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桂林高级中学

来源:画鸵萌宠网
广西桂林高级中学

07——08学年高二年级期末试卷

政 治

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一、 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①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④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可以被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据此回答第4—5题。 4、下列关于哲学的正确表述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人们对整个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的学说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D.哲学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的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

A.哲学社会科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B.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C.哲学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条哲学格言表明

① 人类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③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 ④每个人都可以正确认识一切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

1

A.片面地看问题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D.不实事求是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指出:“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因为( )

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B.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9、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10、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

A.鬼神是人们主观创造出来的 B.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机能

11、科学的发展观,是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等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这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D规律具有客观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源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4。国务院提出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据此回答

12、从哲学上看,正确处理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 A.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B.承认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承认矛盾具有普遍性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13、近年来,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兴起,学生可以不去学校,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和教师交流,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联系具有客观性 D.意识具有能动性

14、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下列观点违背这一根本思想的一组是 (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生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就是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2

15、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 16、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宋国有人卖酒,质量很好,量也充足,待客殷勤,而且还很会做广告,他将酒旗挂得老高,诚心诚意地希望有人去买酒。由于他有条恶狗在店门口,酒都变酸了也无人光顾。据此回答 17、宋人卖酒的故事从哲学上反映了(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关键性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8、漫画反映的现象,从哲学上看( ) A.体现了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的阻碍作用

B.重视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

C.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D.侵犯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也是乘法定律

19、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说明 ( ) A在实践中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B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相互矛盾的真理

C人们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因而人们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已没有东部、西部之分”。据此回答20-22题。

20、上述材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②把握事物的联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③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④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许多专家指出,西部开发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以

3

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一时的发展。这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物质的 2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这句话表明 ( )

A、哲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矛盾的

B、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前进方向是一致的 C、哲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阶级性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是全人类的哲学。 23、“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动力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二、不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不给分,少选得1分,每题3分)

25、2005年11月11日晚,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活动,并发布了由5个拟人化娃娃形象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如图)。五个福娃形象的诞生,表达了人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福娃”,说明意识有时不一定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创新和发展离不开继承

C、所有的艺术创新的形象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原型 D、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客观事物

26、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寻找新能源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乙醇汽油技术日趋成熟。2006年1月1日,苏北五市各加油站全部销售车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由小麦、玉米和汽油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工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燃料。以上材料表明

4

A.我们做任何事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就不要上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的具体联系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D.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创造规律 27、《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这是因为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D、人们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无系统,应当具有系统的世界观知识 2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解放思想D、群众路线 29、、右图漫画中的推销者

A.没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B.忽视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C.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D.夸大了客观的作用

30、“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 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31、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重的先落地,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学说是错误的。这一事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一定是错误的认识

32、摩根斯坦得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绝对不能小看中国经济放慢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他说,如果中国经济“打喷嚏”,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可能“感冒”。这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C、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5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3、材料一: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

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我们面临人口、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

材料二: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的就是要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政府,更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最大的浪费往往产生于管理的失误,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推进体制创新,这对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34、“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会变质。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用唯物论知识回答: (1)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如何?

6

四、辨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5、背景材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辨题:细节决定成败。

36、背景材料:2003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

辨题:来自实践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并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7

五、论述题(本题14分)

37.在一次讨论会上,同学们就“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甲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对不对,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又要看它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

乙说:我们倡导“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因此方针政策对不对,只看是否符合国情即可。如果再用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就是本本主义,唯心主义。

丙说:马克思主义是很重要,“只惟实”是不全面的,应该先惟实,再惟书。

请分别运用哲学原理评三个人的观点,并联系实际作出正确的结论

高二期中考试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B 5、D 6、B 7、D 8、B 9、B 10、C 11A 12D 13B 14D 15C 16A 17D 18C 19B 20A 8

21C 22B 23D 24D 25BCD 26BC 27BC 28ABD 29AC 30CD 31AC 32A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3、材料一: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我们面临人口、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

材料二: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的就是要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政府,更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最大的浪费往往产生于管理的失误,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推进体制创新,这对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①针对我们面临的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要求,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

②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政府以及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推进体制创新等,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

③开展资源节约、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4分

34、“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会变质。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用唯物论知识回答: (1)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9

(2)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如何?

(1)理论依据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4分)

(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1分);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3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

四、辨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5、背景材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辨题:细节决定成败。

笼统地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片面的。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无法代替整体的功能,细节不可能决定成败。(3分)

(2)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的性能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着决定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关键的细节对事物的成败的确起着决定作用。(3分)

(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又要重视搞好局部,特别是关键的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3分)

10

36、背景材料:2003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

辨题:来自实践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并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3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而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3分

③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要指导实践成功,就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样才能指导实践不断取得成功。实践的成功,除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并按客观规律办事 3分 五、论述题 (本题14分)

37.在一次讨论会上,同学们就“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甲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对不对,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又要看它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

乙说:我们倡导“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因此方针政策对不对,只看是否符合国情即可。如果再用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就是本本主义,唯心主义。

丙说:马克思主义是很重要,“只惟实”是不全面的,应该先惟实,再惟

11

书。

请分别运用哲学原理评三个人的观点,并联系实际做出正确的结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的力量。2分

(2)甲的观点肯定了党的方针、政策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分)。但他认为党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这是教条主义思想。(2分)

乙的观点:认为党的方针、政策只要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只要在实践中检验取得成功,符合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2分)。但他认为用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就是本本主义,其错误在于只看到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分)。

丙的观点: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重要性,实际上是重视了精神的力量(2分)。但他把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完全割裂开来,是错误的(2分)。

(3)正确的结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两种作用不能同等并列,互相替代,又不能割裂开来。(3分)

从实际出发是根本性的,因此,必须“惟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意识的能动作用虽然是第二性的,但不可忽视。因此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12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