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囡 墨 : 主 :一一—— 浅谈幼儿园教师庋恩性评愉 L-] 葛 平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基本理念,从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和同伴诊 疗性评价两方面着手,通过有效的反思性评价素材、尝试合理的反思,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操作系统,使教师能逐步走向自 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2—016—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最难把握的就是目标的适宜眭。因此对目标的反恩是教师提高设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 计活动准确性的一个简单策略。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抓 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比 住重点难点开展思考:我定的教育目标是否符合《纲要》精神?是否符 较通用的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 合班级JL童的能力水平?本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 (2)对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评价 金等决定。如近几年经常用到的“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 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过程的实施。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可以从以下 上、庸者下”等等。这种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 几点来展开: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场景的设计、教具的使用是否科 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评价的目的就是看教师是 学?组织和管理是否有效? 否符合园方的要求,做出是否续聘和奖惩的判断,而忽视教师评价 (3)对师幼互动效果进行反思评价 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激励改进功能,难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师幼互动的事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XCJt, 2O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 童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些细节,所以产生很多 奖惩性教师评价,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它 困惑。当她仔细反思自己的言行后,常常会对孩子有新的认识。 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 例如一次美术活动时老师让孩子们用麻绳绕画。会动脑的小朋 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许多 友嫌绳子短,可有个小朋友却什么画也绕不出,最后还抱怨是绳子 教师称赞这种教师评价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且是 太长的缘故,真叫我看的哭笑不得。但细想后,我觉得是的指导有 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 问题。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时时处处存在的,在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到 二、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实施原则 了这个个体,也想了许多途径进行帮助,但从最后的效果看是不够 1,以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反思性评价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理想的。我第~次帮助他的时候不够有耐心,只是简单说了要领。他 肯定教师能力的多元化,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教师的发展,不 根本听不懂。第二次是委派能干的小朋友帮助他,策略选择就失败 是为分等、淘汰、奖惩服务,而是通过多维的评价方式发现教师的潜 了。因为同伴间学习是一个很好途径,我们常常提倡生生互动,但这 能,促使教师在自身的水平上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 种互动应该建立在个体差异不大,指导难度不强的基础上。小朋友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评价只是为教师发现了解自身教育能 的情况明显不是这样,同伴帮助只是帮他绕了一下,并没有教他如 力的优缺点和制定自身及教学的发展目标提供依据。 何设计,反而让他更摸不着头脑。第二次帮助是三次中最理想的一 2.反思性评价是全员、全面、民主的评价方式 次,他的态度诚恳,但我却处于到处张罗状态,虽说观察到,但并未 评价面向全体教师而非优秀教师或不称职教师。评价是多向互 能冷静分析,在帮助时也只是匆匆的把前面教的内容再度重复,使 动的,领导和全体教师、家长、幼儿都可参与评价,以获取最多的信 得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孩子依然茫然不得要领。所以我不该怪孩 息,信息越丰富、越真实,评价的结论就越真实,越科学。 子,应反省自己的指导方法。可喜的是孩子心理平衡能力很强,为自 评价与奖惩制度脱钩,它不是奖惩的机制,而是了解教师发展 己的失败找到了借口,没有就此产生“我不行”而失去信心。 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高的手段,也是改进教学的方法。 (4)对突发事件进行反思评价 3.反思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 教育过程是灵活多变的,会出现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和事 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关注评价过程巾儿童与教师的成长、变化。 情,而其中有很多的事情常常蕴涵着重要的教育因素,是可贵的教 评价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是以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 育时机。一个好老师应该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关键事件,体现教育 系统、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观察的过程。 机智,由此引起自己的思考和反省。 评价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是充分体现教师个体差异和教 (5)对幼儿行为进行反思评价 师工作复杂性特点的过程。 幼儿的行为是教师教育效果最真实的写照。通过儿童行为表现 三、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实施过程 教师可以清晰地检测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应性,找到教育中存在的问 (一)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题,有效改进。同时,也可以深入观察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 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效果的分析思考,是教师提 儿童需要,从而找到最佳教育途径。 高自身素养的基本途径。它需要教师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不断发 2.尝试合理的评价途径 现、思考、探索、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寻找合理的反思途 如果说找到有效的反思评价素材是教师开展反思性评价的重 径,并以正确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点,那么运用合理的反思途径则是完成反思性评价的重要渠道。一 1 设计有效的评价素材 线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复杂,多头,所以简单易行的方法对教师来 大多数的教师重视自己的经验,却很少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梳理 说很重要。 和提升,更难以站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解析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 (1)在教案旁写评析 问题,就必须为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反思索材。 教案是每个老师都要写的,在撰写教案的基础上开展反思性评 (1)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评价。 价,使教师能对照自己的设想和实践开展针对性分析,能有效提高 幼儿园教育强调教师能根据儿童发展随时生成或修改活动,其中 反思评价的实效 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叙≈汇 200802 .(中旬刊) (2)记教养笔记 幼儿园的一El活动是纷繁复杂的,其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中 蕴涵深刻的教育意义。有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但如果能及时记录 下来,对教师的成长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以记教养笔记,对每天或 周的工作进行记录和回顾,是一个好老师应有的习惯。教师可以 采用 (3)分析儿童成长档案 儿童成长档案是现在很多幼儿园、大多数教师都在做的一件 事。各幼儿园都设计了富有园本特色的儿童成长档案,内容和形式 各有千秋,在此不一一赘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师如何充分认识 成长档案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成长档 一的时机。所以教师应改变应付、逃避、抗拒的心态,把它看作是一种 对话,积极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达到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目的。而督 察者也应充分认识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让评价更民主、更多 向,让教师更能信任和接受,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教师成长,在评价中 对教师教具的运用、提问的方法、互动的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对教 师的帮助很明显。有的园长或检查者在听课后从不和教师进行沟 通,也不发表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只是在月底确定奖励时把教师奖 金扣除,这中评价方法是十分不妥的,它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和 感情,也不能使教师明白我到底不足在什么地方,对教师专业成长 没有一点帮助。 四、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作用 案不仅能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也能反映出教 师对儿童发展需求的回应、支持、引导情况,能为教师反思成长提供 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重视儿童全面成长资料的收集,如儿童各种 作品、儿童活动表现、童言趣语、各种照片等,并及时进行有效分析,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合适与否、 (4)自我录音、录象分析 它是指借助影像资料所提供的多种类型的案例,激发教师剖 析、诊断、反思的一种形式。它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实效性,在反思评 价中具有极好的效果。如大家一致反映某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 儿的表情过于严厉,而该教师则难以置信,认为自己对孩子一直非 常和蔼,于是她在自己活动时设置摄象机拍录自己的表情,结果发 现果然如大家所说的,当孩子们没有达到自己要求时,自己就会着 急而严厉。于是以后她很容易就改了过来。但此方法在实际工作中 的较难推广运用,因为此方法对设备准备和运用的要求较高,一般 教师感到自己个人难操作。 (二)通过“同伴诊疗性评价”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 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其实道出了同伴在群体反思中的重要 价值。当教师身陷活动中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很多语言、行为不敏 感,而旁观者却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因此,运用同伴互助的方 法,不仅对教师本人,对同伴也会起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1)教师相互诊疗 这是很容易做实行的方法。不一定要开展大型活动才运用,同 年级段、同领域或同兴趣爱好、甚至平时要好的教师之I司在日常教 学中随时可以开展相互点评。需要注意的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比较 容易接受好朋友的建议和意见,所以此类评价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和 坦诚,因此应积极鼓励同伴关系良好的教师形成小型的学习共同 体。 (2)教育研讨 研讨通常是针对教师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开展i,i-ie。它 通过创设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快乐学习的平台,遵循“发现问题一 提出方案一试点实验一观点碰撞一全面推广”这种重点突破、由点 及面的“实践一评价一反思一再实践”的循环线路,能促进教师的 实践交流、思维碰撞及理念融会,体现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研讨活 动的形式有头脑风暴式、案例式、专题式、菜单式等各种形式,使评 价渗透到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极好的作用。 (3)家长参与 教育是系统工程,不是幼儿园和教师单方面的工作,所以充分 挖掘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与之建立一种合作、对话、一致、互补的 关系,通过家长对教育的评价反思,逐步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 教育观念,提升教养水平,使家庭明确并分担自己的教育责任,真正 帮助幼儿园携手共同担负起教育的任务,从而引导幼儿全面和谐发 展。因此,我们不可忽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家长参与教育评价也有他的局限性,如他更关注自己孩 子个体的发展,而忽视儿童群体的普遍发展。同时,家长可能会被一 些儿童表面的短期发展所牵制,提出一些诸如写字、学算术等违背 儿童发展规律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引导。 (4)园长听课、专家或检查部门教育指导和督察 园长听课或请专家指导或有关部门对教师进行例行教育检查 是幼儿园中开展教师评价最通用和直接的方法,是无法回避的现 状。此类督察,可能存在单向评价的倾向,但督察者作为教育主管人 员或专业研究人员通常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从更高的政策层面 和理念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是教师反思自己教育观念和行为很好 1.充实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理论是实践的支撑。长久以来,幼儿园教师重视实际操作而忽 视理论的提高。在反思评价中,教师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作出 判断,就必须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依据,因此能比较自觉地去学习教 育理论理论。同时,在对每一领域的活动进行反思时,也促使教师要 对该领域的一些概念、原理、现象进行学习,从而逐步把握知识的体 系和概念的结构,形成缜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会对领 域的前沿理论的进展和最新动态更为关 ii,,从而更快提升专业素 养。”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巧,优化了教师的教育行为 娴熟地运用教学技巧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适宜的教育、 行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技巧的运用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 节。如导人时采用什么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运用什么教具有利 于儿童形成表象,怎样的教学结构更能让幼儿感受学习的过程。怎 样的问题更具有启发性,更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等等。而适宜 的教育行为则要通过不断反思、尝试,将不适宜的逐步修改,慢慢地 把适宜行为从非自觉地变为自觉地而稳固下来才行。通过反思性评 价,能让教师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分析,发现和观察到许多以前没有 关注到的问题,思考很多本来以为没多大关系的原因,在反复实践 中学到很多的教学技巧,也使自己的行为表现得更专业。 3.确立了教师的专业情意,提高了教师的人格水平 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如何看待教育 的对象、如何对对象实施教育等。人格水平则是教师人文基本素质 的体现。反思性评价比较单纯地从提高教师专业的角度出发。对教 师的奖金、升职、竞争并不构成威胁,相反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 此,教师逐步形成一种比较平和的 i5态,远离欺上瞒下、急功近利的 Ii,态,而是把精力充分投注到关注儿童发展和自己业务成长上来, 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了较深的专业情意。同时,在同伴互 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也在不 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形成民主、开放、自信、乐观的人格 和灵魂。 五、思考 教育评价的内容和途径有很多,教师反思性评价只是其中的一 小部分。有时候反思性评价会被其他评价所淹没。 反思性评价的推广运用需要参与的教师和园长都具有更民主、 更开放、更宽容、更平和的心态。任何一方的态度都会严重影响另一 方的情绪情感,干扰评价的客观公正。 反思性评价更适合有上进 IL,、责任心的教师。 参考文献: f1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n版社,1998. 【2 学惠.教学自我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9(4). 【3】『旦明.组织中个体寻求反馈行为的研究.理学动态.1999. 【4】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n版社,1998. 【5】爱莉诺・达克沃斯.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解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6】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戚业国.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1. 【7】邓威,夏桂廉编译.美国中小学的优质教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oo1. 【8】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教育科学}n版社,2004.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