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户散养奶牛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来源:画鸵萌宠网
农村经济学 水r 0 H 现代农业科技枇 m 2015年第15期 农户散养奶牛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咖 咖 咖 宁静魏杰吕芳李富忠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关键词分析了农户散养奶牛的生产成本和成本利润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山西省散养农户经济效益的建议,以期促进奶牛养殖 农户;-tit养奶牛;生产成本;收益;山西省 ¥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5—0318—01 业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1农户散养奶牛生产成本分析 1.1总生产成本 山西省的散养奶牛主要以农户家庭饲养为主。从图1 可以看出,在2004--2013年【lJ,山西省散养奶牛的养殖总成 本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奶牛生产成本从2004年的8 214.31 元/头增加到了2013年的16 320.26元/头,是2004年的1.99 倍,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生产要素不断上涨有着 密切的关系。 18 Oo0 ◆ 誓 _ 8 ooO L▲ ..... .年份 图1 2004--2013年山西省散养奶牛生产总成本变化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1.2生产成本结构 在散养奶牛的生产成本中,饲料费用(包含了粗饲料费 用、青粗饲料费和饲料加工费)所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上在 64%~74%之间;粗饲料费用占饲料费用的比重为84.9%,青 粗饲料费占饲料费用的比重为14.5%,饲料加工费占饲料费 用的比重为0.6%。仅次于饲料费用的是间接费用,其比重在 散养奶牛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居于第2位,基本上保持在10%~ 19%,2004--2008年间接费用有些波动,在2009--2013年间 接费用比较稳定,都基本上维持在10%。在奶牛生产成本中 比重排第3位的是人工费用,其占生产成本的10%~21%, 2004--2013年人工费用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除饲料费用、间 接费用和人工费用之外。散养奶牛的生产总成本还包括燃 料动力费、水费、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技术服务费、工 具材料费等其他直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管理 基金项目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山西省城乡一体化研究” (2014—040):山西创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城乡 一体化土地市场研究——以山西省为例”(2009HX02).“企 业电子商务建设研究”(20O9HX04)。 作者简介宁静(1989一),女,山西长治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 经济管理。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5—06—09 3l8 费、财务费等间接费用,因其所占奶牛生产成本的比重小. 对奶牛生产成本构成的影响不大。 2农户散养奶牛养殖收益分析 2004--2013年山西省散养奶牛的成本利润率波动较 大,在2004--2006年间成本利润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由 2004年的31.08%下降到2006年的29.76%:2007--2013年 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由2007年的24.76%上升到了2013年 的124.2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牛奶及各种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牛奶及各类奶制 品的价格不断升高。但是由于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和饲料量 的不断增加,虽然牛奶及各类奶制品价格不断增加,但是成 本利润率依然出现下降,2007年奶牛的成本利润率跌到了 最低点。 3提高山西省散养农户经济效益的建议 3.1加快发展规模养殖 养殖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就不可能有规模效益。山西 省各级政府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扩大饲养规模, 寻找最适合当地的养殖规模。奶牛的规模养殖是实现奶业 现代化的前提。山西省各级政府应重视规模养殖,引导和支 持适度的规模养殖。奶牛的规模养殖可以增加农户抵御风 险的能力,加大疫病防治力度,也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 高规模效益。实现规模养殖,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的饲养管 理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奶制品的品质,增强其市场 竞争力,有效提高奶农的养殖收益。 3.2加强对散养农户养殖技术的指导 由于散养农户饲养管理技术落后、饲料管理水平低、对 疾病防控能力差、抗风险的能力差,导致散养农户养奶牛的 经济效益低。因此应加强对散养农户养殖技术的指导,以提 高散养农户的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加强对散养农户的培训 和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散养农户的纯收入团。山西省政府 应通过一些项目的实施如增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增 加综合服务站点、发展奶业协会等。对散养农户从育种改良、 饲料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到抗风险等方面进行培训, 帮助散养农户进行技术更新。同时,应培养农村基层技术骨 干,给散养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以便逐步提高散养农 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提高奶牛养殖的收益。 3.3推广良种奶牛繁育 因为山西省大多数散养农户缺乏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等 有关奶牛繁育方面的知识或者是缺乏有关技术人员,导致他 (下转第324页)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l5期 仍存在很多发展瓶颈,对于宏村旅游、农业重镇,茶叶生产 历史悠久,但茶文化的旅游形象未塑造完善;对相关茶文化 旅游产品未充分开发,对此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4.1重视旅游区茶文化的开发 业农场,通过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建设茶场,帮助他们建设 生态有机茶园基地,企业设计打造自己的名优茶品牌,引导 企业参与建设经营茶叶旅游项目,依靠企业发展壮大,同时 带动旅游产品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与农村的 共赢。 4.5突出黟县茶旅游的文化性 近年来,宏村镇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产生了丰厚的经济 效益,应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形成规模效益。依靠丰富生态 资源和高品位的名优茶,联系开发茶文化旅游景点,增添底 茶文化旅游必须突出其文化内涵,突出茶的属性,丰富 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吟诵茶诗、茶词、茶联,制造意境以达 到引人人胜的效果。要深度挖掘和开发古黟茶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人文、自然条件,加大茶旅游开发的创 蕴深厚的文化沉淀。需要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筹建新上 茶叶博物馆项目建设,整合和发展茶文化旅游。 4.2营造茶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利用茶旅游的经济效应深化对 新力度,形成特色茶文化产业,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创新性 地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古黟宏村茶旅游的有机发展, 促进黟县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5参考文献 [1]秦桂芳,廖东海,林佳,等.对山区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 科技,2015(6):302—303. [2】叶丽琴.浙江温lJJ、『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推动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艺 文摘,2014(3):223—224. [3】何学菊.基于茶叶深加工的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河 南农业科学。2014(8):152—154. [4】赵晓罡,李录堂.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3—98. [5】王同涛,赵新力,孔江涛,等.打造闽茶世界品牌的思考fJ].发展研究, 201 1(6):75—78. 茶产业的提升作用。旅游部门应加大投资,加快对茶旅游产 品的投入建设;旅游管理部门与茶业企业要加强合作,用科 学理论指导茶旅游新产品开发,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宏村镇 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 质量[5-6]。 4.3打造黟县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根据黟县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设计特色旅游线 路,使游客一路观光茶园、品尝名菜、饮赏名茶.提高旅游丰 富度。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增加茶文化旅游项目,以满足不 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旅游者的需求。 4.4壮大茶园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茶产业 抓住农村综合改革时机。吸引有实力的农民创建家庭产 (上接第318页) [6]朱兆舜,廖亚生,程蝾,等.通江县茶产业低产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81—82. 善山西省奶牛群体品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5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们往往选择性能低的公牛或者黄牛进行本交闭。由于本交所 用的公牛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所以导致其后代的性能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 对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奶业的发展。山西省应该 难超过其亲本,有的甚至不能用作奶牛,使得散养农户在经 济上损失严重。因此,散养农户应选择良种奶牛进行杂交或 者聘请专职人工授精技术骨干,这样可以加快推进良种 奶牛的繁育。同时,为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政府应为 抓住这一发展趋势,发展奶业,提高农民应收入,并带动山 西省经济的发展。增加奶农收入及促进奶业的发展需要不 断完善奶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闭。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为 奶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奶牛良种补贴、为奶农 散养农户提供良种补贴;山西省应结合养牛业的实际情况, 从省到市到县分级建设种牛场,形成一个良好的良种繁育 体系。 3.4提高奶牛群体质量 提供养殖技术的培训、奶牛规模养殖补贴等;强化奶牛良种 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疫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饲料供应 体系的建设;加强标准化奶站的建设;不断完善奶牛风险基 金机制;市场供需的预测等。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使奶农能够 近年来,散养农户因为奶牛价格持续涨高而不愿意淘 汰年龄大、产奶少、受孕低的奶牛,从而使得散养农户生产 成本高,而产奶量少,致使其经济效益低。通常情况下,奶牛 的可利用年限超过8年,奶牛泌乳量减少、受胎率变低、发 情变迟等现象开始出现嗍。因此,散养农户要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和饲料的浪费,就必须及时淘汰低产奶 安心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4参考文献 f1]1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北京:中 国物价出版社,20o4—2014. 【2】朱娟.农户散养奶牛规模经济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3]陈卫东.农户散养奶牛应注意的问题硼.山东畜牧兽医,2011(11): 1l一12. 牛。同时,散养农户应尽量引进优良高产奶牛,如纯种荷斯 坦牛、娟姗牛、爱尔夏牛等,增加生产性能高的奶牛数量,改 (上接第320页) 4参考文献 [1]尹希果,李磊,张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运行模式创新性分 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6):395—397. [2】严重君,谭正初,李赛君,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湖南农业 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8(6):117—120. [3】贾树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24 [4】黄文峰.贵德县散养奶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J.上海畜牧兽医通 讯。2010(4):100—101. (社会科学版),2008(1):17—19. 【4]李正生.浅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J1.江西农业学报, 2007(9):155—156. [5】孙占海.增强紧迫感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J].农业科技管理,2002 (2):45-46. f6]6方新华,胡晓钟,王钰.农业科技成果本身是促进转化的决定因素[J]. 农业科技管理,2002(3):42. 【7]郑洪.试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4):29—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