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逍遥游》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张连生

  学习目的:

  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文言翻译

  学习难点

  文言词汇积累

  学习方法

  阅读、体会、分析

  学习过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①,齐侯纳之,以为诸公了之傅②。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政③。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二子,所业办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趣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王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④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列子》)

  (注:①干:求取。②傅:辅佐国君儿子的官,指教师。③军政:即军正,国中执法官。④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因从请进趣之方 趣:同“取”。

  B.而摄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夹迫。

  C.遂宫而放之 宫:(在)宫廷

  D.叩胸而让施氏 让:责备

  2.比较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好兵者之楚 ②羡施氏之有

  ③孟氏之一子之秦 ④若全而归之

  A.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3.下列句子的“兵”字的解释应该是(只填序号) ( )

  ①土兵 ②武器 ③战争 ④军事 ⑤武 ⑥用兵

  A.其一好兵( ) B.所务兵食而已( )

  C.若赖兵权( )

  4.文中“遂刖之而还诸鲁”的“诸”与下面各句中的“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以为诸公子之傅 B.子路问:“间斯行诸?”

  C.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D.乃赏成,献诸抚军

  5.文中“大国吾事之”的“事”与下面各句中的“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赵太后新用事

  C.厚币委质事楚 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6.“而窘于贫”一句应译为

  A.但是贫穷使(孟氏)陷入困境 B.而且被贫困所迫

  C.可是陷于贫困之中 D.却被贫穷所困

  7.“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应译为 ( )

  A.如果放你去,你适逢到别的国家,就会成为我国的极大祸害。

  B.假使成全你回去,你适合在别国,我的祸害就不轻了。

  C.如若成全你回去,你到别的国家,成为我们的祸患就不轻了。

  D.如果保全你的身躯而让你回去, (你)又跑到别的国家,定会

  成为我国的极大祸害。

  8.这段文言文的主旨是(请摘录原文作答)

  答:

  答案

  1.C 2.C 3.A⑤ B④ C⑥ 4.D 5.C

  6.D 7.D 8.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