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 )个,其中( )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 )的话,写( )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 )和( )。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 )和(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1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2
④学生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10、阅读教学过程是:(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20分)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
6、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 四、简答(10分,每小题5分)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3
2、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五、论述(10分)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答案
一、
1、交际 工具性 人文性
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素养 3、1600 800 2500 1600 3000 2500 4、自己想说的 想象中的 认 识 感 想 5、见闻 感受 想象
二、 B、C 、 B 、2 、D、 A 、 D、 C 、D、 D 三、√√√××× ×√× ×
四、
1、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