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冬奥会短道之王

来源:画鸵萌宠网
冬奥会短道之王---王濛

卢慧 127 学号:10090007

短道速滑是冬季奥运会项目,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长度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当时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常到室内冰球场上练习,随之产生了室内速度滑冰的比赛,20世纪初,这项比赛亦逐渐在欧洲和美洲国家广泛开展。1992年国际奥委会(IOC)正式把短道速滑列为奥运会项目。

短道速滑项目在1981年被引进中国。1982年2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短道速滑集训比赛。1983年起被国家体委列为年度全国比赛和全国冬季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在1987年第六届全国冬运会上,李金艳超过女子3000米的世界纪录,给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奋斗的冰雪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在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被列为表演项目。李琰勇夺1000米金牌,并打破1000米、1500米世界纪录;在1989年世界锦标赛上,郭洪茹获得3000米第一名,成为冰雪项目时隔26年之后的第一位世界冠军;1995年世界锦标赛,中国队获得第一枚集体项目女子3000米接力的金牌;1996年世界锦标赛上,李佳军在1000米项目上的金牌,使中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获得了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1997年杨扬在日本长野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中国的第一个全能世界冠军,至2002年世界锦标赛她连续夺取六届的全能冠军。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十九届冬奥会上,杨扬勇夺500米、1000米两块金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上,王濛夺得500米金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勇夺女子500米金牌,并打破十分钟前刚被打破的奥运会纪录,周洋在女子1500米的赛场上,在决赛中八名选手出场的情况下,再次夺得一枚金牌。并且在该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力克韩国队,夺得宝贵的一枚金牌。王濛还获得了女子1000米的金牌,中国女队包揽2010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项目的4块金牌。

至今,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中国短道速滑队这一集体在冬季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排名上,先后有23位优秀运动员,20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103个世界冠军,在历届冬奥会上取得7金、10银、7铜的成绩,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北京和东北的诸多城市,例如长春、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等地,在西南的昆明,西北的兰州,华东地区的南京、杭州等地,也已陆续建成标准的冰场。其中北京、长春、哈尔滨、杭州自1998年开始,先后承办了国际滑联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国际顶级赛事。我们相信,短道速滑项目在中国必将拥有更为美好的未来。

而今天我论文的主角---王濛,是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年轻一代选手中的领军人物,强项是500米,多次夺得世界杯分站赛的冠军,并在2006年冬奥会上获得500米金牌,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成功卫冕,成为中国卫冕冬奥会冠军第一人。此外,王濛还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夺得了1000米和3000米接力金牌,成为三冠王,也是中国冬奥历史上夺得金牌最多的选手。

记得05年那时第一次知道了王濛,好一个天赋凛然的小姑娘,好一个意气风发的运动员,然后看到她在奥运赛场上毫不畏惧,看到即使是让当时名震天下的杨扬给她打配合,依然那么镇定自若。

1984年7月9日,王濛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母亲在法院工作。王濛就活泼好动,与文静的姐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上小学时,王濛经常在放学后与小伙伴们去城郊一条小河自然封冻的冰面上滑冰,一滑就是几个小时。

1994年底,10岁的王濛被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业余体校短道速滑教练相中,教练觉得她步伐灵活、速度快,是个可塑之材。

1995年初,10岁的王濛开始了速滑生涯。初涉冰场时,因为脚小,根本找到适合她的冰刀。别的孩子已上冰3天了,她还没有冰刀穿,这可把她急坏了。马庆忠只得满世界给王濛找冰刀。看到来之不易的新冰刀,王濛乐得一蹦三尺高,在冰上时穿着,下了冰仍不离手,竟然抱着宝贝冰刀睡了一夜。此后,她爱刀如命,每次训练结束,都要在第一时间收拾好自己的冰刀,然后才去做别的事情。

在体工队里,王濛表现出很强的霸气,是出了名的淘气包,经常挥拳为受欺负的队员打抱不平。因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她还大度地把父母送来的水果、饮料等分给大家,做到“有福共享”。她还是公认的“开心果”,只要教练不在,她就说说笑笑,不停地找乐子,把队里的气氛搞得异常活跃。在冰天雪地里进行速滑训练异常艰辛,几个钟头练下来,浑身如同散了架似的。更要命的是,冰刀双脚粘在一起,很难拔下来。一些小队员吃不了这个苦而打了退堂鼓,但王濛从没说过一句苦和累。父母来看望她时心疼极了,问她有哪里不舒服,她总是把脸一扬,笑着说:“我在冰上滑得很过瘾呀,我似乎天生就是块滑冰的料儿。” 在体工队里,王濛的年龄最小,可她在训练和比赛时却很要强,每个环节都会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从不“偷工减料”。因为她过于“斤斤计较”,故绩提高得很快。到了1997年底,她立定跳远成绩已达到2.15米500米速滑的成绩是57秒,为七河台市同年龄段队员之首。令人惊奇的是,1997年这一年,她竟然穿坏了17双训练鞋,滑冰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16岁时,王濛在全国九运会的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中与大杨扬、小杨阳同组竞技,夺得铜牌。同年,王濛被上调到国家队。

2002年王濛第一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就获得了女子500米冠军,是中国第一位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同时还获得了全能亚军,1500米第三名。[1]

此后,王濛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国内国际的短道速滑的舞台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战绩。直到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那样一个美丽的城市,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明天。从她冲过终点的那一刻开始 ,她用她的姿势向全国人民证明了她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的领军人物,从此,短道速滑便成为了王濛的时代,从2006年到2010年的这四年里,凡是有她参加的比赛 500米的冠军就不曾旁落。直到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她用领先了第二名将近半圈的实力告诉全世界,从此 ,她便是当之无愧的 “冰上王者”~!

记得05年那时第一次知道了王濛,好一个天赋凛然的小姑娘,好一个意气风发的运动员,然后看到她在奥运赛场上毫不畏惧,看到即使是让当时名震天下的杨扬给她打配合,依然那么镇定自若。

2006年都灵奥运会,半决赛后,王濛的成绩位居第一。2月17日凌晨4时许,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内举行。一身红色战袍的王濛站在起跑线上,沉着而自信。听到命令后,她起跑迅捷,以闪电般的速度占据了第一个弯道。实力强劲、夺冠希望最大的达拉诺娃紧随其后。一圈半后,付天余冲了上来,但只半圈,达拉诺娃又反超。但就是这样一个反复,给领先的王濛留出了更大的空间。王濛趁势出击,冰刀欢快地在冰面上滑动,带着她高速冲向终点,成绩定格在44秒345,比达拉诺娃领先0.029秒……

“虽然我只有22岁,这样的年龄还应该是在父母身边撒娇、在学校无忧无虑求学、和朋友打闹的年纪,但我明白从我穿上冰刀,站在起跑线,为短道速滑而生的那天起,这些都不再属于我。我必须用我的22岁的肩膀扛起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利益,我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年幼离家的我从小在国家队长大,首体这块冰,那座黄房子就是我最爱的家,这里有我的泪、我的笑、我的忧、我的乐。”这是今年冬奥会后王濛博客上的一段话,这个直爽的像男孩子的年轻女孩心中有的更多的是责任。

在大部分的孩子上学回家都还需要父母接送的时候。她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已经拼搏在寒冷的冰场。就这样,她自己决定了自己以后人生的方向。环境恶劣得冰场,训练的辛苦与离乡!可,那又怎样呢?她爱冰场,面对种种困难她没有选择投降!~

06年都灵的冰场上,500米短道速滑决赛里没有上一届金牌得主杨扬。万千双眼睛都把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她没有让我们失望,看她冲过终点的霎那,世界都在为她鼓掌!她走进了我的视野里,走进了很多人的视野里,我喜欢上了这个有个性得女孩。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她又一次赢得了500米短道速滑得冠军,但是她赢得更加精彩,赢得更加漂亮!就在这短短得500米里,她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短道速滑的腾飞、崛起、翱翔!她又一次让我们的心为之震颤,她走进了我们心里,走进了冬奥历史的史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