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呼和浩特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来源:画鸵萌宠网
呼和浩特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8题;共36分)

1. (2分) 如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 )

A . N2和H2 B . 催化剂 C . NH3 D . H2

2. (2分) (2017·合肥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且正确的是( ) 选项 A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 , 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氧化性:Br2>I2 紫色 B 常温下,打磨后的铝片放入HNO3中,无明显现象 常温下,铝不与浓HNO3反应 C 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先滴加KCl溶液,再滴加KI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Ksp(AgCl)>Ksp(AgI) 现黄色沉淀 D 用pH计测定NaF溶液和CH3COONa溶液可知:pH(NaF)<pH(CH3COONa) A . A B . B C . C D . D

第 1 页 共 17 页

操作和现象 结论 酸性:HF>CH3COOH 3. (2分) 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 HF+H2O⇌H3O++F﹣

B . NaHCO3=Na++HCO3﹣ , HCO3﹣⇌H++CO32﹣ C . Ag2S(s)⇌2Ag+(aq)+S2﹣(aq) D . S2﹣+2H2O⇌H2S+2OH﹣

4. (2分) (2020高一上·荆州期末)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 . 2NaOH+H2SO4=Na2SO4+2H2O B . Ba(OH)2+H2SO4=BaSO4↓+2H2O C . Ca(OH)2+2HNO3=Ca(NO3)2+2H2O D . KOH+HCl=KCl+H2O

5. (2分) (2017高一上·北京期中) 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Na+、HCO3-、SO42-、Br- B . Cu2+、NO3-、Cl-、SO42- C . H+、Cl-、K+、CO32- D . K+、Mg2+、SO42-、OH-

6. (2分) (2017高一上·石河子期末)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可用装置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第 2 页 共 17 页

B . 可用装置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 . 可用装置从海水中蒸馏得到淡水

D . 可用装置把胶体粒子从分散系中分离出来

7. (2分) (2018高一上·朝阳期末)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1 mol Cl2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1NA B . 3.4 g NH3含有的分子数为0.2NA

C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 . 100 mL 0.1 mol/L的Na2SO4溶液中,Na+数为0.01 NA

8. (2分) 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作为支链的烷烃有( ) A . 3种 B . 4种 C . 5种 D . 6种

9. (2分) (2016高三上·咸阳期中) 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 3 页 共 17 页

A . 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 4NO+6H2O

B . 液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氨泄漏 C . 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1

D . 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10. (2分) (2015高一上·上饶月考) 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备:Fe2O3+3Na2O2 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 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 在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D . 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电子转移

11.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期中) 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c(NH4+)=c(SO42﹣) B . c(NH4+)>c(SO42﹣) C . c(NH4+)<c(SO42﹣)

D . c(OH﹣)+c(SO42﹣)=c(H+)+c(NH4+)

12. (2分) (2016高一上·安徽期中) 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Zn2++2OH﹣═Zn(OH)2↓ ZnCO3+2NaOH═Zn(OH)2↓+Na2CO3

B . Ba2++SO ═BaSO4↓ Ba(OH)2+H2SO4═BaSO4↓+2H2O C . Ag++Cl﹣═AgCl↓ AgNO3+KCl═AgCl↓+KNO3 D . Cu+2Ag+═Cu2++2Ag Cu+2AgCl═CuCl2+2Ag

13. (2分) (2018高一下·烟台开学考) 下列由于物质的漂白性而导致溶液褪色的是( )

第 4 页 共 17 页

①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将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溶液褪色 ③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红色褪去

④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紫色褪去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④

14. (2分) 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5. (2分) (2017高二上·西安期末) 已知反应:①H2O(g)═H2O(l)△H=﹣44kJ•mol﹣1

②H2(g)+ O2(g)═H2O(g)△H=﹣241.8kJ•mol﹣1

若标准状况下2.24L的H2恰好与足量O2反应生成H2O(l),则整个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 A . 28.58kJ B . 24.18kJ C . 57.16kJ

第 5 页 共 17 页

D . 48.36kJ

16. (2分) (2017高二上·武邑期中) 温度为T时,向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B(g)⇌C(s)+xD(g)△H>0,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在前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B)=0.15mol/(L•min)

B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C . 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 反应至15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降低温度

17. (2分) 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 . 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 . 每生成1 mol O2 , 有44 g CO2被还原

D . a电极的反应为:3CO2 + 16H+-18e-= C3H8O+4H2O

第 6 页 共 17 页

18. (2分) 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50mL1mol/L的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mol/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根据图象判断,镁铝合金与50mL1mol/L的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 . c值越大,合金中Mg的含量越高 C . b值越大,合金中Al的含量越高

D . 假设a=25,整个反应过程中,主要发生了6个离子反应

二、 必考题 (共4题;共30分)

19. (7分) (2015高三上·庄河开学考) 已知A,B,C,D四种强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且互不重复:Ba2+、H+、Na+、NH4+、CO32﹣、NO3﹣、SO42﹣、OH﹣ . 已知:①A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D吸收,而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②向A或D中滴入C,均有白色沉淀产生.另有晶体E的摩尔质量为474g/mol,可用于自来水的净水剂.试判断:

(1) 晶体E的名称为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E可用作净水剂的原理________. (2) 写出A、B、C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 写出A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 将200mL0.5mol/L的B溶液加入到150mL0.2mol/L的E溶液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质量为________ g. 20. (8分) (2018·临沂模拟) 工业上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还含有一定量的Zn、Fe、SiO2、CaO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流程如下:

(1) 请写出一种能提高“酸浸”速率的措施:________;滤渣I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第 7 页 共 17 页

(2) 除铁时,控制不同的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滤渣II。已知滤渣II的成分与温度、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若控制温度40℃、pH=8,则滤渣II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控制温度80℃、pH=2,可得到黄铁矾钠[Na2Fe6(SO4)4(OH)12](图中阴影部分),写出生成黄铁矾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 已知除铁后所得100 mL溶液中c(Ca2+)=0.01mol·L-1,加入100 mL NH4F溶液,使Ca2+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Ca2+)=1×10-5 mol·L-1,则所加c(NH4F)=________mol·L-1。[已知Ksp(CaF2)=5.29×10-9]

(4) 加入有机萃取剂的作用是________。

(5) 某化学镀镍试剂的化学式为MxNi(SO4)y(M为+1价阳离子,Ni为+2价,x、y均为正整数)。为测定该镀镍试剂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I.称量28.7g镀镍试剂,配制100 mL溶液A;

Ⅱ.准确量取10.00 mL溶液A,用0.40 mol·L-1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消耗EDTA标准溶液25.00mL;

Ⅲ.另取10.00 mL溶液A,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4.66g。

①配制100 mL镀镍试剂时,需要的仪器除药匙、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 ②该镀镍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 (8分) (2017·山西模拟) 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氧化钴的流程如图1:

第 8 页 共 17 页

(1)

溶解: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________;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

氧化: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 已知: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3H2O. 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3[Fe(CN)6]4﹣═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KSCN溶液)

(3)

除铁: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

沉淀: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洗涤,洗涤的操作是________. (5)

溶解: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________.

第 9 页 共 17 页

(6)

灼烧:准确称取所得CoC2O4 1.470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0.830g氧化钴,写出氧化钴的化学式________. 22. (7分) (2016高二上·铜仁期中)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g)+H2O (g)⇌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K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________(填序号)

①一定不变 ②一定减小 ③可能增大 ④增大、减小、不变皆有可能 (2)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逆(H2)=v正(H2O) (d)c(CO)=c(CO2)

(3) 将不同量的CO (g) 和H2O (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 (g)+H2O (g)⇌CO2(g)+H2(g),得到如表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H2O A B C 650 900 1000 2 1 1 CO 4 2 2 平衡量/mol CO2 1.6 0.4 c CO 2.4 1.6 d 5 3 t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700 1.7 800 1.1 830 1.0 1000 0.6 1200 0.4 第 10 页 共 17 页

①实验B中平衡时H2O (g)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②通过计算可知,CO的转化率实验A________ 实验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若实验C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t________3(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 选考题 (共3题;共18分)

23. (3分) (2015高一下·深圳期中)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不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 KMnO4溶液 B . NaClO溶液 C . 饱和NaHCO3溶液 D . 饱和Na2CO3溶液

24. (7分) (2015高三上·泰兴期中) “无论从经济的发展还是人类的进步而言,合成氨的发明都是本世纪科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图1是与NH3相关的工业过程示意图.

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90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2H2(g)+O2(g)═2H2O(g)△H=﹣571.6kJ•mol﹣1

(1) 请写出CH4(g)与O2(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 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H2和CO2的分离.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第 11 页 共 17 页

a.在加压条件下用水吸收CO2 b.用NaOH溶液吸收CO2 c.加压,使CO2液化 (3) 合成尿素的反应是分作两步进行的:

①CO2(g)+2NH3(g)═H2NCOONH4(aq) (氨基甲酸铵)△H=﹣159.47kJ•mol﹣1 ②H2NCOONH4(aq)═CO(NH2)2(aq)+H2O(l)△H=﹢28.49kJ•mol﹣1

在生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获得尿素的产量与压强和n(NH3):n(CO2)的关系如图2所示.生产过程中n(NH3):n(CO2)的最佳配比为________,而实际生产条件下,往往使n(NH3):n(CO2)≥3,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在得到的尿素溶液中会含有少量的氨基甲酸铵,除去这种杂质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4) 将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逐级氧化吸收转化为硝酸,另一部分又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若HNO3与NH3的反应是完全的,有标准状况下50LNH3经上述反应过程生成84g NH4NO3.则NH3逐级转化为HNO3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5. (8分) 有A、B、C、D、E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A、C、B属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s电子总数等于p电子总数的2倍;B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不成对的电子;D能与B形成的化合物D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1:1;E原子的M能层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请完成下列问题:

(1) A、B、C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 DB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DB3分子中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3) C的氢化物晶体中,含有的作用力方式有________

(4) A、C可形成一种熔点比金刚石还高的化合物,已知该化合物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且只含σ 键,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 E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 ①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②E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是体心立方堆积,晶胞中E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实验测得E晶体的密度为ρg/cm3,设 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晶胞边长为________.

四、 选考题【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共1题;共6分)

26. (6分) (2016高二上·蕉岭开学考) 以下为三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第 12 页 共 17 页

A 其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B 比例模型为: C 沼气主要成分 (1) A结构简式是________.该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中,与高锰酸钾溶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类型);与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当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质量增加2.8g时,生成物的质量为________.

(2) 工业上,B来源于煤干馏后的液态产物煤焦油.B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 C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二氯代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第 13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8题;共3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第 14 页 共 17 页

17-1、

18-1、

二、 必考题 (共4题;共30分)

19-1

19-2、

19-3、

19-4、

20-1、

20-2、

20-3、

20-4、

20-5、

21-1、

21-2、

第 15 页 共 17 页

21-3、

21-4、

21-5、

21-6、

22-1、

22-2、

22-3、

三、 选考题 (共3题;共18分)

23-1、

24-1、

24-2、

24-3、

24-4、

25-1、

第 16 页 共 17 页

25-2、

25-3、

25-4、

25-5、

四、 选考题【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共1题;共6分)

26-1、

26-2、

26-3、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