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全神贯注》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晰,但完全理解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就利用本课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片段:
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生:“全神贯注”是表示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意思
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生:(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艺术家全神贯注工作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谁全神贯注?为什么全神贯注?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这些问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寻找。
……
师:罗丹是怎样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工作的?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生:第二自然段
师:在第2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表现得特别具体,划出你认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生:学生交流: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
师:说到“悄悄话”,此刻,罗丹和谁说悄悄话?如果你是罗丹,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在和自己说话。他在和塑像说话。他会说……
师:“异样”,可换成那些词?罗丹眼睛闪着“异样的光”说明了什么?
生: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方法。
……
课后反思:
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设计,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并鼓励学生充满激qing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从课题入手,了解“全神贯注”字面意思的同时,进行质疑,然后围绕学生质疑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在自己默读第2节时,找找有关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的句子和词语,这样边读边划,既培养了他们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带动了他们的思维,相信动动笔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罗丹工作时的动作,并进行导读,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他在干什么?我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学生悟出原来他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技术娴熟,也可见他的兴奋之态。通过对这些动词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qing而折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