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本题
一、地球运动
下图示意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回答下列问题。
(1)苏州(31°N)夏至日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β是________度。
(2)要保证太阳能热水器在全年都有较好的集热效果,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β应保持在几度之间?
答案 (1)7.5 (2)7.5°~54.5°。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2018·浙江文成检测)下面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m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m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完成1~2题。
1.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风力的堆积作用
2.从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向斜 B.背斜 C.地垒 D.地堑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答案 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雨水。
解析 从拉合尔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甲处河流应该有夏汛,对应的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看区域略图可知,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春季气温回升,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会被取代。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旧青藏铁路大量采用展线是为了( ) A.避开断裂带 B.多经过城镇 C.减缓坡度 D.节省投资
2.有人说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这种说法主要基于 ( )
①经济实力的提升 ②技术水平的提升 ③排除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隐患 ④保护自然环境杜绝人为破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进行工程建设,为了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往往采用展线技术。
第2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铁路修建技术的进步,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程度增强,自然条件(地形)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逐渐减弱,故展线即将消失的原因是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五、人口与城市
读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判断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
(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 (1)少儿抚养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
(2)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政策,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此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 (3)2000~2010年少儿抚养比呈减小趋势,但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属增长型人口金字塔。有利方面: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方面: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压力大,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解析 (1)从中国人口抚养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特点。(2)从中国15~64岁人口比重图中看出,2013年后,15~64岁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则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比重上升,说明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从人口政策、人口寿命等方面来分析。(3)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分布金字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 六、区域产业活动
(2018·浙江玉环段考)下图是“某三类工业投入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分别与图中甲乙丙工业投入相符的是( ) A.番茄酱加工、服装生产、芯片研发 B.石油化工工业、饮料厂、飞机制造 C.摩托车组装、甜菜制糖、生物医药 D.高档家具生产、印刷厂、甘蔗制糖 2.浙江省正在经历的工业转型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图中甲工资投入比重最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是摩托车组装、服装生产。图中乙原料所占比重最大,是原料指向型产业,可能是甜菜制糖、甘蔗制糖等。图中丙科技投入比重最大,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可能是生物医药、飞机制造、芯片研发等。C正确。
第2题,浙江省经济发展快,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技术指向型产业。正在经历的工业转型是甲→丙,B正确。浙江省原料缺乏,没有经历乙→丙,C错误。甲、乙是同一层次的产业,A、D错误。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④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D
解析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都有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同时都有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第二部分:专练题—中国地理
(2019·福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将我国范围内北京时间21:00至次日3:00之间发生的现
场消费(不包括网络消费)定义为“夜间消费”,并认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下图示意该研究机构绘制的2016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台湾缺资料)。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 ) A.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C.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
B.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 D.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地区
2.该图未能真实反映出新疆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我国各地的( ) A.经度差异 C.人口密度差异
B.纬度差异 D.消费习惯差异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可直接看出总体上南方高于北方。第2题,注意统计时间为北京时间,由于东西经度差异,西部的新疆、青藏高原当地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北京时间21时,正是当地19时左右,夏季还没有到夜晚,故消费活动还较多,使之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答案:1.B 2.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