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论文-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

来源:画鸵萌宠网
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

摘要:近些年来,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究竟会引领我们走向何方的问题,人们争论激烈,

且从中逐渐产生出巨大分歧。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并将其按实力划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然后简单剖析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影响;最后,基于人工智能的“宠物论”和“奴隶论”,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 威胁 意识 未来 1. 引言

2015年3月,复旦大学透露,其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及中科院研究所,成立“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推进和参与“中国脑计划”的实施。人工智能经过大概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即将要出现井喷式创新的阶段,计算机正越来越聪明,而学习速度也越来越快。截止去年,有超过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流入到基于认知技术研究的产品和服务里,超过100家的相关公司被互联网巨头收购。

而与此同时,一些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人”则公开表示发展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灾难性错误。今年7月,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人联名发布公开信,让公众警惕人工智能的风险。霍金警告称人工智能最终或许将威胁人类的生存,他说:“成功制造出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里程碑。”那么,人工智能的未来到底该走向何处。

2. 什么是人工智能

1950年,阿兰图灵的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为人类带来了一个新学科—人工智能。广义地讲,人工智能(AI)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的智能。其长期目标是实现人类水平的智能。近年来,人工智能获得很大的发展,它引起了众多学科和不同专业背景学者们的日益重视,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学。按照人工智能的实力可将其分成三大类:

(1) 弱人工智能(ANI):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

(2) 强人工智能(AGI):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

们现在还做不到。

(3) 超人工智能(ASI):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

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弱人工智能,比如谷歌正在测试的无人驾驶车,就包括了很多弱人工智能,这些弱人工智能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反应,就连我们用手机也充满了弱人工智能系统:用地图软件导航,和Siri聊天,以及其它很多很多应用,其实都是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

3. 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

3.1 劳务就业问题

由于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脑力劳动,例如用专家系统代替管理人员或医生进行决策或诊断与治疗病人疾病,这将会使一部分人不得不改变他们的工种,甚至造成失业。人工智能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会使一些人失去介入信息处理活动(如规划、诊断、理解和决策等)的机会,甚至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3.2 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将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并使它们发生改变。例如,一旦专家系统的用户开始相信系统(智能机器)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愿多动脑筋,变得懒惰,并失去对许多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建议而不加分析地接受,将会使智能机器用户的认知能力下降,并增加误解。 3.3 心理上的威胁

人工智能还使一部分社会成员感到心理上的威胁,他们担心:有朝一日,智能机器的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的自然智能,使人类沦为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奴隶。按照人工智能的观点,人类有可能用机器来规划自己的未来,甚至可以把这个规划问题想象为一类状态空间搜索。

3.4 技术失控的危险

任何新技术最大危险莫过于人类对它失去了控制,或者是它落入那些企图利用新技术反对人类的人手中。有人担心机器人有一天会反宾为主,奴役它们的创造者。如有有一天,这些拥有了自主权的机器人组成军团,是否还会听命于人类主人,或者像库布里克《太空漫游》

中表现的,机器人最终操纵人类的命运。

3. 人工智能的未来

我认为,人工智能最先实现的,就是人类的保姆、服务员,极端点说成奴隶也行。机器人的角色是工具,当我们拥有有这样无所不能的工具时,可以吃饭不用动手,出行不同动腿等等;最开始觉得方便,但是从此与做菜很成功带来的喜悦,跑步比上次速度快带来的成就感无缘。因此面对未来可能的这个局面,作为人类要安心的去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也要享受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能享受到的乐趣。

而一旦机器有了情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就会有喜爱和讨厌的反应,当面对讨厌的东西和事物,机器人是执行还是对抗?在出现能有真正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之前,我们必须考虑好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究竟是主仆还是平等关系。

如果出现这样的智能机器人,个人觉得就像人类开始发明火药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发明火药炸死了,但是后来人们慢慢学会怎么来控制或者适应由火药的产生所形成的社会,在几百万年前人类处于原始社会的时候不可能考虑到现在有飞机、火车、互联网这种状态,但是让他们到这个环境来生存,可能一个人、两个人生存不了,但是经过发展,经过进化,人类慢慢的会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因此,不能片面的判断人工智能的“宠物论”和“奴隶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更可能的是:

(1) 人工智能基于人工,人工有多强大,人工智能就有多强大。一切基于人类现有知识制造

的智能机器人,都只是模仿人类,只能无限接近人类,无法超越。因为我们都还没有把大脑相关的内容研究透,比如智力、意识的产生等。

(2) 人类在不断学习和进化,未来是人类和机器人的融合,是人机合一。将来的智能机不是

简单的取代人,一定会产生出新的工作,就像工业社会把农民转成工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更多人适应软件维护、硬件修理的新角色。我们每个普通人,未来很可能会植入医疗设备,会有越来越多的芯片,这时候人与机器的界限在模糊,在融合。

4. 结语

人工智能在近年来遇到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类的数据触手可及,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机器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变成了现实,“大数据+大计算”让神经网络以深度学习的名号重出江湖。现如今,苹果公司让触屏操控成为现实,谷歌眼镜亦惊喜出炉,各类检测人体数据的穿戴式设备层出不穷,过去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而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正如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所说:“结局是无法预测的。科技发展的方向显然会受到私利的驱使。但是我们还有选择,这取决于我们自身,取决于一种称之为‘人性’的因素。对此,我个人非常乐观!”生活从不缺乏想象力,未来总会给我们更多惊喜。

参考文献

[1] 筱玟.人工智能专家称机器人智商2029年将超人类[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

[2] 葛动元,姚锡凡.人工智能、智能控制与未来社会等若干问题的探索[期刊论文]-素质教育论坛,2008(10).

[3] 王太忠,吕叶,Wang Tai-zhong,Lv Ye.人工智能浅析[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12(25). [4] 王煜金.人与人工智能、以及人类未来[期刊论文]-四川教育,2015(2). [5] 彬彬.人工智能或是未来地球的统治者[期刊论文]-科学大观园,2014(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