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滑板运动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其实滑板前进的原理是很简单的,如下图所示,滑板前进的关键在于滑板尾部轮滑轴设计成倾斜向后的,这样当青少年参与滑板运动时,后脚沿前进方向左右有节奏的摇摆时,就会抬高滑板后部的重心,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给滑板一个前进的动力,后脚反复不断的摇摆时,滑板和人的平均重心升高h(h=20mm)。滑板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地面的阻力恒为系统总重的k1倍(k10.01),运动过程中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20.5NS/m ,有两位青少年在一次娱乐比赛中,比赛的路程为S(S=100m),甲滑完全程至少摇摆80次,乙滑完全程至少摇摆75次,求甲乙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设甲乙二人质量均为m=45kg,滑板质量均为m0=5kg,g=10m/s2)
解答:根据能量守恒
n(mm0)ghk1(mm0)gSk2V1S
解得V16m/s
同理:n(mm0)ghk1(mm0)gSk2V2S 解得V25m/s
第 1 页 共 3 页
2、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池决赛中,我国小将刘佳宇名列第四名。虽
然无缘奖牌,但刘佳宇已经创造中国单板滑雪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单板滑雪U型池的比赛场地截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场地由两个完全相同的1/4圆弧滑道AB、CD和水平滑道BC构成,圆弧滑道的半径R=3.5m,B、C分别为圆弧滑道的最低点,B、C间的距离s=8.0m,运动员在水平滑道以一定的速度冲向圆弧滑道CD,到达圆弧滑道的最高位置D后竖直向上腾空跃起,在空中做出翻身、旋转等动作,然后再落回D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腾空的高度、完成动作的难度和效果等因素评分,并要求运动员在滑动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能触及滑道。假设某次比赛中运动员经过水平滑道B点时水平向右的速度v0=16.2m/s,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t=0.5s,从D点跃起时的速度vD=8.0m/s。设运动员连同滑板的质量m=50kg,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运动员从D点跃起后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时间;
(2)运动员从C点到D点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3)为使运动不断持续,运动员从D点滑回到A点时的速度应不小于D点的速度。那么运动员在水平滑道BC段滑动的过程中是否可能增加其动能呢?试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A R D v0 B C 图11
解:(1)运动员从D点跃起后在空中做竖直上抛运动,设运动员上升的时间为t1,根据运动学公式 vD=gt1
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时间 t2t12vDg=1.6s (5分)
(2)运动员从B点到C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vBCsttvBvC2
解得运动员到达C点时的速度 vC2svB=15.8m/s (3分)
第 2 页 共 3 页
运动员从C点到D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和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 WfmgR得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
Wf12mvC212mvD212mvC (3分)
212mv2DmgR
代入数值解得 Wf=2891J (3分) (3)不可能。在水平滑道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运动员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只可能对运动员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运动员的动能只可能减小,而不可能增加。 用其他方法计算正确的同样给分。
第 3 页 共 3 页
4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