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本会计练习题与答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三章作业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用原材料费用共计624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20件,乙产品256件。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甲产品120元,乙产品100元。

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计算原材料定额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及分配实际原材料费用) 1.原材料定额费用: 甲:220×120=26400 乙:256×100=25600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62400/(26400+25600)=1.2 甲分配原材料费用=26400×1.2=31680 乙分配原材料费用=25600×1.2=30720

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用原材料费用共计1050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甲产品15千克,乙产品12千克。产量: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

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2.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甲:100×15=1500 乙:50×12=600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0500/(1500+600)=5 甲分配原材料费用=1500×5=7500 乙分配原材料费用=600×5=3000

4.根据本月份工资结算凭证汇总的工资费用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48160元,管理人员工资1840元。甲产品完工10000件,乙产品完工800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3.2小时,乙产品3小时。

要求:按定额工时比例计算分配甲、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编制工资分配的会计分录。 4.定额工时:甲:10000×3.2=32000 乙:8000×3.2=24000

工资费用分配率=48160/(32000+24000)=0.86 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32000×0.86=27520 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4000×0.86=20640 借:基本生产成本 48160

制造费用 18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5.某企业设有修理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修理车间本月发生费用4510元,提供修理劳务量2600小时,其中,为运输部门修理400小时,为基本生产车间修理2000小时,为行政管理部门修理200小时,修理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运输部门本月发生费用7920元,运输材料物资等7500吨公里,其中,为修理车间提供运输劳务300吨公里,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运输劳务5200吨公里,为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运输劳务2000吨公里。

要求: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分配修理费用、运输费用,编制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 5.

对外分配劳务量:修理:2600-400=2200(小时) 运输:7500-300=7200(吨公里) 分配率:修理:4510/2200=2.05 运输 7920/7200=1.10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修理费用=2000×2.05=4100;应分配运输费用=5200×1.1=5720 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修理费用=200×2.05=410;应分配运输费用=2000×1.1=2200 借:制造费用 9820

管理费用 261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4510 -运输 7920

6.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计生产工时22000小时,其中,甲产品7500小时,乙产品8500小时,丙产品6000小时。本月发生各种间接费用如下: (1)以银行存款支付劳动保费1300元 (2)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00元

(3)按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应付福利费 (4)车间消耗材料1700元 (5)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1600元 (6)预提修理费500元 (7)本月摊销保险费400元 (8)辅助车间转入费用1200元

(9)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及其他支出共计1940元

要求: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发生和分配的会计分录。 6.借:制造费用 1300 贷:银行存款 1300 借:制造费用 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000 借:制造费用 56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560 借:制造费用 1700 贷:原材料 1700 借:制造费用 1600 贷:累计折旧 1600 借:制造费用 500 贷:预提费用 500 借:制造费用 400 贷:待摊费用 400 借:制造费用 12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1200 借:制造费用 1940 贷:银行存款 1940 制造费用分配率=13200/22000=0.6 各种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甲:7500×0.6=4500 乙:8500×0.6=5100 丙:6000×0.6=360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 4500 ――乙 5100 ――丙 3600

贷:制造费用 13200

1.某企业A产品每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较少,不计算在产品成本。5月份发生生产费用:原材料费用7200元,燃料和动力费用2400元,工资及福利费1800元,制造费用800元。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2件。1.A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 7200+2400+1800+800=12200 A产品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12200/200=61

要求:计算A产品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数计价。在产品年初固定成本:原材料费用3600元,燃料和动力费用2400元,工资及福利费1400元,制造费用1200元。5月份生产费用:原材料费用7600元,燃料和动力费6400元,工资及福利费3800元,制造费用2020元。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 要求: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甲完工产品总成本=7600+6400+3800+2020=19820 甲完工产品单位成本=19820/200=99.10

3.某企业生产乙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5月份月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2800元。5月份生产费用:原材料费用12200元,燃料和动力费用4000元,工资及福利费2800元,制造费用800元。本月完工产品4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 要求:分配计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乙产品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800+12200)/(400+200)=25 乙完工产品原材料=400×25=10000 乙月末在产品原材料=200×25=5000

乙完工产品成本=10000+4000+2800+800=17600

4.某企业甲产品分两道工序制成,第1道工序月末在产品320件,完工程度36%;第2道工序月末在产品180件,完工程度86%。本月完工产品680件,月初本月工资费用合计61275元。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工资费用 4.各工序月末在产品产量 第1道:320×36%=115.2(件) 第2道:180×86%=154.8(件) 合计: 270(件) 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率: 61275/(680+270)=64.5

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工资费用: 完工产品:680×64.5=43860 在产品:270×64.5=17415

5.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由三道工序制成,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为40小时 ,其中:第1道工序工时定额炎8小时,第2道为16小时,第3道为16小时,各道工序在产品加工程度均按50%计算。本月甲产品完工200件,各工序在产品数量:第1道工序20件;第2道40件;第3道60件。月初在产品及本月生产费用累计为:原材料费用16000元,工资及福利费7980元,制造费用8512元。 要求(1)分工序计算完工率(2)分工序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3)计算费用分配率(4)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5)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5.(1)完工率:

第1道工序:(8×50%)/40=10% 第2道工序:(8+16×50%)/40=40% 第3道工序:(8+16+16×50%)/40=80% (2)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1道工序:20×10%=2(件) 第2道工序:40×40%=16(件) 第3道工序:60×80%=48(件) 合计: 66 (3)费用分配率:

原材料:16000/(200+120)=50 工资及福利费用:7980/(200+66)=30 制造费用:8512/(200+66)=32 (4)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 完工产品费用:

原材料费用:200×50=10000 工资及福利费用:200×30=6000 制造费用:200×32=6400 合计 22400(元) 月末在产品费用:

原材料费用:120×50=6000 工资及福利费:66×30=1980 制造费用:66×32=2112

合计 10092(元) (5)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22400 贷:基本生产成本 22400

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的结构、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相近,因而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为:原材料费用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配,原材料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确定(以乙产品为标准产品);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和工时消耗定额如下: (1)原材料费用定额: 甲产品:270 乙产品:300 丙产品:450

(2)工时消耗定额: 甲产品:270 乙产品:300 丙产品:450

(3)本月各种产品的产量 甲产品:1000 乙产品:1200 丙产品:500

本月A类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7-1(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

表1-7-1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原材料 40000 900600 940600 900600 40000 工资及福利费用 3000 111650 114650 111650 3000

要求:1.编制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 2.采用分类法分配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成本,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

解: 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甲 乙(标准产品) 丙

各种产品成本计算表

项目 产量 原材料费用系数 ① ② ③ ④=②*③ 分配率 ⑤ ⑥=②*⑤ ⑦=④*分配率 316 ⑧=⑥*分配率 3.5 ⑨=⑥*分配率 5.5 ⑩ 原材料费用总系数 工时消耗定额 定额工时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原材料费用定额 270 300 450 原材料费用系数 270/300=0.9 1 450/300=1.5 制造费用 5000 175450 180450 175450 5000 成本合计 48000 1187700 1235700 1187700 48000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合计 1000 1200 500 0.9 1 1.5 900 1200 750 2850 10 12 15 10000 14400 7500 31900 284400 379200 237000 900600 35000 50400 26250 111650 55000 79200 41250 175450 374400 508800 304500 1187700 其中:原材料费用分配率=900600/2850=316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111650/31900=3.5 制造费用分配率=175450/31900=5.5

2.某企业某月生产甲产品耗用A\\B两种材料,A材料的耗用标准是10千克(价格为10元/千克),B材料的耗用标准是20千克(价格为9元/千克)。

月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本月投产1800件甲产品,全部于本月完工入库,本月销售1500件,每价售价500元。生产时实际耗用A材料17000千克,实际价格为11元/千克,B材料37000千克,实际价格8.5元/千克。

要求:计算分析材料成本差异并写出会计分录。 解:

(1)标准成本:

A:10×1800×10=180000 B:9×1800×20=324000 合计 504000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A:(11-10)×17000=17000(不利差异) B:(8.5-9)×37000=-18500(有利差异) 合计 -1500(有利差异) (3)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标准用量:

A:10×1800=18000 B:20×1800=36000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A:10×(17000-18000)=-10000(有利差异) B:9×(37000-36000)= 9000(不利差异) 合计 -1000(有利差异) (4)借:在产品 504000 贷:材料价格差异 1500 材料用量差异 1000 材料 501500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如下: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平均 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可比产品合计 甲 乙 不可比产品合计 丙 全部产品

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商品产值本月实际数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02 000元。

要求:1.计算和填列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中的总成本各栏数字;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3.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产值成本率计划的完成情况。

1.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平均 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可比产品合计 甲 乙 不可比产品合计 丙 全部产品 件 件 件 30 35 20 700 900 690 850 400 680 830 460 52 500 21 000 31 500 50 450 20 700 29 750 8 000 58 450 49 450 20 400 29 050 9 200 58 650 总成本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期实际 件 20 400 460 件 件 30 35 700 900 690 850 680 830 总成本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期实际 2.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58 650-58 450=+200(超支) 200/58 450 *100%=+0.34%(超支)

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实际数为:58 650/102 000 *100%=57.5(元/百元)

3.以上计算表明,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比计划超支,但本月商品产值也大,从产值成本率来看,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是好的。总成本超支主要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超支,而可比产品成本都是降低的,进一步分析,应查明丙产品成本超支和甲、乙成本降低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