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文是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精读课文。一读课题,我们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二、说设计理念。
1、面对这样一篇诗情画意的文章,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一条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我教委开展了的“自主互助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自学---讨论交流---讲解----练习。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会为目标,会学为主旨,乐学为基础,既让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以提高课堂效益。
在摸索探讨中,我们学习了永威小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核心是精讲多练。精髓在于重视“四清”工作: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了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才有可靠的保障。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出当堂学习目标,给出学法指导,让学生首先在规定的时间投入到紧张的自主互助式学习中,教学流程中突出一个“练”字,采用自主互助式的学习达成 “目标”,激发学生“乐学”。从而达到堂堂清。
把“讲堂”变成了“学堂”,真正落实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的特点及本组的编排目的,在达成了第一学段的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看似平淡的事物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
1.通过“走进乡下人家,我看到了乡村(什么地方或什么季节)的(景物)最美了,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问题句式直接进入课堂,既复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达到学生语言训练的目的。引出本片课文的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 导入新课后,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独特的田园风光之美。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和学习指导一,1: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美美读一读。2:想一想作者笔下,乡下人家这些景物美在哪里?在旁边写写并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第一学段的学法方法后,并限定时间,让学生投入到紧张的自主、互助式的学习中去。
3.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互助读,个体朗读,赛读,谈感受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采用自主互助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在教学中,重点出示三个优美句子,通过赛读、指导读、范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 总结谈话,升华情感。通过知识树达成学习目标,升华文章主题。
5. 在第二学段教学中,切合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体会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给出学法指导二: 1.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段落背诵下来。2.结合我们身边的乡村生活,选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几个词来描绘一下我们的家乡。通过背诵、小练笔的学习,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