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报销是指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的居民,在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后,还可以再次获得大病保险的报销,且不设上限。需要的材料包括身份证、银行卡、住院证明和特殊病种证明。报销金额采用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方式,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50%或60%,起付标准以上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一般分等级报销。条件是参加了当年的新农合,当年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地方上出台二次报效政策。
法律分析
二次报销指的是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的居民,如果在去年看病时有一笔高额费用,除了按规定报销外,还可以再次获得大病保险的报销,且不设上限。二次报销需要的材料:
1.享受二次补助人员本人的二代身份证、居民证、本人的本市银行卡或存折(农商银行账户除外)的原件及复印件、住院证明、特殊病种。
2.若不是本人前来办理,还需提供代办人的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二、报销金额:“分段计算、累加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起付金额”以上、5万元(含)以内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50%;超过5万元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60%。起付金额以上报50%或60%。
条件:
1、参加了当年的新农合。
2、当年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地方上出台二次报效政策,文件一般是第二年年初出台。
3、医疗费用达到起付标准,(具体多少看地方文件要求)起付标准以上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一般分等级报销。
4、理论上必须是一次性医疗费用达到起付线,多次医疗不能合为一次。
拓展延伸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民个人存款账户二次报销管理办法》第三条,新农合二次报销的条件包括:新农合账户已激活且正常使用,新农合用户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患有大额疾病或遭遇重大意外伤害,新农合用户本人或其直系亲属需住院治疗,且医疗费用需达到一定数额,新农合用户本人或其直系亲属需办理新农合二次报销业务。
新农合二次报销的流程为:新农合用户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向当地新农合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办理新农合二次报销业务。
新农合二次报销的限额为每次住院2000元,每年累计限额为50000元。同时,二次报销的医疗费用需符合当地新农合政策规定。
总之,新农合二次报销业务的办理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如果您或您的直系亲属符合条件,可以前往当地新农合经办机构办理相关业务。
结语
二次报销是指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的居民,在按规定报销后,还可以再次获得大病保险的报销,且不设上限。需要的材料包括身份证、银行卡、住院证明和特殊病种证明。报销金额采用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方式,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50%或60%,起付金额以上报50%或60%。参加了当年的新农合且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地方上出台二次报效政策,文件一般是第二年年初出台,医疗费用达到起付标准,一般分等级报销,理论上必须是一次性医疗费用达到起付线,多次医疗不能合为一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五节 土地经营权 第三十八条 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
(三)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或者资质;
(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五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五节 土地经营权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本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收取适量管理费用。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