照明场所灯具效率不低于70%。 照明节能设计 3、应急照明、楼梯间照明、走道照明、部分商业空间照明采用LED光源。使用LED灯照明的面积不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5%。 4、一般场所的照明灯具由现场配电箱及就地安装的墙壁开关采取单灯或分组控制。报告厅、训练馆采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1、变压器选用10型及以上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音,接线组别为Dyn11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强迫通风装置。 2、变压器低压侧设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小于0.95。(低压电源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无功补偿装置具过零自动投切功能,并有抑制谐波和抑制涌流的功能;分相补偿容量不小于总补电气 供配电系统节偿容量的40%。 能设计 3、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 4、在变电所处设置有源滤波装置。 5、风机、水泵节能控制要求:(1)生活水泵、排水泵、排污泵等采用就地手控和水位自控、超水位报警,消防加压泵采用压力控制。其中生活泵根据工艺要求采取变频控制。(2)空调机、新风机及送、排风机为就地手动控制或者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发生火灾时接受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联动控制。其中部分空调机组根据工艺要求采取变频控制。 1、本工程设置分类、分项能耗监测系统,对分类和分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上一级数据中心。计量装置具有数据通信功能。 能耗监测系统 2、对电、水、燃气等设置分类计量,水、燃气等计量表计由相关专业设置,详见能耗监测系统图。 3、按区域或楼层,对照明和插座、室外景观照明、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进行

分项计量。 4、能耗监测系统计量表计的精度不低于1.0级,电流互感器的精度不低于0.5级。 1、本项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使用~0.38kV电源为辅助热源,供热水量9.55m /d,占建筑生活热水总量的100% 。 可再生能源的2、本项目有太阳能光伏发电光诱导系统,其总功率26kW为建筑物总变压器装机容量2%。 利用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低压并网型光伏系统,系统应有计量装置、防逆流和防孤岛效应保护。所带负载为地下车库照明。 3.光伏方阵设在A区屋顶,面积为300m2。 空调建筑面积1743.5m2 (1)本工程有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使用燃气辅助热源,供热水量9.15m3/d,占可再生能源、余热利用建筑生活热水总量的100%, 与热回收 (2)本工程有太阳能光伏发电/光诱导系统,其总功率为建筑物总变压器装机容量的2%。 暖通 排风热回收装置 排风热回收类型为全热交换器,额定热回收效率≥70%。 (1)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控制方式和运行模式:自动控制系统; 冷热源、输配系统、末(2)全空气空调系统最大可调新风比:50%,多工况运行模式:夏季供冷工况新端设备节能控制及运风比为30%,冬季供热工况新风比为30%,过渡季工况新风比为50%; 行模式 (3)末端设备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 (4)人员密集场所CO2浓度监控:监控方:调节新、回风比控制房间新风量,监控区域:二层报告厅回风口附近;

01.01.09. 场地、地质、场外道路条件

01.01.09.01. 地质概况 01.01.09.01.0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内原为民宅和商业网点,拆迁整平后的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场地钻孔孔口标高最大值6.78m,最小值6.19m,地表相对高差0.59m,场地地貌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 01.01.09.01.02. 地基土层的分布与特征

经勘察,拟建场地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拟建场地地貌属长江漫滩,场地浅部主要以松散杂填土、素填土、流塑状态的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稍密~中密状态的粉砂、中密~密实状态的粉细砂及密实状态的中粗砂混卵砾石组成,基岩为晚白垩纪泥岩~粉砂质泥岩,现将勘探揭示的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成分为建筑垃圾、碎石、碎砖等混粘性土,硬质含量约30~60%,局部地段存在原建筑物整板基础,填龄小于10年,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0.90~4.70m,平均2.34m。

①-2层素填土:褐色~灰褐色,软塑,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混少量砖屑、植物根系等,填龄大于10年;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0.40~2.10m,平均1.50m。

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土质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5.70~11.30m,平均9.75m。

②-2层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流塑,夹较多的薄层粉砂,局部与粉砂互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3.90~22.90m,平均12.11m。

②-3层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粉质粘土呈软塑~流塑状,具水平沉积层理,粉砂与薄层粉质粘土及淤泥质土千层饼状互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6.60~21.20m,平均14.59m。

②-4层粉细砂与粉质粘土互层:灰~青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具水平沉积层理,级配一般,磨圆度一般,粉质粘土呈软塑状,局部流塑,粉细砂与薄层粉质粘土呈千层饼状互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5.30~16.70m,平均9.03m。

③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夹少量粉砂;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场地内局部分布。厚度:1.30~10.10m,平均6.83m。

④层中粗砂混卵砾石:青灰~灰色,饱和,中密状,卵砾石主要为硅质岩,含量约10-30%,粒径20-80mm,次棱角状,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2.60~9.80m,平均5.58m。

⑤-1层强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砖红~灰黄色,泥质胶结,块状构造,取芯呈块状及短柱状,岩体较破碎,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0.76MPa,属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厚度:3.90~10.50m,平均8.02m。

⑤-2层中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棕灰~棕褐色,泥质胶结,块状构造,岩体较完整,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59MPa,属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未钻穿。层面埋深63.80~68.50m,平均67.11m。

01.01.09.01.03. 地基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设计参数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8地基土层

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设计参数表 建议特征值 地基土层名称 承载力 钻孔灌注桩 抗拔系数 fak(KPa) qsa(KPa) qpa(KPa) λ ①-1层杂填土 / / / ①-2层素填土 / / / 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60 10 0.70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 90 16 0.70 ②-3层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 140 20 0.60 ②-4层粉细砂与粉质粘土互层 170 26 0.60 ③层粉质粘土 140 20 0.70 ④层中粗砂混卵砾石 240 50 0.60 ⑤-1层强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 300 70 1000 0.65 ⑤-2层中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 1500 120 1400 0.80 01.01.09.01.04. 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水文资料

南京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属海洋性气候,冬夏温差显著,雨季多集中在6~9月份,其中6~8月份平均降水量为443.2mm,占全年降水量的45%。

2、地下水类型

经野外勘探揭示,拟建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均为含水层,其富水性、透水性各不相同,根据钻探揭示的地层结构特征,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包括潜水、微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

(1)潜水

该含水组为人工填土层以及漫滩相浅部全新世冲淤积成因粘性土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地表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土体孔隙大,大粗骨料含量高,构成格架状大孔隙,是赋存和排泄地下水的良好空间和通道,所以在该土层厚度较大的区段地下水相对丰富;漫滩相沉积的饱和软弱粘性土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饱含地下水,但透水性弱、给水性差。本次勘探期间量测的潜水初见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60~0.80m,稳定水位在在自然地面下0.90~1.20m,水位标高5.17~5.88m。该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补给,水位呈季节性变化,正常情况下,年变化幅度0.80m左右。

(2)微承压水

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透水性较差,属弱透水地层,其下的孔隙水呈微承压性。微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②-3层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和②-4层粉细砂与粉质粘土互层及④层中粗砂混卵砾石,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中夹有较多的粉土、粉砂,故透水性相对较好,与下伏含水层水力联系相对较紧。为准确测量该微承压水水头高度,本次详勘特在J7孔处西侧1.5m处专门设置了承压水量测孔,(钻孔深度20m,套管长度18m,全程采取无水钻进),经实际测量,该孔承压水水位埋深为3.0m,相应水位标高为3.60m;该微承压水含水层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地下径流补给,以径流形式排泄。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大(约现地面以下14.0m),拟建场地承压水水位较高(承压水水位标高为吴淞高程3.60m),将对基坑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3)基岩裂隙水

含水层岩性主要由晚白垩纪的泥质碎屑岩类组成,岩石强度不高,构造裂隙不发育。岩石浅部以风化裂隙水为主,深部风化裂隙减弱,以构造裂隙水为主。这些岩层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总体较差,且多闭合,或遭风化物充填。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软弱夹层,加之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根据野外揭示地层,未发现大的裂隙带,岩质属极软岩,基岩完整性好,判定强风化带中局部呈线状赋存基岩裂隙水,但水量不丰富,主要由上覆④层中粗砂混卵砾石补给及侧向基岩裂隙水补给。根据附近场地以往施工经验,该场地基岩裂隙水对工程影响不大。

01.01.09.01.05. 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

该建筑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01.01.09.01.06.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南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不考虑远震影响。同时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划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节有关条款确定: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01.01.09.02. 现场及周边条件

经现场多次考察本工程总体情况为:

1、基本情况:三通一平已经基本满足要求,基坑栏杆、挡土墙、排水沟已经基本完成,第一道水平支撑已经完成,电源、水源已经具备。

2、特殊情况:周边居民、学校、商业均存在,对本工程施工期防尘、控制噪音、运输车辆出入均是一大考验。周边绿化美好,如何保护均是重点。在此简要概述,具体措施详见第5篇相关内容。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9基本情况

表 本工程北侧道路已经硬化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南湖路西大门口,此门新开 基通,建设单位领导有远见,此本满门开通有利后继施工。 足要求 南湖路东大门口 支护桩1层水平支撑、工已经完成 程桩、第1层水平支护已经完成

挡挡土墙已经土砌筑完成 墙已经砌筑完成 基坑周边排水沟 周边排水沟已经砌筑完成

基坑护栏 基坑栏杆正在施工 电630KW配电柜 源:配电柜已经到位,坐落在本工程西南侧

水源:经现场询水源位置 问是由本工程西南角部位引入 表格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10特殊情

况简介表 本工程大门口对面就是“南湖第一中学” 1、学校门口上学、放学时间点师生出入人、车流量大。——此时间严禁材料运输车、土方运输车等出入。 2、施工高峰时间正好为上课时间。——浇筑混凝土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

本工程北侧为公交站台及公共自行车停放处 南湖路人、车流量较大

基坑边地源热泵已经施工完成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品保护。 本工程西侧文体路

本工程南侧“利民小区” “利民小区”距本工程仅有一条小区内马路之隔,如何控制扬尘、噪音是重中之重。具体措施详见第05篇。

01.01.09.03. 场外道路条件

1、本案图示。

图表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3本工程图

示位置

2、场外交通道路路线:

(1)线路1:应天大街→南湖路→南湖东路→本工程;(2)线路2:应天大街→文体路→南湖东路→本工程;(3)线路3:水西门大街→南湖路→南湖东路→本工程;(4)线路4:水西门大街→文体西街→南湖东路→本工程。

本案

图表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 样式标题 1章 + ItalicT 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4场外交通道路路线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