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含论证报告)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3级专生态农业技术业人

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生态农业技术 专业代码 510119 专业带头人 许乃霞 教 研 室 现代农业 二级院、系 生态环境 制定时间 2013-05-25

教务处制 2013年5月

1

2013级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10115)

一、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种类和足够的数量,而且要求有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性。但同时,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加上长期的化学农业和单一化生产方式,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业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将农业经济活动引导到生态合理的轨道上,以符合“四高”(即高产投比、高劳动生产率、高度商品化和高度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生态良性化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此外,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积极拓展农业的功能,建立、维护高效和谐的农业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的生产和生态效益,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在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和苏州市农业委员会的支持下,我院与苏州市绿色食品行业协会合作成立了苏绿学院,政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生态农业技术人才。生态农业技术专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发设置的新专业。

我院是一所具有105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院校,农学类专业(原农科,后更名为现代农艺,2005年后规范为作物生产技术)是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为了适应发达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要求,2010 年我院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下增设生态农业技术方向,2011年报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置生态农业技术新专业并招生,由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和管理。2011年12月,该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立项建设。

本方案是根据我省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特点,按照学院提出的校企联盟,深化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要求,在社会调研、专家论证、职业岗位分析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苏绿学院体制下的“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在苏绿学院平台上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展教学建设,合作实施教学过程,合作保障人才质量)研究制定的。

本方案由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带头人许乃霞主编,邱学林、束剑华、张仁贵、杨益花参加编写,苏绿学院生态农业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站长管永祥研究员和苏州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郁寅良研究员主审。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历者。 学 制: 全日制三年。

入学方式:(普高入学、普高注册、提前单招、对口单招)

三、专业定位

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现代生态农业企业,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根据现代生态农业企业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培养具有现代生态农业园区

2

的规划布局,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应用,农业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能在生态农业技术企业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产业面向

面向生态农业高端产业体系。目前,本专业已经在苏州的20多个优质农业企业、园区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基本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纵深合作,已经启动了围绕“五位一体”以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教师锻炼、人员互聘、就业创业等加强校企合作的园中校的建设。

(二)就业面向

从事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农业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鼓励应用所学知识开办生态农业企业,进行自主创业。

1、初始岗位

(1)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岗位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岗位;

(2)生态农业技术研发机构中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岗位;

(3)现代农业园区、大中型农业企业等单位中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生态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岗位;

(4)现代农业园区、大中型农业企业等单位中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技术指导服务等岗位;

2、发展岗位

(1)县乡两级农村及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机构的农业环境监测与管理岗位; (2)各类农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

(3)各类种子公司的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岗位; (4)应用所学知识开办生态农业企业,进行自主创业; (5)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岗位。

(三)职业岗位群 序号 1 职业岗位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与管理 典型工作任务 1、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 2、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管理 2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1、 无公害、绿色、有机1、大田作物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农产品的生产 技术 职业能力要求或职业资格证书 1、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技能 2、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管理技能 3

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岗位 2、 无公害、绿色、有机2、设施栽培作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申报认证 生产技术 3、 无公害、绿色、有机3、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申报农产品的管理 4、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 与认证技能 4、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流程的管理技能 5、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技术 3 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 1、循环农业技术 2、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 2、立体种养技术 3、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从事生态农业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必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与管理,农业生态修复与保护,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

(1)能够对生态农业园区进行简单规划布局;

(2)能够进行生态农业园区的种植制度和土壤耕作制度设计;

(3)能够知道我国的重要农业政策及主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与质量标准; (4)能够指导生态农业园区进行主要农作物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 (5)能够进行农产品产地和质量检测的基本操作; (6)能够指导开展农业生态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 2、方法能力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获取技能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具有查找、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资料,编制简单技术文件的能力; (4)具有制订合理工作计划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 (3)具有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4)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与合作共事能力; (5)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7)具有适应工作和环境变迁的能力。

五、课程结构体系比例

表1 课程学时学分结构表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 数(门) 11 学分 数 33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80 182 309 163 318 1138 348-408 32 1454-1514 1401 占总学时比例 64% 36% 65% 35% 22% 78% 约92% 约8% 约50% 约50% 1 公共基础课 592 2 职业基础课 10 29 472 3 职业核心课 11 66 1456 4 职业拓展课 10-12 20-24 380-440 5

合 计 42-44 148-152 2853--2913 六、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学分分配

(一)公共基础课(共33 学分)

1、入学教育(30学时,1学分,课程代码31156)

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基本要求以及主要学习课程等,初步了解专业情况,巩固专业思想;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养成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熟悉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感受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培养归属感。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2、军训与军事教育(84学时,3学分,课程代码31157 )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学习国防知识,培养国防意识;开展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遵章守纪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3、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39学时,3学分,课程代码30531)

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以及适应社会挑选的能力。以宪法、民法、婚姻法、刑法和经济法为基本讲授内容,培养学生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30581) 以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为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其实事

5

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精髓,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学生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5、大学生心理健康(26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30556)

以大学生心理的特点;什么是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心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心存远大理想,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精神。

6、形势与政策(30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31491、31492)

通过安排政治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党团活动、专题研讨、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7、体育与健康(96学时,3学分,课程代码31141、31142、31143)

以田径、球类和体育卫生知识为基本内容,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提高学生体质。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8、计算机应用基础(64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30526)

学习计算机键盘指法、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WINDOWS、WORD、EXCEL的基本操作,通过相应等级考试。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9、实用英语(103学时,8学分,课程代码31111、31112)

以词汇、句型和语法为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10、创业与就业指导(26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30567)

学习就业创业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家、地方关于就业创业的政策,学会为自己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就业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把握工作过程中的自我定位,提高业务往来中人际关系水平,提高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11、毕业教育(30学时,1学分,课程代码31158)

通过安排师生交流、新老学生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爱国爱校爱专业的情怀,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二)职业基础课( 29学分)

1、高等数学(64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30582)

主要内容为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重积分等。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2、植物与植物生理(52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10101)

主要学习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习性,以及植物生理活动规律等知识,掌握植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植物重要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6

3、土壤肥料(52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130402)

主要学习土壤的组成、性质及作物丰产的土肥条件以及土壤改良的方法;各种肥料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学会土壤肥料的分析、诊断、普查和配方施肥等技术。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4、农业气象(26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130520)

讲授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农业气象知识,服务于农业,使农业高产,达到稳定高产的方法,利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农业小气候。考核采用理论考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5、植物保护(64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130603)

讲授作物病害和虫害及植物检疫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和防治技术,使学生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考核采用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5.植物保护实训(30学时,1学分,课程代码130603-1)

主要进行掌握常用仪器和器具的使用方法;病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昆虫科以上分类的原理、方法和特征,检索表的制作与应用;植物病原真菌主要属的形态及分类方法;培养基的制作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等方法;根据形态特征准确快速地识别出害虫种类;根据症状特点准确快速地识别出病害种类等方面的实训。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6、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32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130404)

主要学习耕作制度、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连作,土壤养护与耕作等知识,培养进行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连作与土壤养护等方面的技术应用能力。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8、农业实验与统计(57学时,3学分,课程代码130406)

主要学习田间试验的原则、试验方案的设计、试验方案的实施与目标性状的测量,田间试验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等知识,以及开展农业实验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技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9、现代农业设施(57学时,3学分,课程代码10123)

主要学习农用温室大棚、喷滴灌、冷库和农机局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形成常用农业设施和常用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力。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10、农业技术指导(38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130416)

主要学习农业推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主要农业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培养农业技术指导的基本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三)职业核心课( 66 学分)

1、生态农业园区规划(52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130409)

主要学习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农业园区规划布局的能力。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2、农业生态工程技术(52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130410)

7

主要学习农业生态工程基本知识,以及复合种养立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氮磷生态拦截、循环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应用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3、作物栽培(128学时,8学分,课程代码130611)

学习稻、麦、玉米、油菜等主要大田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培养主要从事大田作物绿色有机生产的技术应用能力。该课程第三、四学期均为考试课程。

4、蔬菜栽培(96学时,6学分,课程代码10104)

学习主要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蔬菜栽培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培养从事主要蔬菜作物绿色有机生产的技术应用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5、绿色有机农产品管理(26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130313)

主要学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相关标准和主要生产技术要求,培养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农产品质量管理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6、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52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130414)

主要学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学习农产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检测技术,重点掌握农产品快速检测方法,培养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应用能力。该课程为考试课程。

7、种子产业化技术(90学时,6学分,课程代码130415)

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以及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事种子科研、生产、加工及管理的基本能力。该课程为考试课。

8、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31159)

通过课程教学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该课程采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形式进行考核。

9、顶岗实习(17周,510学时,17学分,课程代码30838)

到农业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掌握专业综合技能,培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该课程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10、毕业实习(12周,360课时,12学分,课程代码30873)

到农业企业进行毕业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该课程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11、毕业论文(30学时,1学分,课程代码30897)

结合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掌握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能。该课程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职业拓展课( 20-24 学分)

1、植物组织培养(76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10131)

8

主要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掌握组培在农业上(特别是植物脱毒、人工种子、种苗快繁等方面)的应用技术。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2、农机的使用与管理(38学时,4学分,课程代码30786)

讲授农业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各部零件的性能参数,及检测与维修技术。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农业机械的区域化、集团化运作的保障技术。考核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3、经济管理基础(26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31426)

主要讲授党和国家关于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农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掌握经济信息、经济预测以及农业技术经济的基本知识。考核采用理论考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4、创业就业教育专题(30学时,1学分,课程代码31497)

在1~4学期安排,通过听取创业就业辅导报告、专题调研、主题班会等形式安排,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和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5、专题讲座(30学时,1学分,课程代码30856)

1~4学期中每学期至少听取2次与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6、社会实践(60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30892)

利用暑假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社会服务,结合专业知识撰写调研报告,巩固专业思想,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该课程为考查课程。

8、公共选修课(120-150学时,8-12学分) 在第1-4学期内选修4-6门公选课程。

七、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2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学期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教学活动 1 理论教学 教学实习 顶岗、毕业实习 入学教育及军训 社会实践 毕业教育 复习考试 机动 学期总周数 13 3 1 1 18 2 16 1 1 1 19 9

3 19 1 1 21 4 13 1 1 15 5 18 18 1 1 20 6 14 14 1 1 1 17 合计

(二)专业方案中的校企合作课程及专业群职业基础共享平台课程 特色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 总学时 128 理论学时 64 实践学时 64 专业群职业基础共享平台课程 高等数学 植物与植物生理 土壤肥料 农业气象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实训 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农业实验与统计 现代农业设施 64 52 52 26 64 30 32 57 57 64 36 32 16 52 0 22 29 39 16 20 10 12 30 10 28 18 (园艺设施) 专业中新开发的课程

农业技术指导 38 (含应用文写作) 19 19 …… …… (三)学期课程设置一览表

表3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学期课程设置表 成绩 学 时 数 课程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编号 合计 31156 31157 30531 入学教育 军训与军事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30581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556 31491 形势与政策 31492 2 30 30 1 1 √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26 26 2 √ 4 64 64 4 √ 1 3 3 学分 理论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学 教学 13 16 19 13 17 12 60 √ √ 3 考试 考查 √ √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 30 30 84 39 24 39 公共基础课 10

成绩 学 时 数 课程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编号 合计 学分 理论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学 教学 13 16 19 13 17 12 考试 考查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 31141 31142 31143 30526 31112 实用英语 31111 30567 31158 创业就业指导 毕业教育 小 计 30582 010101 130402 130520 130603 高等数学 植物与植物生理 土壤肥料 农业气象 植物保护 2 1 33 4 4 4 2 4 1 2 3 3 (园艺设施) 农业技术指导 130416 (含应用文写作) 小 计 130409 130410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作物栽培(校企合作) 蔬菜栽培 绿色有机农产品管理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 29 4 4 8 6 2 4 472 52 52 128 96 26 52 309 26 26 64 50 16 26 163 26 26 64 46 10 26 10 10 8 4 3 4 4 4 3 2 4 2 38 19 19 2 √ 26 30 592 64 52 52 26 64 30 32 57 57 26 30 380 64 36 32 16 52 0 22 29 39 182 16 20 10 12 30 10 28 18 2 14 4 4 2 15 4 4 2 2 √ √ 8 103 103 4 4 √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64 32 32 4 √ 体育与健康 3 96 6 90 2 2 2 √ √ √ √ √ √ √ √ 3 3 √ √ 职业基础课 130603-1 植物保护实训 130404 130406 010123 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农业实验与统计 现代农业设施 √ √ √ √ √ √ 职业核心课130611 010104 130313 130414 11

成绩 学 时 数 课程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编号 合计 学分 理论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学 教学 13 16 19 13 17 12 50 30 30 318 40 20 26 30 30 60 40 30 510 360 1138 20 10 2 2 4 √ 考试 考查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 130415 31159 30838 30873 30897 种子产业化技术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顶岗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小 计 6 2 17 12 1 66 4 2 2 1 1 2 90 60 510 360 30 1456 60 30 26 30 30 60 √ √ √ √ √ 9 25 4 2 010131 31426 31497 职业拓展课 30856 30892 植物组织培养 农机使用与管理 经济管理基础 创业就业教育专题 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公共选修课 √ √ √ √ √ √ √ √ √ 2 第2学期暑期进行 全院公选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第二、三、四学期开设,至少修8-12学分 小 计 合计 20-24 380-440 348-408 32 2900- 1325- 148-152 2960 2 26 6 1545 1385 25 25 25

八、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 学体系 课程名称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生态工能力培养目标与主要内容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农业园区规划布局学时建议 26 的能力 培养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应用能力 26 单项技能实训 程技术 作物栽培(校企合作) 蔬菜栽培 种子产业化培养主要从事大田作物绿色有机生产的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从事主要蔬菜作物绿色有机生产的技术应用能 培养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加工的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种64 46 40 12

技术 子科研、生产、加工及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 培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培养论文写作技能 360 510 30 专业技能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综合技 能实训 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社会实践 培养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可安排在暑期进行

九、毕业条件

1、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 职业核心课 职业拓展课 合计 要求学分数 2、证书要求 序号 1 2 3 33 29 66 20-24 148-152 考核项目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NCRE) 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考试(OSTA) 农业技术指导员 农艺工 蔬菜工 等级要求 B或A 级 四、六级 一级 考核发 证部门 教育部 教育部 教育部 考核 学期 3、4 3、4 2、3 类 型 必考 √ 鼓励 √ √ 学分 2 2 2 4 5 6 7 中级 三级 中级或高级 中级或高级 劳动与社保部 劳动与社保部 劳动与社保部 劳动与社保部 2、3 4 4 4 √ √ √ √ 2 2 2 2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