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字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儿童文学有三大母题:爱、玩童、自然。
二、填空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富有儿童情趣;它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是: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
_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3.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
4.文学接受是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为了分析的方便,一般把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描述为_(注意、阅读、兴趣)几个阶段
5.婴幼儿是靠听觉感受儿童文学的。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是_(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
6.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四 (愉悦、认识、教育、审美)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各项中属于内容因素的有。__A.题材_C.母题_E.主题_G.人物_H.心理描写_ L.情节J.环境 ;属于形式因素的有_B.体裁_D.意识流_F.语言I.顺叙K.结构________。(ACEGHLJ、BDFIK)
2.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是指___ B.多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C.多用描写、对话,少用议论、叙述;E.多用生活流手法,少用意识流手法;G.多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少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BCEG)
3.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三个基本因素是_A.生理因素D.心理因素I.社会化程度 (ADI)
4.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是指___ D.少年期文学 E.童年期文学 F.婴幼儿文学 (DEF)
5.在儿童文学中, ___ ______是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A)
6.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____ C.口头文学
7.童年期文学特别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____ B.浅显性 D.真实性F.趣味性 H.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 (BDFH)
8.童年期文学常用手法有____ A.夸张手法 B.写实手法E.幽默手法(ABE) 9.童年期文学常见的样式有_________。(BCDEFGH)
A.儿歌 B.儿童诗 C.童话 D.寓言 E.英雄故事 F.小说 G.科幻作品 H.散文 10.童年期儿童文学的作用依次是:_________。(BACED)
A.教育作用 B.认知作用 C.娱乐作用 D.宣泄作用 E.陶冶情感作用
四、问答题
1.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答: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
中外儿童文学史上,就有不少描写爱情题材的名篇佳作。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题材的古典童话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格林童话《灰姑娘》。
2.怎样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答: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治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教育作用。因为整个儿童年期都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便是与学校教育一起,运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达给儿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儿童文学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儿童健全成长的有力一翼。
1
其次是愉悦情性。因为儿童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儿童文学尊重儿童的举、爱好、思想和情感,顺应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为儿童的心灵营造了一个逍遥的乐园。因而儿童文学又被认为是快乐的文学。
第三是开启智力。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将无法弥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儿童文学,便自觉担负起发展儿童思维和开启儿童智力的任务。儿童文学中有不少体裁便是以开启智力为特征的,如绕口令、谜语诗、寓言、科普作品等。
第四是健全儿童人格。儿童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构成人格要素的各方面必须协调发展,才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智与情的发展不可偏废。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指向儿童的情感,能让儿童在美的情感愉悦中,明辨是非,学会做人。审美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对促进儿童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趋于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五、分析题(30分)
阅读《坐火车》,试分析其儿童诗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即浓厚的儿童情趣。如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呜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不属于成人的)行为与语言。第二节更富童趣。“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井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而这一切情景都是孩子式幻想的产物。游戏、幻想、纯情、欢快,这些由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造成的童趣美与稚拙美,就是典型的儿童情趣。正因为作品所富有的浓厚的儿童情趣,读者才将它与成人文学区分开来。
1.儿歌
是指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2.摇篮曲
2
又叫摇篮歌、催眠曲或催眠歌,是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的是那种哄孩子睡觉时所吟唱的诗或歌。
1.少年前期年龄的界定大致在__________岁到__________岁,相当于我国的__________教育阶段。(12、15,初中)
2.对少年前期文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艺术性四个方面。(真实性、深刻性、新奇性)
3.少年后期又叫__________,它是整个__________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__________的开始阶段。(青年初期、儿童时期、青年时期)
4.儿童泛指__________岁的未成年人;狭义的儿童指__________岁的孩子。(6-12、6)
5.少年后期的年龄特点是个体在_(生理、心理)上基本成熟,并已接近成人;在社会化程度上,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
6.儿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结构简单、主题单一、语言通俗、音乐性强)
7.儿歌创作除遵循儿童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口头文学特征、体现婴幼儿时期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诗体文学的特征)
1.___ C.少年后期______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C)
2.少年后期的文学应当自觉地把__ D.艺术性 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更加注意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本身。(D)
3.少年前期儿童最为喜欢的体裁是____ B.小说(B)
4.少年前期文学的表现手法,除写实、夸张、象征、幽默手法之外,还应加上___ A.拟人_______手法。(A)
5.___ A.儿歌_______是儿童文学中最具儿童文学特点的样式之一。(A) 6.“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首儿歌是___C.数数歌
7.“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这首儿歌是__C. 连锁调
8.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_ D.叙事性_最强的种类之一。(D)
3
9.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__ B.浓郁的儿童情趣 10.不同角度可以对儿童诗作出不同分类。以表现手段分,可以分为A.叙事诗 和 D.抒情诗 两大类。(A、D)
1、为什么儿歌必须琅琅上口?试举例说明。
答:所谓“琅琅上口”,就是指口语化,可读性强,而且读起来顺口,富有音乐感,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征。儿歌之所以必须琅琅上口,其根本原因是由读者的年龄特征所要求的,因为婴幼儿是靠听唱来接受儿歌,如果不琅琅上口,他们就难以接受。
儿歌主要是供幼童吟唱的,或者是大人吟唱给孩子们听的,表现出很强的口头文学特征,即对语言的要求必须琅琅上口。所谓琅琅上口,有两层意思。一是口语化,适合婴幼儿的语言习惯。如传统儿歌《摇摇船》:“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吃了糕饼上学校。”整首儿歌,就像儿童在自言自语。像“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就是十分典型的幼童口头语言,说起来十分顺口。另一层意思是儿歌的语言与结构富有音乐感。仍以《摇摇船》为例,不仅“摇”“桥”“宝”“包”“糕”“校”这些句末的字都押韵,而且长短句交替,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正因为《摇摇船》在语言上具备了口头文学特征:口语化、押韵和阅读的节奏感,使得这首儿歌琅琅上口,流传很广。由此可见,琅琅上口是一首优秀儿童必须具备的条件。
2、请举例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在儿歌中有—类儿歌是很典型的,如摇篮曲;而《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的第二编“儿童诗”里,也选有一篇黄庆云的《摇篮》。我们不妨就以这首儿童诗与儿歌中的摇篮曲相比较,来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先看一首儿歌《摇篮曲》:小宝宝快快睡觉,/乌鸦喜鹊树上睡了,/小猫小狗窝里睡了,/月亮星星云里睡了,/小宝宝快快睡觉,/快快睡觉。
再看黄庆云创作的《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
4
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比较这两首同题作品,内容非常接近,但在艺术特征上,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是一首典型的儿歌,后者则被看作儿童诗。具体来说:
首先,前者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后者篇幅较长,结构有变化,语言也比较诗意化。其次,前者是母亲哄孩子睡时所吟唱的,表达的是母亲催孩子快快入睡时的感情,接受者主要是婴幼儿,是靠听觉来感知作品的;后者更适合给孩子自己来朗诵,抒发的是孩子对于母亲的爱,因而在读者的年龄层次上,后者更适于儿童期的孩子。第三,从内容上看,前者十分简单,只有6句;主题单一,即哄孩子快快睡觉。后者虽然也是哄孩子入睡的主题,但内容丰富得多。全诗共四节,前三节对第四节构成了连贯比:宝宝睡在妈妈手里,就像星星睡在蓝天、鱼儿睡在大海、花儿睡在花园。诗人以浅显、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个精美的摇篮。相比较之下,前者就简单得多。虽然从表现形式、读者层次与内容三方面比较,两篇作品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同属于诗歌这一文学类型;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讲究押韵,注重语言上的音乐感和情绪上的节奏感等。
五 试以儿歌《听我话》为例,分析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答: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听我话》一共只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不跟你们好”。第四,主题单一。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听我话》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就是不要“踩疼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5
1.童话
是指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如《渔童》、《卖火柴的小女孩》。 2.寓言
是指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如《伊索寓言》。
1.从文体上说,故事是一种__________文体。儿童故事是指那些___________故事。(叙事。以儿童为主要形象,反映儿童生活的)
2.儿童故事分类的方法很多。以作者分,有儿童和成人;以表现形式分,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故事。(图画、文字)
3.童话是一种带有色彩的虚构故事,其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幻想)
4.童话通过__________虚构地反映现实,其具体情形有二;一是幻想与现实__________地统一起来;二是童话和现实的奇妙结合。(幻想、夸张)
5.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
6.童话的常用表现手法主要有三:(夸张、拟人、假定)
7.寓言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简短故事。作者把所要说明的道理利用____________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虚构)
8.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___________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___________好比是灵魂。(故事、教训)
9.寓言的表现手法主要有__(比喻、拟人、夸张)
1.将图画故事作为儿童故事的一个门类,其划分的依据是_B.以表现形式分 2.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其___ B.情节曲折而单纯
3.从体裁划分,童话可以分成___ C.童话故事、童话诗和童话剧三大类 4.哪一组作品是拟人体童话__ D.《小溪流的歌》《洋葱头历险记》《丑小鸭》 5.《金色的海螺》《神笔马良》《寒号鸟》分别为__ B.童话诗 童话故事 童话剧
6.寓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A) A.具有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
7.寓言与童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C)
6
C.在结构方式上,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魂”(教训)两部分组成;童话则不然,它基本上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来表情达意。
8.《皇帝的新装》以____ A.夸张__________的手法来讽刺皇帝、群臣的愚蠢。 9.格林童话____ B.《青蛙王子》的主人公是一只被巫婆施了魔王,由王子变成的青蛙。(B)
10.童话的表现手法最常用的夸张、拟人、假定等。其它手法还有:A.反复 B.巧合 C.误会 D.对比 E.惩罚
1.试述儿童故事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答:儿童故事之所以博得儿童的青睐,是因为它以情节见长,讲求构思,内容上首尾呼应,情节跌看起伏;加上它在表现手法上特别强调设置悬念,使读者、听众感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还有语言表达上的口语化,节奏明快。这些都十分切合儿童好奇、好动的天性,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儿童故事与其他儿童文学体裁比,也有着毫不逊色的表达优势。与儿童小说比,它虽然较少刻画人物和描绘环境气氛,但它以极简练的笔墨勾勒人物和渲染环境,它的悬念、口语、节奏等,比小说更能吸引儿童。与童话比,它不像童话那样想象奇特丰富,但也有艺术夸张和虚构,然而它显得比童话更合乎常理,使儿童觉得“真实可信”。与戏剧影视比,它可以不受具体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与讲。与科学的知识性读物比,更能让儿童在繁重的学校生活外享有一方乐土,可以不假思索地袒露天性,获得心灵的解放与情绪上的愉悦。所有这些,都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替代的。
由此可见,儿童故事在儿童文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孩子们接触最早的倍受青睐的儿童文学样式之一。
2.童话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试以《王牌肥皂》为例加以说明。 答:儿童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以〈王牌肥皂〉为例,洗什么掉什么的王牌肥皂,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这完全是作者的幻想。作者先假定有这样一块肥皂,然后根据这种肥皂的特性又虚构出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到晶晶领人将卖肥皂人的脑袋洗成“光蛋”时,情节的夸张达到了极致。作者正是通过这样大胆而奇特的幻想,曲折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某种讽喻。王牌肥皂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肥皂具有“一洗就掉”这一功能的渴望,因为这样可以减轻人们洗衣服时的辛劳。
7
卖肥皂人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来推销“王牌肥皂”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王牌肥皂洗掉了灰尘,也洗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世界变成了一种颜色——白。这样的幻想既大胆又合乎情理。当卖肥皂人的女儿出现时,对比是何等鲜明!情节随之急转直下,卖肥皂人仿佛是自食其果,而这又能全怪卖肥皂人吗?作者的讽喻是双向的,非常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因为童话中的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和所寄寓的哲理主题,都是建立在王牌肥皂所具有的“一洗就掉”这一奇异功能上的,没有对肥皂功能的大胆幻想,也就没有这篇童话了。(幻想)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儿童散文
指专为儿童所创作,或虽不专为儿童所创作但能为儿童阅读欣赏的散文。 2.童心
儿童的心灵,即人生在儿童期的纯真善感、自然直率的心灵状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和_________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2.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___________创作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心理特点)
3.儿童小说若以题材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历史题材小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科学题材小说、惊险侦破题材小说及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动物题材小说)
4.儿童散文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叙事性) 5.报告文学是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__________,迅速、及时和真实地反映生活;它又具有__________,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报告性、文学性)
6.儿童报告文学的报告性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新闻性、真实性)
7.儿童报告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新闻作用、文献作用、审美教育作用、思想教育作用)
8
8.儿童戏剧文学,即_________________。它既为排练、演出提供脚本,又可供少年儿童阅读欣赏。(儿童戏剧)
9.动画又叫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动画片以__________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并使静止的图画活动起来,是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深受儿童喜爱。(卡通片、活动漫画、绘画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10.儿童影视文学一般可分为儿童故事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四大类。(美术片、儿童科教片、儿童纪录片)
11.以人物对话为主,以动作、表演为表现手段的儿童戏剧叫_____________。(儿童话剧)
1.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B)
B.在主题表达上,前者要求鲜明、积极,不能像后者那样可以含蓄、隐晦; 2.将儿童小说分为短篇、中篇、长篇三种类型,其分类标准是_B.篇幅大小3.你认为《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作品可以划作儿童小说分类中的哪一类? D.惊险侦破
4.儿童散文的最大特征是__ D.形散而神不散。 5.儿童散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__________。(A) A.记叙类、抒情类、议论类等。
6.泰戈尔有一篇极为出色的儿童散文《_______ C.《金色花》 ___》,写一个孩子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朵开在圣树上的金色花,思路活泼,文笔洒脱。(C)
7.对报告文学来说,____ B.真实性___是它的灵魂和生命。(B) 8.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指______。(BCD) B.于儿童生活相联的报告性; C.于儿童特征相联的文学性; D.以教育为主的评述性。
9.儿童报告文学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哪些?__________(ABC) A.文学性 B.浅显性 C.分寸感
10.儿童戏剧的分类有哪些?__________(ABCD) 1.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主要区别在于读者对象不同,一是儿童,一是成人,由此带来了如下区别:(1)主题,儿童小说鲜明而积极,以正面为主;成人小说则可含蓄而隐晦
9
些,可用反面教材针砭现实。(2)情节,儿童小说重情节,讲究故事性;成人小说则淡化情节、弱化故事;(3)题材上,儿童小说要有分寸感,不能对少儿读者有负面影响;成人小说较自由。(4)创作手法上,儿童小说更重视“动”的因素,要避免过多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议论等,成人小说则无此限制。
2.儿童散文的结构特征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1)跃动的童心和贯穿全篇的童趣。如郑振铎的《纸船》,以儿童的视角写小孩把自己叠的纸船放到溪中时的心理活动,充满童真。(2)优美的语言表现优美的意境。如郭风的《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以诗一般凝练的语言创造出月夜听“琴”——蟋蟀鸣叫声的意境,具有一种引人遐想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魅力。(3)篇幅短小,儿童散文的篇幅不宜过长,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要能带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五 阅读陈丹燕的儿童散文《中国少女》(见教材P154),试分析其思想
和艺术特征。(可另附页)
答:陈丹燕的《中国少女》是一篇叙事散文,叙述了作者陪一个美国中学生访华团到母校的观感。作者巧妙的以母校操场尽头的一个平台做焦点,将眼前的中国少女与少女时代的自己对比,传达了作者“一阵心酸,一阵欣慰”的复杂情感。作者为自己的少女时代没有歌声的沉闷忧郁的生活而心酸,为出现在外国朋友面前的活泼开朗的中国少女的愉快生活而欣慰。强烈的时代反差与鲜明的情感对比,使人感到改革开放给学校生活、尤其是中国少女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以活生生的事实排遣了积聚在外国友人心中的疑团。
《中国少女》的成功还在于细致率直的文风,即作者叙说的是自己特别真切、敏感、动情的体验,同时又用纤细、透明的文笔细腻的表现这份感受。像“我”这样的少女经历,许多女青年都曾有过,但对这种心境和情绪,就难得像作者这样表达得坦爽、明快、从容而细腻,又表达得有内涵、有情味、有深度,将心酸、欣慰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