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琥珀(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5 琥 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琥珀 飒飒 拂拭 热辣辣 前俯后仰 淹没 澎湃 黏稠 推测 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一、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二、检查预习 琥珀 蝇 脂 掸 拭 辣 渗 澎湃 黏 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默读课文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2课时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教学目标 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教学重难点 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出示板书: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万年前炎夏,老象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形成) (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二、那么《琥珀》 起包裹在里头? 这课是按怎样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的顺序写的呢? 请你快速默读 可) 课文 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三、总结对比 投影出示板书: 顺序:《黄河象》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黄河象》 200万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四、读一读 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5.琥 珀 琥珀顺序: 想 ── 发现 ── 推理琥珀(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