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80)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1.下列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的是 A.御史大夫 B.节度使 C.转运使 D.军机大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此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的是军机大臣,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排除;B项是唐朝的官职,排除;C项是宋朝的官职,排除。故选D。

2.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

C.从1937年9月起,40万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一系列会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C

【解析】历史事实就是不加任何解释,定义的阐述一个历史事件。据此可知,C项只是阐述一个历史事件,没有进行评论,C符合题意;A、B和D项阐述历史事件中均进行了评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埃及创造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儒略历

D.帕特农神庙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埃及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儒略历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世界”的观念确立,开始于 A.地圆说的流行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神学观念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推动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的观念确立,故C项正确。AB是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排除。神学观念的形成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

5.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它的建立者是 A.屋大维 B.凯撒 C.穆罕默德

D.克洛维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故D符合题意;屋大维、凯撒是古罗马领导人,故AB均不符合题意;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 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当时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一方面仍被称为“老爷”,这是旧时代的称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A项不合题意;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C项不合题意;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7.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这一机构加以管理,A符合题意;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立管辖西藏和的机构,BC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管辖西藏的机构,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故选D。 9.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支船队在太平洋上有3个多月没有补充给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这支船队是 A.哥伦布船队 B.迪亚士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项符合题意;哥伦布船队穿越大西洋;迪亚士船队也是在大西洋航行,到达好望角;达·伽马船队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河流 C.高山 D.沙漠 【答案】B

【解析】古代中国文明位于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所以他们兴起的相同因素是河流,故选B;这些文明的兴起的相同地理因素主要是河流,与海洋、高山和沙漠无关,排除ACD。故选B。

11.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法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A.baizhanTING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意在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其中罗马法的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和发展;罗马法中的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

以来的法制所采用的。它的设立对于整个世界的法律设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故C选项正确。其中ABD三个选项于题意不符,不选。

12.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设置丞相 【答案】A

【解析】题干史料“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对中国的统治,在地方,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分封制,实行由中央直接关系的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为了促进全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BC两项不合题意;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掌管行政。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

13.詹姆士是一位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建在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最可能是因为 A.珍妮机的发明 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785年后,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故B符合题意。珍妮机的发明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火车、轮船的出现改善了交通运

输情况,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轮船、飞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 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苏联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现了工业化 C.推行市场经济 D.发展模式僵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可知,1928年,苏联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内计划。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的有利条件,体现在对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条件。而到了1937年,苏联已经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实现了工业化,所以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种植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北京人、山顶洞人会用火,半坡人种植粟,故BCD均不答题意。故选A。 16.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

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18.民遥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符合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故选B。

19.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答案】C

【解析】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材料中“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C符合题意;耕作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均不符合筒车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电子图书可在计算机、手机上读,这种现象出现在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铁器时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信息时代到来,出现了电子图书可在计算机、手机上读的现象,故C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B不符合题意;铁器时代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ZBZY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德国是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顿——现代科学之父——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 C.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狂人日记》 D.贝多芬——“乐圣”——《命运交响曲》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他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TF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所以组合中不正确的项是B,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组合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3.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由于年号开元,故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开创的盛世,“光武中兴”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开创的盛世,“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盛世,排除ABC。故选D。

26.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营丘”位于今天的 A.陕西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山东省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将姜子牙分封到齐国,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D正确;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东都在洛邑。因此陕西和河南是周的王畿,AC错误;山西省被称为“晋”,B错误。综上故选D。

27.文艺复兴时期通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达·芬奇——《神曲》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C.但丁——《蒙娜丽莎》

D.达尔文——《最后的晚餐》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故选B;《神曲》是但丁的作品,达▪芬奇的作品是《蒙娜丽莎》,排除AC;《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作品,达尔文的作品是《物种起源》,排除D。

28.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答案】D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借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D正确;隋文帝杨坚时期并没有废除丞相制度,A排除;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完善中央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并没有废除丞相制度,B排除;宋太祖赵匡胤增设多名官员,分割宰相的行政、财政等大权,但没有废除丞相制度,C排除。故选D。

29.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晚清状元张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故A符合题意,BCD与张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对神权至上,不作神的附属物,而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故B项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