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线路/路基・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探讨 胡世东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 摘要: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车站和轨道交通的引入形成的城 市综合交通枢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效率 能否发挥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发展理念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定义入手,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 设必要性和包含内容以及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 析,并结合于家堡交通枢纽站,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理 念进行探讨,对今后国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和建设提供一 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高速铁路客站;城市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10)10—0033—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 市问交通运输日益广泛,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转变 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线路或通道连接的建设上。城市 和地区之间主要以铁路、航空和公路为主,高速公路和 铁路客运专线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高速铁路 客运专线车站的引入,对处于通道节点位置的大型和 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效率能否发挥,提出 更高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及其周边成为城市中 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成为城市副中心 ,因此对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或刚刚建成的大型轨道交通 枢纽有天津站、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济南西枢纽及 天津西站、于家堡站等多个大型枢纽。我国大城市客 运交通枢纽规划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国内轨道交通 综合枢纽有哪些理念或理论可以指导具体规划实践, 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以天津于家堡站交通枢纽为背 景进行初步探讨。 1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 目前国内关于交通枢纽的明确分级方面的研究较 少,各个城市在规划及建设中关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所制定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研究体系。 通常综合交通枢纽可定义为:位于综合交通网络 交汇处,一般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重要线路、场站 等设施组成,为旅客与货物通过、到发、换乘与换装以 及运载工具技术作业的场所,又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 收稿日期:2010—07—15 作者简介:胡世东(197O一),男,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 大学,E mail:hushidong@tsdig.tom。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10) 城市交通与城问交通的衔接处。 从区域来看,一个城市是一个整体,必须要有两种 及以上外部交通重要线路与城市连接,并有相应的场 站与城市内部交通衔接,才能叫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对单一运输方式交通重要线路与城市连接,并有相应 的场站与城市内部交通衔接,叫单一的交通枢纽城市, 如公路枢纽城市、铁路枢纽城市 。 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 资源极度短缺,城市交通流量非常密集,最大限度地利 用效率最高的轨道交通手段成为大型和特大型城市解 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综合交通枢纽站作为城市综 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是市内外交通转换关键节点,枢纽所在区位条件、衔接 方式种类、衔接方式数量、衔接的轨道交通线路数和枢 纽换乘客流量等是主要指标。 综合交通枢纽一般由高速铁路车站(机场航站 楼)、轨道交通车站及公交、社会及出租车停车场市政 配套设施及相应的信息、管理服务等几部分组成。 2 国内轨道交通枢纽设计和建设的理念和方法 国内建成及正在建设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规 划、设计和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发挥高速铁路客站区域间优势 从北京南站、天津站、虹桥站等大型公共交通枢纽 看,国铁车站成为解决大城市中心地区城市对外交通 的主要手段。从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例子看,在大城市 中心实现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并避免与城市交通冲 突,大城市中央车站大型化、综合化和立体化是根本出 路。许多新型交通枢纽的产生是以铁路客站为中心 的,但同时也具备城市内部交通枢纽的特性。由于城 市土地资源极度短缺,以及城市交通流量非常密集,即 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效率最高的轨道交通手段,也必须 通过高架和地下的立体方式,以实现大城市对外交通 与城市交通的对接 。 2.2城市轨道交通引入枢纽 城市轨道交通的引入对提高枢纽及城市交通的整 体效率至关重要。从轨道交通的发展来看,城市轨道 交通作为大运量、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 能源和用地的快速公共交通方式 ,本身具有较大的 社会效益。从增大交通出行客流量、减轻地面交通投 33 ・线路/路基・ 胡世东一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探讨 资压力、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问和费用、节约大量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等多方面进一步增加社会经济 效益 。 2.3城市配套工程引入枢纽 以铁路、公路客站及机场为主体而形成的客运枢 纽,由于到发客流量大,往往会发展成大型市内外综合 换乘枢纽。这些枢纽主要依靠轨道交通线路将客流输 送到城市各个角落,同时一般配套设置地面公交站、社 会停车场、出租车营运站等市内交通设施。因此,应重 点研究枢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 衔接配合,包括其线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线路的衔接和 其车站与其他交通方式车站的换乘衔接两个方面 。 3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模式 城市交通枢纽是各城市落实国家“十一五”发展 规划,建设现代交通体系的重大基础设施。这些城市 交通枢纽除了具有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协调关系 多、工期时间紧,投资额度大等超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 特点以外,还具有多元投资主体、多使用主体、多项目 建设等鲜明特点。该类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高水平的 工程质量和运营效果必须来自各方的利益相关者真诚 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因此城市交通枢纽项目建设 中组织方式、机制和管理模式变得日益重要。 城市交通枢纽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是从城市交通枢 纽的基本属性出发,确定枢纽的运营管理主体及其管 理范围。运营管理机制则从运营管理主体的角度出 发,探讨其对城市交通枢纽工程运营管理的组织方式、 企业经营的盈利机制、公共安全的管理、控制及预警机 制以及对设备系统的接口设计、运营控制、维护等管理 机制。 4设计实例(于家堡交通枢纽站) 于家堡交通枢纽站(图1)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于家 堡中心商务区北端,京津城际于家堡站包括3座岛式 站台6条到发线。 4.1 于家堡交通枢纽站概况 规划地铁Bl、B2线车站分别平行布置在城际车 站两侧采用地下二层形式,z1线在城际车站下方穿 过,采用地下三层形式;整体设站型式为H型换乘,换 乘区主要在地下一层。 枢纽地面层为城际地面站房及公交中心,紧邻紫 云公园,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北端的景观明珠。 地下一层中部为城际站厅,东西两侧为轨道交通 各线站厅,换乘客流充分利用公共换乘大厅进行同平 面换乘。同时本层布置有出租车停车场和社会停车场 入口,解决交通功能问题,出租车停车场布置上客区和 34 图1 于家堡交通枢纽站示意 能够提供100个停车位的出租车停车场; 地下二层包括城际站台、轨道交通Bl/B2站台、 社会停车场;地下三层包括轨道交通z1线站台。利用 公共区下方的地下空间的社会停车场提供约500个停 车位。整个枢纽总建筑规模约28万m 。 4.2 于家堡交通枢纽站设计特点 (1)京津城际延伸线车站的引入,实现北京、天津 城区和滨海新区区域间快速交通,发挥了高速铁路客 站区域间优势。 (2)轨道交通Bl、B2是滨海新区轨道交通网中的 骨干线1、2号线,z1线是连接滨海新区和市区的市域 快线zl线,3条轨道交通线车站的设置提高了枢纽及 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3)配套公交中心、出租车停车场、社会停车场的 使用,发挥公交及出租车等市内交通设施的作用。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的建设方便了乘客的出行和换 乘,对城市轨道交通网具有很好的完善和稳固作用,同 时它提高了不同线别作用和效率,充分发挥了立体交 通枢纽的综合作用。通过对各种不同客流流线的梳 理,可以使大部分人流在地下完成换乘,极大地提升了 本地区的交通承载能力,可较好地实现总体规划中要 求的功能需求,合理有效地组织好各交通载体之间的 人流,实现其枢纽作用,将作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 备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投入运营使用。 5 结论 通过对国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的研究, 并结合滨海新区于家堡枢纽的建设情况,可以得出以 下几点认识。 (1)随着大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发展,以 城际高速客站和城市轨道交通组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 纽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逐步成为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10) ・线路/路基・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道工程研究与设计 杨其振,刘道通,于春华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 摘要: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城市轨道交 车相继投入试验。1991年,日本在名古屋附近的大 江,建成一条新的面向应用的试验线。2005年3月, 日本建设开通了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商业运行线——东 部丘陵线(Linimo),该线长8.9 km,连接名古屋一个地 铁车站和市郊的一个现代化居住区,目前运行良好,起 到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示范作用,有力地证实了 其优势。 1.2国内中低速磁浮发展情况 通系统,国外已建成运营线路,国内部分城市也已经开展运营 线路建设的前期工作。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有 必要对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道工程设计标准、结构特点进一步研 究。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于2008年开始试验运行,其实践 表明,轨道结构设计能满足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工程的整体需 求,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总结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的建设经 验并研究相关试验资料,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对中低 速磁浮轨道工程的系统构成及功能、设计要点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几何形位;研究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U237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世纪7O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于磁浮交 通系统的新技术的进展就给予了关注,部分大学、研究 机构开展了基础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4—2954(2010)10—0035—05 1.2.1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情况 磁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磁浮交通系统具有选 线自由度大、噪声小、振动低、舒适、维护少等特点。中 低速磁悬浮列车最高车速80~160 km/h,造价相对低 廉,与轻轨、地铁等传统轨道交通具有互补性,发展前 景看好。本文重点对中低速磁浮列车工作原理、轨道 国防科技大学的磁浮技术研究工作始于1980年。 为使国防科技大学的磁浮技术走向应用,国防科技大 学于2001年5月在校园内建成1条长204 m的试验 线路。2008年5月,北京控股公司在唐山车辆厂厂区 内修建的1.5 km中低速磁浮试验线建成,目前已投入 试验运行。 (含道岔)结构以及轨道几何状态等问题进行阐述。 1 国内外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发展情况 1.1 国外中低速磁浮发展情况 1.2.2西南交通大学研究情况 西南交通大学1986年开始研究磁浮列车技术。 青城山磁浮试验线2006年4月建成,长425 m,最大坡 度2.0%,最小曲线半径250 m。 1.2.3上海磁浮交通公司研究情况 2007年,上海南汇临港新城建成1条长1.5 km的 国外中低速磁浮列车以日本的HSST系统为典型 代表。从1974年到1989年,HSST一01到HSST一05型 收稿日期:2010—07—15 作者简介:杨其振(1973一),男,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 大学,工学学士。 ●"O-◆t◆il i●●ii◆◆ ●●h●◆ ●i◆◆ ● 磁悬浮试验示范线(含道岔),线路条件满足列车 100 km/h的运行速度要求。 重要基础[J].交通与运输,2006(B12):50—52. [4] 李长淮,宋剑.高速铁路引入枢纽及站型布置研究[J].铁道标 城市的交通中心。 (2)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各个子项尽量在一个统一 的规划设计前提下实施,同时枢纽周边路网、公交配 准设计,2010(4):6—11. [5] 刘永平.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 2009(19):97. 套、市政管网等城市配套工程提前筹划,以发挥整个枢 纽的综合效率。 (3)对影响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和建设的设备系统 [6] 陆文隽.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轨道交通枢纽站设计[J].山西建 筑,2008(11):266—267. [7] 潘海啸,杜雷.城市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M].上海:同 接口设计、运营控制、维护等枢纽运营管理模式要认真 研究,以保证枢纽建成后真正发挥出效能。 济大学出版社,2004. [8] 姜 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 大学学报,2001(4):108—110. 参考文献: [1] 沈中伟.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的核心问题[J].时代建筑, 2009(5):27~29. [9] 周铁征.新型铁路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与建设思路[J].铁道 工程学报,2008,10(增刊):80—86. [2] 王雪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分类与布局[J] 综合运输,2008 (5):24—26. [10]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于家堡站交通枢纽市政配 套公用工程可研设计[Z].天津:2009. [3] 李仁涵,顾煜.沈荣芳交通枢纽理论研究是规划大都市交通圈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0(10)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