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藻则蚤葬造晕燥援419晕燥援33袁圆园19
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研究
龚德坤,许
泱
湖北咸宁437100)(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都市圈建设形态演变,动力机制也正从要素驱动、投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正在以城市群、要:
摘
结合地方禀赋,转向创新驱动。以地级市咸宁市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必须围绕城市群战略,阐述咸宁市城镇化推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为例,从城市群和创新驱动的视角,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中小城市;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2019)文章编号:1673-291X33-0125-03
我国新型城镇自新型城镇化概念于2000年提出以来,
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带动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更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处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36.2%快速提升到于加速发展阶段,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
即从过去的这表明新型城镇化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个体城市推进向城市一体化模式转变,动转化。
的一员,具有咸宁市地处中国中部,属于“武汉城市圈”中心中小城市的很多共性。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战略下,中小城市通过城市还将不断地扩张,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承接产业转移、技术外溢和人口对流,改变以往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模式,成为拥有地方特色和优势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发散地,与中心城市在空间格局、产业布局等方面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模式要以58.5%。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咸据湖北省地级以上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标准打分,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宁市在经济高效、
这种差距也意味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1位,仅高于随州市,着咸宁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比较咸宁各县市区的城镇化水平和科技创新等可以发各县之间存在一现,咸宁市各县市区城镇化率在43%以上,定的差距,城镇化率的县城镇化率升幅幅度较大。城镇化率与GDP值有一定的正相关,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赤壁市城镇但其GDP值是最高的。化率虽不是最高的,各区域在后劲指数中的科技创新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咸宁市城镇化发展特征
(一)县域城镇化异质性高
咸宁市各县市区的城镇化率介于40%~70%之间,城镇化率最高的依次为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咸安区最高,为69.2%;通山县最低,为43.04%。这一最高的前三个县市区为平原方面是因为地理地貌间的差异,
另一方面也与武沿江地区,而其他县属鄂东南幕阜山片区;幕阜山片区山高路远,不在武汉汉都市圈的辐射半径有关,
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导致城镇化都市圈的辐射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拉大了空间上的城镇化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人口分布的调整。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也是权衡居民收入高低是决定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变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的核心指标。2017年,咸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5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5元。城乡之间收入比达到了2倍,城乡收入差距依
一、咸宁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接壤湖南咸宁市位于鄂东南,毗邻长江,背靠幕阜山脉,城市,也是“武汉和江西省。咸宁市既属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共12个乡、都市圈”的成员。咸宁市辖有6个县市区,51个镇2017年,咸宁市常住人口253.51万人,占全省4.3%;GDP低为1234.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53元,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咸宁市逐渐开始了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与咸宁市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是,城镇化率水平也在逐年递增,但与我国城市化的平均水平59.98%还有很大的差距。根
收稿日期:2019-09-19
(201610927008)(D2017280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基金项目:
(1998-)本科,从事经济学研究;通讯作者:许泱(1981-)副教授,龚德坤,男,湖北武汉人,,男,湖北咸宁人,博作者简介:
士,从事城镇化与区域创新研究。
-125-
旧很大,城镇化的潜力巨大,对于如何处理协调好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关系问题上思考不够,城市对于人口的吸引力微乎其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的1.规咸模集宁市聚的,缺失产业龙发展头企竞业争,力导致不强就业。一方面的不稳定,
没,有就业质形成产量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工资收入偏低。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低于3000元,而且工资增加幅度十分缓慢,远未跟上GDP件差、2.面民增长和积生环境改房价上狭窄,并且存在善动力涨速不度。
大量安全足。目前问题,很多。城城中中村村的的改居造住和条
城市的扩张基本依靠棚户区改造资金和土地财政,但这无法支撑整个城市的居住环境的改造压力。同时,社会保障水平仍较低。进城务工的劳动力,
受限于当地户籍记住和社会保障制度,他们通常都难以得到与城市内部职工相当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长期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
(三)城镇化融资能力较化发展的2017深年,水区咸宁,需要市的大量的城镇化弱
基水平础设刚施突破的改50%善和,进民入到生工城镇
程的建设,投入更多的资本和劳动。但同时,咸宁地方性的财政收入不足,无法满足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庞大资本投入。因此,咸宁也进行了多元化的融资形式,包括地方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投入方式、土地出让金投入方式和区域性的融资平台资本投入、吸收民间资本投入等方式,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融资效率边际递减,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地方政府所建立的融资平台担负的债务沉重,城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四)城镇化创新驱动力不足
咸宁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支柱产业缺乏,且面临区域边缘化的趋势,在武汉城市圈中存在“灯下黑”的困境。近年来,大量适龄劳动力外流,城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导致GDP劳动力要素驱动作用降低。比较咸宁市固驱动经济值发发展现,固乏定力资,投资产投资驱动额城镇已经化超发展的过GDP定边值资际,产这投资效说应逐渐明投资额和递减,必须要转向创新驱动。从2017年的数据可见,创新驱动的基础活动2017薄弱,
难以为继。的企业年,
数咸为宁130市个R&D,有研人员发机构的数量仅为企业2数947有人,38个有,R&D科技主体和人员偏少,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全市能够提供科1技所创新的高等教合育计学人才生较2少。
高等学校只有万余人,专任教师12所000本科人院左右校和咸宁专市科的院科技校,
产出较少,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技术产成品不。足,高新技术更是缺失。据统计,咸宁市全年专利授权量1386项,但发明专利授权只有64项;技术转化成果64项,签订技术合同493项。但值得一提的是,咸宁市全年合同成交额22.37亿元,同比增长了27.3%,并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可以看出,咸宁市在创新要素的集聚上是先天不足。而且,咸宁市更缺乏创新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管是在创新环境的打造、人才政策的制定和经费支持上,咸宁市政府都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缺乏大力度的政策倾斜,重视人才的程度不够,导致高层次的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缺乏,创新驱动-126-新型城镇化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
三、咸宁市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以协同创新推进城镇化发展
咸宁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成员,要着力协同于武汉这一中心城市。在地缘上,咸宁市与武汉市南部临近,应加大城市一体化的建设;在产业上,要注重合理衔接,找准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和承接适合地方的产业;在交通上,咸宁市和武汉市已经形成高铁、城铁和高速等现代化快速交通体系,拉近城市距离。基于这些固有基础,咸宁市的城镇化建设应紧抓都市圈发展战略和一体化模式,
合理调整基础设施和产业的空间布局,
不仅与地方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相匹配,更应主动对接中心城市整体规划,差异性发展。在区域上,形成地方文化特色,在产业上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在环境上打造人才的聚集地。同时,更要发挥与武汉临近的突出优势,积极推动武汉的创新要素资源流入,推进跨市的创新合作,创立联合创新网络,打造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助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
咸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人口流入的最大吸引要素。而且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模式的深度变革,生态环境对于创新要素的吸引力会逐步增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咸宁市提出打造中部绿心,实现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着力于建设人民向往的园林城市,这不仅要求进行城市空间的系统化布局,打造生活、生产与消费一体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同时根据中小城市的内涵发展模式,
城镇化发展模式上应确立紧凑型城镇的建设,结合城轨交通,注重城镇人口密度的集聚。要发挥社区的功能,倡导居民树立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的创新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打造城市低碳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居民生活服务,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当中,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的推广,进一步打造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多方位的改善创新环境,吸引创新人才的流入,创新要素的集聚。
(三)以乡村振兴推动城镇化发展
农业人口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从事兼业农业完成的,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需要乡村振兴,需要兼业农业发展的配合。因为没有乡村的振兴,造成大量农村人口只能向城镇移民,
寻找非农工作,要求城镇化迅速具备对农业人口的吸收和提供非农就业的能力,这将给城镇化完成创新战略升级的背景1.优下,化创产新驱业结构,
动首先是吸引造成本巨大压力。
驱地动就业产业结。在投资构的驱优动化城镇,这对化乏于中力小城市而言更为关键。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引导性政策,抓住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契机,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政府要着重发展中小企业,提供税收和贷款政策,增强中小企业的韧劲和活力。发展农村旅游化,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平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吸引旅游相关产业资本投资,通过旅游产业的集聚和整合,形成旅游业集群。
延长富的农业和森林资源,应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产业转化,而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这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且提高了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大大增强了本地就业吸引力。
(四)以民生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
一个城市,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除了城市自身的价值,环境的友好程度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比如城市的升值能力、
以及教育和医疗条件水平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生活便利程度,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育的高低。比较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
除了生态环医疗就业等服务上的差异。对于中小城市而言,
更应该着力于推进民生工程的建设,解境友好的比较优势,
看病就医、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提升除流入人才子女入学、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很多大城市都在引才政策上
2.开发农业资源,使农业商品化。咸宁各县域内拥有丰
得天独厚的温泉等医养资源,空气质量长期排在全国前列。带动相关产应加大医疗环境条件的投资,打造大型医养城,业的发展。
3.提高服务业质量。咸宁属长江中游城市,一方面要围绕
打造码头经济,码头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要做好基础,电商和物流的本质是也要送出去。因此在解决渠道的条件商品的流通,要运进来,重点根据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下,提高当地产品的供给,对于进城农民工,产品。多方位多渠道的提高就业率。同时,
提高劳动力素质,使之能与优化的产业结要做好职业培训,构相匹配。
(五)以社会资本优化推进城镇化发展
1.优化地方社会资本,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可持续的健康
社会组织的综合推进。社会资本是指信任度、社会网络关系、
放开,而咸宁市并没有大的举措,这就更无法在城市引才上鼓产生竞争力。中小城市应完成放开流入人口的落户政策,让人口的增励就近就业和随迁落户,宣传二胎的奖励政策,长实现可持续性。
2.推进教育医疗资源的结构性改革。教育资源既要讲究
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地方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社会资本的进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地方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和吸收能力,而促进产业的立足和集聚,有利于结构创新和城镇化战略的经济的实施。同时,社会资本优的地方更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增长又直接会带来人口的流入,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
2.比较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一个地方的社会资本是吸
均衡性,也要有结构性差异。目前咸宁市的基础教育资源普近遍存在低下、资源分布不均、强者不强等问题。实践证明,都带些年咸宁在市区增加的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学校数量,来了人口的增加和片区经济的繁荣。一是应增加学校数量,从而进一步推在空间上均衡分布,解决落户读书难的问题,动城镇化建设发展。二是在各县市区应重点培育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校,提高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更能带来人口的激增。三是推进城市大型医养城等特色小镇的建设。咸宁有参考文献:
引外来资本投资、外来企业入驻的最重要因素。企业考虑的能不仅是投资回报率,更注重的是风险性。更好的社会资本,咸宁市在优带来更优的投资环境,更确定的投资预期。因此,化社会资本上应不遗余力,引入负面清单,按五大发展理念,发挥企业的自主把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同时,能动性,真正做好政府的服务职能,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
刘江日.城镇化要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2]辜胜阻,[J].人口研究,2012,(11):3-12.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3]仇保兴.新型城镇化:2012,(11):11-18.[5]王发曾.从规划到实施的新型城镇化[J].河南科学,2014,(6):919-924.科学出版社,[4]牛文元.中国特色城市化报告[M].北京:2012.
沈浩平.新型城镇化、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城市群产业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吴福象,2013,(4):36-42.
潘婷.湖北幕阜山片区脱贫机制研究———基于县域城镇化的视角[J].中国商论,[6]许泱,2018,(10):143-145.实现(上接113页)用劳动力资源,强化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地区要劳动力区域供需均衡,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缓解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吴迪]
老年化变动的就业压力。面对劳动力资源年龄结构向中年化、趋势,应加强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加快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6],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曲靖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曲靖人口信息———曲靖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汇编[G].昆[2]曲靖市统计局,
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11.
[4]曲靖市麒麟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曲靖市麒麟区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部分)[Z].2012-06.[3]曲靖市麒麟区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曲靖市麒麟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部分)[Z].2001-10.
佛山市新粤中印刷有限公司,[1]曲靖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世纪之交的曲靖人口信息[Z].佛山:2001援
第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2013:151-152.
老龄化、影响因素及应对[J].中国老年学杂志,[5]陈习琼.曲靖市人口年龄结构、2017,(13).
[责任编辑刘兆峰]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