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北区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五单元评估题

来源:画鸵萌宠网
江北区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五单元评估题

班级 姓名 学校

[一]积累部分(32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zhuó yǒu chãng xiào sī kōng jiàn guàn wú dú yǒu ǒu ( ) ( ) ( )

biāo xīn lì yì dú chū xīn cái chù lâi páng tōng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8分)

( )的形象 ( )的信念 ( )的梦想 ( )的容貌 ( )的追求 ( )的教训 ( )的神情 ( )的性格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5分)

1、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州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 ( )

2、居里夫人一生共得到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三次诺贝尔奖。 ( )

3、1896年1月,法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1896年5月,德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 )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要观点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5、“我们全都气炸了”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 ) 四、联系课文,理解句子。(4分)

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1 -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五、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 )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探明地球的资源,预测地震、

洪水、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 )将观察到的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的专家,就可以对地质、地理、农业、生物、水

文、环境污染和矿藏等进行研究和评估。

( )载人飞船为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 )美国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里进行了146项地球观察,其中包括农作物的长势、病

害虫的蔓延、森林火灾、积雪的覆盖融化情况等。

( )载人航天,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将下列词语组成通顺的语句。

实现了 中国人民 梦想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遨游太空 的 2、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为了增强语势,用排比手法改写句子。)

[二]阅读部分(17+20分)

(一)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 2 -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 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漩涡( xuán xuàn ) 锲而不舍(qì qiâ ) 华罗庚( gēng gēn ) 2、在文中第三段空白处加上标点。(2分)

3、文中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词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2分) 4、文中画“~~~”的句子中,“这样的事例”具体指的是 、 、 。(3分)

5、“见微知著”的“微”是指 ,“著”是指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历史上“见微知著”终有所成的事例还有很多,如: 。(至少写两例)(5分)

6、只有具备哪三个条件的人,才可以发现科学真理?(2分)

(二)

一位开出租(zū zhū )车的朋友,将遗失在车上的钱包还给了失主。两万多元!许多人认为他傻,失主并不知道他的车牌号码,本来他可以将这钱昧(mèi wèi )下来的。而他却(耽误 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去报社,到电视台,出招领启shì(事 示)。钱包递到失主手里,心,这时却真的凉了。他认为自己确实很傻。

失主打开钱包,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硬是当着众人的面数了三遍。”朋友(委屈 伤心)地说,“数一遍也就可以了,数了三遍,还拿着些钱对着阳光照照,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难道我会抽出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那样我又何必去还?”

数三遍,也许是那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是一种习惯。钱,通过三遍数得准确无误了,可是,动作附( fǔ fù )带的信息,相应地也传递到人的心里。每一个细节都有深长的yì(意 义)味和指向,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蕴含 隐含)着一种逻辑。将失而复得的钱,数上三遍,对于失主,也许就是习惯;而对捡钱的人,则可能是一种情感伤害。

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接到电话就问“有事吗?”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母亲有些伤

- 3 -

感,反问道:“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你不打电话过来,是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还一定要因为什么事吗?”儿子张口结舌。

儿子怔怔地握着话筒,后悔了。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母亲身体可好,对于年迈的母亲,一直还有那么多的担心和牵挂,平时积蓄(xù chù )在心里,怎么一握话筒就忘了询问和表达呢?简单的一句“有事吗”?显然是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

人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中,因为习惯,常常忽视了细节的暗合逻辑和给他人的感受。细节伤害像一把软刀子,一点点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jǐn (仅 尽)有的那点温情,直至真心灰冷,善行敛迹,美德遁(dùn )形。往往,灾难未必能将人倾覆,而一个小小的细节,伤害zhì (至 致)深,让人忧思难忘。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6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3分)

昧: 下意识: 失而复得: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尴尬: 积蓄: 张口结舌: 4、将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5、“软刀子”是什么意思?文章把细节伤害比作一把软刀子,写出了细节伤害的什么特点?(3分)

6、短文讲了2个事例,请用文中的词语给2个事例取小标题。(3分)

[三]习作部分(31分)

提示:学习是一种要付出艰辛而又能体验快乐的脑力劳动,我们多么希望能在游戏、谈笑的氛围中学习、收获。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请围绕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