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字第一课 词和词组的书写(1)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词和词组的书写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词和词组的书写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词和词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词和词组的写法
(1)什么叫“词”?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词和词组的写法。
(5)教师讲解:汉字笔画有繁有简,形状各异,在书写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像“小巷”一词,笔画一个字简,一个字繁,笔画少的字不要写得过于小,而笔画多的字也不能写得太大。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山峰”和“田野”,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词组”
(1)什么叫“词组”?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胸膛”
(4)学生观察分析词组的写法。
(5)教师讲解:像“胸膛”这样笔画比较多的词要写得大小匀称,就得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和笔画的衔接。
(6)出示“心惊肉跳”和“絮絮低语”,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7)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钢笔字第二课 词和词组的书写(2)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词和词组的书写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词和词组的书写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词和词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字形长宽不一的词组的写法 (1)出示“月球”一词。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分析词和词组的写法
(3)教师讲解:像“月球”这样的词,字形一个较长,另一个方正,应该按字的自然形状书写,不可将长形的字写扁了。
(4)出示“中国”和“了解”等词,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5)教师示范书写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
(1)出示“毅然”一词。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分析撇点笔画较多的词组的写法
(3)教师讲解:像“毅然”这样的词,撇、点等笔画较多,书写时应该注意相同笔画的变化,避免平行和雷同。
(4)出示“中国”和“了解”等词,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5)教师示范书写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书法文化常识(一)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毛笔书写中两种运笔方式。讲解什么叫中锋,什么叫侧锋,并进行示范。
四、练习
1 写一写:(1)先仔细观察,再照样子写一写。
钢笔字第三课 语句的书写(1)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语句的书写特点; 2.通过练习,把语句书写的正确、连贯、协调。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 新授
1.讲解语句的书写
(1)出示作品,引导欣赏。 (2)组织观察总结写法 (3)学生交流。
(4)教师讲解:句子中的字要前后连贯,前后不连贯就成了呆板的死
行。
要首尾连贯,关键在于上下笔要承接。 (5)出示范句,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6)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 (7)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1)先仔细观察,再照样子写一写。 (2)对照范例,临写下面的句子。 2.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钢笔字第四课 语句的书写(2)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语句的书写特点; 2.通过练习,把语句书写的正确、连贯、协调。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新授 1.讲解语句的书写
(1)出示作品,指导欣赏。(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的山峦河流、动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2)组织观察,总结写法 (3)学生交流。
(4)教师讲解:A.书写句子时,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该看准一句,接连不停的写。这样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 B.标点符号占一格,但不能写得太大。字不能出格或出线。
(5)试着把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写下来 (6)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 (7)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书法文化常识(二)谈谈背临的方法
教师讲解:临写是指将字帖放在面前,照着字帖写字,这种方法也叫对临。背临最好是先易后难,在背临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字没有写好,可紧接着再写同一个字。
四、练习
1.写一写:(1)先仔细观察,再照样子写一写。 (2)对照范例,临写下面的句子 2.想一想。 五 小结:
钢笔字第五课 段落的书写(一)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段落的书写特点; 2.通过练习,把段落书写的连贯、协调,首尾照应。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新授 1.讲解段落的书写
(1)出示作品,引导欣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2)组织观察,总结写法 (3)学生小组交流。
(4)教师讲解:段落起首前要空两格。注意每行起首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段落首尾要注意呼应。
段尾的留白要和整段布局协调。
(5)出示范句,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6)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一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相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7)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1)我能照样子临写下面的句子。
(2)注意笔画之间的联系,照样子写下来。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钢笔字第六课 段落的书写(二)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段落的书写特点;
2.通过练习,把段落书写的连贯、协调,要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 新授
1.讲解语句的书写
(1)出示作品,指导欣赏。(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2)组织观察,总结写法 (3)学生交流。
(4)教师讲解:段落书写要一气呵成,时写时停,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字形的优美,线条的神韵,大都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出来的。
(5)试着把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写下来
(6)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书法文化常识(二)谈谈背临的方法
教师讲解:摩崖石刻《西狭颂》。《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被称之为“汉三颂”。
四、练习
1.写一写:(1)认真读一读,再写下来。 (2)对照范例,临写下面的句子。 2.想一想。
五、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补充资料:汉三颂”: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并称为“汉三颂”,为汉代著名的摩崖石刻。
《西狭颂》达到了一种非常高妙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温柔敦厚”、“中和为美”的生动体现。日本人视《西狭颂》为“隶书的典范”、“汉隶的正宗”,这是因为《西狭颂》一反当时通俗流行隶书的扁宽结构,依然坚持和保留了作为汉代人思想与审美偏好的方正古朴书体。《西狭颂》虽为隶书,但其结构不仅保留性地融入了篆体圆通古劲的韵致,而且也已经显露出稳健方正的楷书造型。正是由于其书体隶中有篆,隶中见楷的特色,故而其书体便自然呈现出势方意圆、雄强疏宕的审美特征。篆法、隶意、楷型相参并存,谐和相生,书体方正平稳,静穆虚和,忠实地记录和展现了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楷嬗变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全过程。《西狭颂》在汉字演进史和书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正集中地体现在这一点上。
《石门颂》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其出”。
《郙阁颂》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 ——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
毛笔字第一课 上宽下窄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上宽下窄字形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上宽下窄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宽下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茵、眷、举、幸、量、童等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临写上宽下窄、以上覆下的字,要注意以上部的开阔笔绰覆盖下部,同时也要体会以下部的紧凑平稳来支撑上部;上部是撇捺时,要尽量张开,左右均衡,像大鹏展翅一样。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写上宽下窄、上短下长的字,上部的横要尽量舒展伸张,上下部之间的重心要对应。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写上宽下窄、上长下短的字,主题部分在上部,所占比例较大,要注意上下紧凑、平衡稳定。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亭”和“势”“枣”,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二课 上窄下宽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上窄下宽字形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上窄下宽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窄下宽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辈、景、芳、婴等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写上窄下宽、上短下长的字,主体部分在下部,上部收敛,下部舒展,注意上下重心对应,不可偏离。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写上窄下宽、上长下短的字,主体部分在上部,下部的偏旁起承载作用,取势略宽。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写上窄下宽、上小下大的字,下半部分要分而不散、搭配合理,并且横向略宽于字头。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落”和“羡”“蕴”,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三课 上下相当 上下重叠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相当、上下重叠型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上下相当、上下重叠形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上下相当、上下重叠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相当、上下重叠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下相当”
(1)什么叫“上下相当”?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男、泉、坚、贤、学、皆等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下相当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写上下相当、宽窄也大致相当的字,上下之间中心要对应。 (二)写上下长短大致相当,但取势上宽下窄的字,下半部分要书写在纵向中心位置上,才能上下协调稳定。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下重叠”
(1)什么叫“上下重叠”?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出、昌、炎等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下重叠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写上下重叠、结构相同的字,应上部收敛,下部舒展,上小下大,以下托上。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四课 上繁下简 上简下繁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繁下简、上简下繁型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上繁下简、上简下繁形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上繁下简、上简下繁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繁下简、上简下繁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繁下简”
(1)什么叫“上繁下简”?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卓、契、桑等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繁下简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写上繁下简的字,上部的笔画要细而紧密,下部的笔画可以相对舒展些,以免头重脚轻。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简下繁”
(1)什么叫“上简下繁”?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落、宿、素等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简下繁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写上简下繁的字,上部的笔画要粗重厚实些,不能松散无力,下部的笔画则细而紧密,使上下搭配匀称。
(二)无论是上繁下简的字还是上简下繁的字,书写时都要注意笔画的疏密变化、穿插得当,使上下协调匀称。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五课 上中下相等 上中短下部长 上下短中间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中下相等、上中短下部长、上下短中间长型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上中下相等、上中短下部长、上下短中间长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上中下相等、上中短下部长、上下短中间长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中下相等、上中短下部长、上下短中间长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中下相等”
(1)什么叫“上中下相等”?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急、草、莫等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中下相等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写上中下长短基本相等且上不下部稍宽的字,中间部分要适当收紧,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中短下部长” (1)出示例字:荣、蔑、宽等字
(2)学生观察分析上中短下部长型字的写法。
(3)教师讲解:写上中短下部长的字,要注意字头和中间部分的间距相对较为紧密,而字底则较为舒展开阔。 (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3.讲解“上下短中间长” (1)出示例字:葱、塞、蒸等字
(2)学生观察分析上下短中间长型字的写法。
(3)教师讲解:写上下短中间长的字,上部字头和下部字底要宽扁些,上下两部分约占字长度的五分之三,中间部分稍长,约占字长度的五分之二。
(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师讲解:略说魏碑 四、练习
五、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六课 上下长中间短 上中窄下部宽 上下窄中间宽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长中间短、上中窄下部宽、上下窄中间宽型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上下长中间短、上中窄下部宽、上下窄中间宽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板书课题:上下长中间短 上中窄下部宽 上下窄中间宽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长中间短、上中窄下部宽、上下窄中间宽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讲解“上下长中间短”字形的字
(1)什么叫“上下长中间短”?让学生回答。 (2)出示例字:奔、牵、晕等字
(3)学生观察分析“上下长中间短”型字的写法。
(4)教师讲解:写上下长中间短,字头和字底分别比中间部分长些,各占字的五分之二,中间部分只占五分之一。
(5)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中窄下部宽”字形的字 (1)出示例字:尊、鼻、怠等字
(2)学生观察分析“上中窄下部宽”型字的写法。
(3)教师讲解:写上中窄下部宽的字,字头和中间部分要比字底窄些。 (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3.讲解“上下窄中间宽”字形的字 (1)出示例字:崇、赛、普等字
(2)学生观察分析“上下窄中间宽”型字的写法。
(3)教师讲解:写上下窄中间宽的字,字头和字底要比中间部分窄,各部分要相互协调,上下呼应。 (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七课 两面包围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两面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知道半包围结构的字由两面包围和三面包围两种情况 4.会写这两面包围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半包围结构
2.半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1 两面包围;2 三面包围。
3.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两面包围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新授
1.讲解两面包围字的写法
(1)讲解“两面包围”的概念和“半包围结构”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面包围”型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3)教师讲解:两面包围结构分为:左下包围、左上包围、右上包围,在书写时,被包围的部分要写的紧凑些,并向中心靠拢,使得整体平稳。
2.左下包围结构的字: ①出示例字:边、越、建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左上包围结构的字: ①出示例字:府、唐、原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④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4.右上包围结构的字: ①出示例字:府、唐、原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④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1、想一想;2、写一写;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八课 三面包围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三面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知道半包围结构的字由两面包围和三面包围两种情况 4.会写这三面包围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三面包围
2.复习上节课内容:半包围结构分为两面包围和三面包围两种类型。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面包围的半包围结构的字,今天我们学习三面包围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新授
1.讲解三面包围字的写法 (1)讲解“三面包围”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三面包围”型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3)教师讲解三面包围的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上包下结构的字: ①出示例字:同、风、周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写上包下结构的字,要先外后内,外框上沿大致持平,下面的左右两脚稍开。被包围的部分应往上靠,不要下垂至两脚。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下包上结构的字: ①出示例字:凶、函、幽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写下包上结构的字,外框的竖画要粗短而有力,被包围的部分要向下靠,才能重心平稳。
④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4.左包右结构的字: ①出示例字:巨、匠、臣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写左包右的字,被包围部分要居中。 ④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1、想一想;2、写一写;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九课 四面包围 品字结构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和品字结构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全包围结构和品字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四面包围 品字结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包围结构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全包围结构的字和品字结构的字。
二 新授
1.讲解四面包围字的写法
(1)讲解“四面包围”的概念,引导学生知道四面包围结构又称“全包围结构”。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四面包围”型结构的字的写法。
(3)出示示意图
(4)出示例字:因、回、国、图、围、固
(5)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四面包围又称“全包围结构”。这类字通常为大口框四面包围。书写时外框不宜过大。被包围的部分要写的匀称、饱满、居中,要处理好与外框相接处的笔画。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品字结构的字:
(1)讲解“品字结构”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品字”型结构的字的写法。 (3)出示示意图
(4)出示例字:森、品、淼
(5)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品字结构的字容易写散,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呼应,上面部分要居中,下面部分要齐平,像等边三角形一样,结构稳定,重心平稳。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1、想一想;2、写一写;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毛笔字第十课 综合练习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稳,还要做到方正变化;
2.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板书课题 综合练习
2.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一)重心平稳
1.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但不论字形怎样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
2.做到重心平稳的方法:
(1)横平竖直: A.出示例字:鲁、遇、鹤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重”字。 (2)左右平衡:A 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坚”字。 3.上下对正方法同上
4.位置适当方法同上 5.把握斜度方法同上 6.夸张主笔方法同上 (二)方正变化
1.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对称,稳定平衡,初学写字的人常常将这类字写得呆板无精神。这需要对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使字显得生动美观。
2.做到方正变化的方法:
(1)长短变化 (2)正斜变化
(3)主次分明方法同上 (4) 部件伸缩方法同上
(5) 围当留缺方法同上 (6)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综合练习课 集字练习
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字?以及集字的意义。 继续进行书写训练。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投影、录音机、磁带。 名家字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回顾上节课内容:疏密要得当。 引入新课:出示名家字帖,学生欣赏。 板书课题:集字练习。 二、了解集字。 什么是集字?
一般是名家书写的字组成所需要的词、句或篇章。 为什么要练习集字?
练习集字既能学习字的写法,也可从中受到教育。
知识延伸:平时喜欢哪些书法作品,你喜欢什么名言警句?想写成一幅作品吗?
三、集字练习:
师示范书写:知 不 足 好 学
学生观察,找出每字的书写要领。
如:“知”:左部长,右部偏下,左部横的收笔相齐。 “不”:笔画稍重,撇点相称。
“足”:口的位置在上部要正。撇捺舒展。 “好”:右部比左部稍长,横左伸右缩。 “学”:上部较宽,下部较窄。弯钩稍偏右。 四、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作品展评:把以上字连起来投影,学生评议。 学生继续练习:注意每字的安排。 五、优秀作品展示。
作业:完成“满、招、损”,“谦、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