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比较与提升

来源:画鸵萌宠网


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比较与提升

将兰州市经济竞争力同西部11个省会城市利用2006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值,从而可以看出兰州市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并分析出制约兰州市经济竞争力提高的不利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标签: 经济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提升策略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比较、筛选,设置了一套评估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设定:兰州市经济竞争力=F(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潜力)。进而将兰州市经济竞争力同西部11个省会城市(除拉萨以外)利用2006年的数据进行评价与比较,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评估值,从而可以看出兰州市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并分析出制约兰州市经济竞争力提高的不利因素,继而提出提升策略与对策建议。指标体系详见表1。

一、计算运行过程

第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标准化数据输入SPSS软件运算,再用四次方最大法进行旋转,计算出结果如表2。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入6个主成分,发现它们所解释的信息已占到了总信息的94.418%,大于85%的标准,无疑所选主成分反映了大部分信息。

在输出的载荷矩阵表中,主成分1、2、5在各总量因素中载荷很大,解释为经济总量指标。其中主成分1主要在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中载荷较大,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实力因子;主成分2则在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中载荷较大,视为居民生活质量因子;主成分5在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等指标中所占比例较大,为城市经济开放度和政府职能因子。主成分3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中载荷突出,解释为经济结构指标。主成分4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中载荷较大,解释为经济潜力指标。主成分6在万元GDP能耗、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指标中载荷较大,解释为经济效益指标。

第二步:确定权重。,其中为特征值。

第三步:计算综合评价值。,其中为权重,为主成分值。

二、输出结果分析

从表3看,综合得分为正的城市有成都、重庆、呼和浩特和昆明,表明其经济竞争力居所选11个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这4个城市中,成都、重庆和昆明城市规模大、经济基础好,同时他们的社会经济体系、结构也比较协调、完整,加之优惠的政策措施,使得其综合的经济竞争力较强,在西部城市中独领风骚;而呼和浩特是国家能源重工业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实力,加之近几年来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运行良好,确立了其在西部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的领先地位。其余7个城市综合得分为负,表明它们的经济竞争力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城市地处西部边缘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资源难于勘探和开发、生态环境恶劣、加之产业结构长期得不到调整等诸多方面,成为制约这些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可以看到,兰州市的综合排名位居倒数第一,排名靠后虽然有很多原因,但从后面的分析知道,其中之一在于兰州市涉及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中优少劣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主要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效益质量依然欠佳等。

纵然兰州市的经济竞争力相较其他城市略显劣势,然而,从分别表示总量、结构、效益和潜力因素的单个主成分的排名来看,兰州市的个别经济因子也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预示着兰州市经济发展的潜力,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经济竞争力不能只用任何一个经济指标完全代替,它是多项经济指标的综合。

三、兰州市经济竞争力总体评述

从兰州市经济竞争力及其4个二级指标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的排位变化,可以判断2006年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劣势指标数量远远大于中势和优势指标的总和。虽然近些年来每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上升趋势,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依然略显劣势,从而决定了兰州市经济竞争力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的明显劣势地位。

1.兰州市经济竞争力二级指标概要分析

兰州经济竞争力及其4个二级指标在西部11省会城市中的排位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1)2006年兰州市经济竞争力排位处于第十一位,表明其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2)从指标所处的区位来看,4个二级指标中,除了经济效益竞争力处于上游区,经济潜力竞争力处于中游区,其他2个均处于下游区。再从经济总量竞争力的3个方面看,兰州市经济开放和政府竞争力、居民生活质量竞争力也处于中游区,但是经济实力来却处于下游区。(3)从图形变化看,4个指标发展很不平衡,并且有扩大的态势。(4)从4个指标相对于经济竞争力排位的波动趋势看,均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按波动大小依次分别为经济效益竞争力,经济潜力竞争力,经济总量竞争力和经济结构竞争力。其中,总量竞争力中的三个方面波动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

2.兰州市经济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32个三级指标中,优势指标有5个,占指标总数的15.6%;中势指标有18个,占指标总数的56.3%;劣势指标有9个,占指标总数的28.1%;优势指标远远小于劣势指标的数量和比重。反映到二级指标上来,优势和中势指标就各只有1个,势指标有2个,分别占二级指标总数的50%。所以,无论从三级还是二级指标来看,兰州市由于优势指标数量远远不抵劣势指标的数量,致使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综合排位在评价期内处于下游区。

四、提升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发展路线

以兰州市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经济竞争力的优、中、劣势指标为依据,我们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市经济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发展路线。

一是增优扩优。二级指标中的经济效益因子是兰州市的优势指标,也是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所在,要注意做好这部分指标的培育、扶持和发展工作,尤其是在兰州市中小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培养这块要做好工作。中势指标中有一部分指标上升幅度很大,这其中大部分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开放和政府职能的一些指标,要对这部分指标进行精心培育,使之尽快发展成为优势指标。二是减劣。兰州市经济竞争力的二级指标中有2个指标是劣势指标,是兰州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中的“短板”,对兰州市经济竞争力上升产生了消极影响,不仅制约着竞争优势的形成,而且还对其他上升指标的上升动力产生了抵消作用。要通过帮助这些指标的减缓降速和止降回升,着力改善这些指标的劣势地位。三是发挥后发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就全国甚至仅仅就西部而言,兰州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等新形势下,兰州市要想摆脱落后的面貌,增强自己的城市经济竞争力,就要发挥后发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添锦: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总述.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5期

[2]赵海莉:西部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05年5月

[3]侯景新 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北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