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前会计诚信缺失、会计造假现象非常普遍,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给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一系列维护、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措施

[作者简介]秦松,重庆北城置业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会计师,重庆,401147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1-0158-0002

近几年,一系列国际、国内会计造假丑闻使会计诚信危机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给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会计缺失诚信的前提。首先,会计信息制造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某些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意图做假账可能获得好处;若拒绝领导的授意,则可能面临不公正待遇,结果会计人员更多地为执行领导的意图而做假账,因此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再者,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特别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造成虚假信息泛滥。

2.利益的驱动。这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我国在现有体制下,企业产权不够明晰,资产所有者缺位,企业经营者由政府和组织任命,其政绩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完成每年度各项指标的考核结果上。由于考核结果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促使某些领导要求财会人员对账目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而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他们对企业有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这就违背了会计公

平、公正的独立性原则。我国目前法律没有一条是明确保护会计人员拒绝无理要求的条款,没有法律规定单位领导人如果利用职权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应受到的处罚、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该如何得到保护等条款。财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生存压力,只能对不正当的行为曲意逢迎,甚至同流合污,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工作职责就形同虚设了。 3.对上市公司审计考核制度不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行机制导致了公司能否上市,除了从硬件上需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外,软件方面还需报证监会审批才能取得上市资格。在我国急需融资的恰恰是一些新生企业,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上市资格的公司,在经历了上市历程的艰难后,当然更想稳住自己的阵脚,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包装自己的企业业绩并公布虚假的财务信息便是最省劲的选择了。

4.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制度不严。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招揽客户竞相压价,而压价所造成的对客户不正常的依赖感又导致更恶性的后果,即不惜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法要求一起造假。久而久之,整个行业内处于无序状态。这使得会计造假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付出的成本小、风险较低,而风险收益较高。于是,会计造假者纷纷不择手段地做假账,最终直接导致了诚信危机产生。

5.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重要的道德规范,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

员在工作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坚持原则。据报道,在对1200名会计人员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时,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83.13%的会计人员在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

6.处罚力度不重。我国目前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但对违反会计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严。如在《公司法》中对公司向股东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的,只是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负责人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才予以追加刑事责任;对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报告的在《会计法》中也只是对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予以降职的处罚的规定,这些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这就减弱了法律的效力,造成失信成本过低。也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才会不断上演会计造假的闹剧。

二、加强会计诚信的措施

1.加强法律建设,加强会计执法力度。在我国法制经济的前提下对做假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这类行为必须予以制

止和打击,通过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并加大惩戒和执法监督力度。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公开警告,使敢于以身试法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名声扫地,并通过尽可能高的上限罚款,使非法牟取私利者得不偿失;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吊销营业执照,对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吊销其职业资格,从而使他们失去立身之本、生财之道。企业法人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对造假后果要负法律责任,即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对那些严重的会计造假案,除媒体曝光外,还要将相关人员送进监狱。

2.加强行业自律,重塑会计诚信形象。诚信是市场经济能够稳固发展的基石,而会计诚信则是所有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加强会计诚信的建设,提高会计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度,是重塑行业诚信的根本之策。首先,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把全面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我们要加强行业自律,并保持会计业的独立性,会计行业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再次,应使会计信息制造者和使用者所持有的信息是相互一致的,对提供会计信息的人拥有企业大量真实数据,单位领导不能授意、指示、强令会计人员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另外,除建立健全的会计信用监管体制外,还应建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构

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信用档案,将对会计行业诚信问题的检查和处理结果记入档案中,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

3.建立民事赔偿制度。目前,我国形形色色的会计造假事件中,最终受害人――股民没得到违规公司的任何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参与造假的公司、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受害人都可以提出诉讼赔偿的要求。

4.推行诚信保险制度,积极实行市场退出机制。首先,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到保险公司里进行诚信的投保。当公司出具虚假会计信息而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首先要负责赔偿投资者受到的损失。其次,地方主管部门应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违反会计行业道德的企业或个人给予相应的警告或处罚。另外,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造假上市的公司予以退市。这样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又使会计的诚信度得到了有力的提高与保障,同时,保险公司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力度,也保护了公司自己的利益。通过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5.改变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把教学重点转到那些将来即使在某种知识过时以后也能有用的技能与价值观上,如职业道德观、法制观、

交流技能、理解技能、分析技能、创造性意识等等道德价值观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敏. 浅议当前中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5,(5).

[2]赵桂英. 会计诚信缺失及对策[J]. 价格月刊 ,2003,(7).

[3]辛旭. 会计诚信缺失之因及对策[J]. 上海企业 ,2004,(7).

[4]肖涛,肖平. 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 财会研究,2006,(1).

[5]安金玲. 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思考[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6).

[6]纪金莲,祁成军.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农业会计,2005,(10).

[7]孙建华,张英明 ,李成林. 国有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调查及思考[J]. 四川会计,2003,(7).

[8]宋玉. 会计诚信与社会信任[J]. 上海会计,2004,(1).

[9]初丽丽.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 事

业财会,2003,(2).

[10]孟宏.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 煤矿现代化,200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