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空压站试车方案_

来源:画鸵萌宠网
 Q/JJHG01-D.05-024-001

****有限公司

空压站试开车方案(试行)

编制: 校核: 审核: 批准:

2011年 月 日

一、目的

二、试车小组、试车负责人及参加试车的人员 三、试车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安全措施 四、试车所需准备工作及检查内容 五、试车工艺条件及控制指标 六、试车程序 七、事故处理

- 1 -

1、目的

检验机组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质量和机组性能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全厂仪表气管网、工厂空气管网进行吹扫。 2、试车小组、试车负责人及参加试车的人员

试车组织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制造厂家、设计单位组成,分工负责,层层把关,做到责任到人,组织严密,保障有力。 2.1 试车人员职责

试车领导小组:负责本次试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试车过程的安全工作,保证试车过程各项工作的落实。

操作运行组:负责试车过程的操作。接受组长的指挥命令要明确,执行指令要准确。试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程序,重视每一步操作,发现试车期间有各种异常现象及时向小组领导汇报并稳妥处理,杜绝误操作。

试车保障组:及时处理试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试车小组交办的临时任务,保证试车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试车期间的故障的抢修、检修和维护;负责试车期间物资供应;负责与各供应商联络工作;负责试车期间的后勤保障及宣传工作。 2.2试车人员组成 2.2.1试车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2.2操作运行组:* 2.2.3试车保障组

电 气:* 仪 表:*

设计单位: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 -

安 全:*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备厂家:*

3、试车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安全措施

3.1各机械设备、阀门安装、空压机进排气管安装到位。阀门方向正确,气体管路安装正确,电机、空压机联轴器对中检查合格,电机单试前联轴器脱开。 3.2进气管路经过清理、吹扫(不能有水),并在进气膨胀节处安装厂家提供滤网。 3.3冷却水来自生活用水管道,在公司东围墙变电站301处用约长300m左右、直径133mm的临时管路引至机组旁,经过压缩机各冷却器后的循环水排至空分装置路北的排水井内。冷却水管路连接正确,经过冲洗、试压。冷却水进冷却器前先经过冲洗干净,并加装临时不锈钢丝网(40目、确保管路干净后拆除)。 3.4仪表气管路安装完成,用随机小空压机组供仪表气(压力在4.0-8.0bar之间,并保证空压机正常运转用气)。与压缩机轴封气进气调节阀连接前需吹扫干净。 3.5油箱清理干净,用Mobil DTE light32号透平机油按要求加入油箱。 3.6排气消音器安装到位。

3.7中间冷却器冷凝水排放阀安装到位。

3.8电控、仪控准备完毕。主要包括:电动、气动阀门动作正常,正确;主电机、油泵电机转向正确。

3.9厂家现场服务人员确认具备试车条件。

3.10机组试车现场需用安全警戒线围起来,无关人员禁止入内;现场场地整洁,无安全隐患,消防器材齐全;参加试车人员全部经过培训,熟知操作法及本试车方案,并且劳保齐全。

3.11吹扫口有专人看守,防止吹出物伤人。 4、试车所需准备工作及检查内容 4.1开机前的准备

4.1.1控制盘温度在43℃以下。 4.1.2控制盘送电。

4.1.3联轴器加装必要润滑油。取下油泵进口处管接头,对油泵和进油管加油,

- 3 -

重新安装就位,拧紧管接头。

4.1.4检查控制盘设定点,并调整当前日期和时间。

4.1.5检查油温,低于23℃需启动油加热器给润滑油加热到23℃。 4.1.6密封气压力不小于0.4Mpa。 4.1.7手动盘车无卡阻现象,无异响。 4.2润滑系统第一次启动

4.2.1检查油箱内部,洁净无机械杂质,然后装上油箱盖。

4.2.2加油到油视镜正常范围内,正常运转时要随时注意油位补充加油。油标号为L-TSA32。 4.2.3向主油泵注油。

4.2.4启动辅助油泵,在确保油泵转向正确后,循环润滑油15分钟。 4.2.5检查润滑管路泄漏情况,并处理泄漏。 4.2.6核对控制盘显示屏上的油温和油压值。

4.2.7调节冷却水流量和压力控制阀,把油温和油压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5、试车工艺条件及控制指标

5.1公用设施

冷却水进口温度 ≤32 ℃ 冷却水出口温度 ≤40 ℃

5.2仪表气、润滑油 仪表气压力 0.4-0.6MPaG 仪表气用量 ≤1.5 m3/min

建议牌号 Mobil DTE light32号透平油 油加热器功率 2.5 kW

5.3电源 主电机电源 10000V 3Ph 50Hz 辅助设备电源 380V 3Ph 50Hz

5.4压缩机参数

型号 P600

排气量 7500 Nm3/h 排气压力 0.9 MPaG 排气温度 ≤40 ℃ 进气温度 27 ℃

大气压力 0.09667 MpaG

- 4 -

一级进气压力 98.55 kPaA(过滤器后) 相对湿度 79 % 主电机 1250 HP 辅助油泵电机 2.24 kW

流量调节范围 70-105%(放散阀未开时) 主油泵流量 84 L/min 辅助油泵流量 113.4 L/min 5.5其他运行指标(根据现场实际) 中间冷却器冷却水总流量 42 t/h 后冷却器冷却水流量 21 t/h 油冷却器冷却水流量 11 t/h 冷却水总流量 74 t/h

油箱油位低报警

最低油温 20 ℃ 允许启动油温 23 ℃

润滑油系统压力 1.7-2.1barg(0.20-0.23MPaG) 油过滤器最大压差 0.7 bar 低油压联锁 1.0 barg 辅助油泵启动压力 1.4 barg 辅助油泵关闭压力 2.5 barg 油冷却器出油温度 50-55 ℃ 报警油温 57 ℃ 停机联锁油温 60 ℃ 轴承进口油温 49-54 ℃ 油箱油温 ≤71 ℃

高速小齿轮转子振动值报警 22 μm 高速转子振动停机联锁 30 μm 低速小齿轮转子振动值报警 22 μm 低速转子振动停机联锁 30 μm

空气入口过滤器压差 1.27 kPa

6、试车程序 6.1电机空转

6.1.1接通电源,检查电源指示灯是否亮起。确认电机轴端润滑油加装好。 6.1.2移去联轴器的中间段,由厂家的人员检查电机的对中,启动并立即关掉电动机,检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当面对电机驱动轴方向看时电机应为逆时针旋转)。电机运行4小时,检验电机性能:绝缘、轴承温升、振动、电流、

- 5 -

电机定子等是否在要求范围内。

6.1.3检查辅助油泵是否开始运行,检查油泵驱动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当面对电机驱动轴方向看时电机应为顺时针旋转)。

6.1.4停止电机运转,间隔0.5小时以上再允许启动电机。电机性能检验后,恢复联轴器的中间段。

6.1.5检查空压机冷却水压力和流量、水流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2空压机试运转 6.2.1开机前的确认工作

6.2.1.1各机械设备、阀门安装、空气机进排气管安装到位。阀门(重点是放散阀、止回阀)方向正确,气体管路安装正确,电机、空压机联轴器联接正确,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6.2.1.2电控、仪控准备完毕。主要包括:电动、气动阀门动作正常,正确;厂家现场服务人员确认具备试车条件。 6.2.2开机前的准备 6.2.2.1控制盘送电。

6.2.2.2检查控制盘设定点,并调整当前日期和时间。 6.2.2.3主油泵进行以下操作: a. 拧开油泵入口处的管塞 b. 对油泵和油泵进油口注油。 c. 重新安装,并拧紧管塞。

6.2.2.4检查油温,低于23℃需启动油加热器给润滑油加热到23℃以上,将温度保持在38℃。

6.2.2.5密封气压力在设定值范围内(厂家现场调)。 6.2.2.6手动盘车无卡阻现象,无异响。

6.2.2.7向各级冷却器供水,全开进水、回水阀。 6.2.3手动第一次启动压缩机

6.2.3.1打开启动控制元件和气封管线气源开关。

6.2.3.2在PLC 触摸屏上点击“状态”按钮进入状态页面。

6.2.3.3在触摸屏上点击“主菜单”进入主菜单页面。点击“模式”按钮进入“模

- 6 -

式选择”页面。按箭头选择设置:进气阀为“自动控制模式”;放散阀为“自动控制模式”;开机模式为“手动开机关机”模式。

6.2.3.4按“菜单”键,按“1”键;拉出急停按钮,进入启动程序。

- 7 -

6.2.3.5按“启动”键,进入第一次启动程序。辅助油泵将启动,15分钟后,低油压报警、停机消除,油温超过23℃,电机自动启动。

6.2.3.6电机启动25秒后,控制盘检测油压。油压正常,辅助油泵关闭。如电机启动60秒后,油压低于设定值,则电机停机。

6.2.3.7空压机启动运行10分钟后,手动加载至第一级中冷器有空气排出,运行4小时;要时刻监测各技术参数,控制油温在49±5℃。若运行稳定,在逐步加载至主电机额定电流。

6.2.3.8放散阀处于手动状态,调节该阀门以控制空压机出口压力。 6.2.3.9满载后进气阀投自动,逐步升至额定排气压力,并作喘振测试。 6.2.3.10升至额定排气压力后,卸载放散阀投自动。

6.2.3.11停下机组准备进行自动启动试车(停车操作程序详见6.3停机操作 )。

6.2.4自动第一次启动压缩机

6.2.4.1准备阶段相同,但须设置开机模式为“自动开机关机”模式2或3。选择2可以用进气节流、基本模式、间歇模式、双重模式调节;选择3可以间歇模式、双重模式调节。

6.2.4.2按“菜单”键,按“1”键;拉出急停按钮,进入启动程序。 6.2.4.3按“启动”键,进入自动启动程序。辅助油泵将启动,15分钟后,低油压报警、停机消除,油温超过23℃,电机自动启动。 6.2.4.4用同样的方法对另一台机组进行试车。 6.2.5运行期间检查:

6.2.5.1调节中间冷却器进水阀,控制级间空气温度高于冷却水温度8℃。 6.2.5.2检查油箱油位,检查油温油压,调节冷却器冷却水进水阀,保持进入轴承油温为49±5℃。

6.2.5.3检查润滑油过滤器压差不超过0.7bar,否则更换油过滤器滤芯。 6.2.5.4检查保持中间冷却器冷凝水泄放阀连结排放。

6.2.5.5检查空气入口过滤器压差,不超过1.27kPa,否则更换过滤器滤芯。 6.2.5.6倾听机器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正常时,进排气阀发出清晰均匀起落声,气缸、连杆及轴承部分不应有敲击声,否则应停机检修。

- 8 -

6.2.5.7过2个小时内每半小时记录一次运行参数,之后每小时记录一次。 6.2.6仪表气的倒用

空压机正常启动后,缓慢将干燥器后空气切入仪表气系统,同时缓慢切断临时供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仪表气管道压力不得低于设定值。 6.2.7检测喘振功能

6.2.7.1确认出口截止阀关闭。

6.2.7.2按“菜单”键,按模式键,选择“控制模式”,按“设置”键及“确认”键,选择“卸载”,按“设置”“2”键及“回车”键,将放散阀设置为手动控制状态,通过缓慢关闭放散阀,提高压缩机排气压力,直到空压机喘振。此时系统确认喘振发生后,自动打开放散阀,同时发出声光报警。 6.2.7.3按“确认”和“复位”键,消除喘振。 6.3停机操作 6.3.1手动停机操作

6.3.1.1缓慢关闭空压机出口阀门,此时应以出口压力为根据,不得使之超压。 6.3.1.2按“停止”键,放散阀缓慢自动打开,进气阀缓慢自动关闭。 6.3.1.3大约30秒后,电机停机。 6.3.2自动关机操作

6.3.2.1按“菜单”键,按“模式”键,选择自动开机停机模式,当出口压力达到设定值时(0.8Mpa)系统自动关机:

6.3.2.2进气阀关闭,放散阀开启,空压机继续运行;如果系统压力在这样状态下持续运转30分钟而压力仍高于低压力设定值(0.8Mpa),系统将发出空压机停机指令。

6.3.2.3电机停机。 6.3.2.4辅助油泵启动。

6.3.2.5系统将在120秒后进行自动启动或持续停机状态。 6.3.2.6停机时间长于15分钟后辅助油泵关闭。 6.4紧急停机

6.4.1发生以下情况空压机将停机 6.4.1.1级间进气温度过高,高于51℃

- 9 -

6.4.1.2轴承进油温度过高,高于60℃ 6.4.1.3油压低于1.0barg

6.4.1.4低速小齿轮振动值超过30μm 6.4.1.5高速小齿轮振动值超过30μm 6.4.1.6电机定子温度高于155℃ 6.4.1.7冷却水压力低连锁暂时摘除 6.4.1.8控制盘芯片故障 6.4.1.9手动紧急停机 6.4.1.10电机电流传感器失灵 6.4.1.11油压变送器故障 6.4.1.12系统压力变送器故障 6.4.1.13低速小齿轮振动变送器故障 6.4.1.14高速小齿轮振动变送器故障 6.4.1.15排气压力变送器故障 6.4.1.16电机断电器跳闸 6.4.1.17电机定子温度变送器故障 6.4.2紧急停机过程 6.4.2.1电机停机

6.4.2.2停机警示灯闪烁,喇叭报警 6.4.2.3辅助油泵启动 6.4.2.4放散阀全开

6.4.2.5在确认故障停机后,按“确认”键消除声光报警。

6.4.2.6故障消除后,按“复位”键,电机处理于自动启动状态,120秒后,电机进入自动启动程序。如不再启动空压机,则辅助油泵在停机后运转15分钟后自动关闭。

6.4.2.7空压机停机后,应关闭所有气路阀门和冷却水系统阀门。并排放干净冷却水。

6.5试车后的工作

6.5.1检查确认空压机正常运转,符合设计要求。

- 10 -

6.5.2对出现松动或漏气、漏水的部位进行处理,并应再次试漏。 6.5.3排放掉所有水分。

6.5.4停止高、低压送电,并将高压柜小车拉出。 6.5.5检测油质,如不符合要求即更换。 6.5.6每周手动盘车一次。 7、事故处理

压缩机故障处理

1.故障 压缩机组不能启动 产生原因: 回路断路器跳开。 采取措施: 查明原因后,复位。 产生原因: 控制面板停机开关失效。 采取措施: 更换之。 产生原因: 不正确的设定点。 采取措施: 检查设定点,必要时更正。 产生原因: 压缩机跳机状况存在。 采取措施: 检查显示屏显示的跳机原因。更正之。 产生原因: 跳机后需要复位。 采取措施: 在控制面板上按“复位”键。 产生原因: 控制盘全部失效。 采取措施: 检查控制盘并与ELLIOTT公司联系。 2.故障: 控制盘显示屏一片空白。 - 11 -

产生原因: 控制盘没有通电。 采取措施: 给控制盘通电。 产生原因: 微电脑回路断路器跳开。 采取措施: 查明原因后复位。 产生原因: 操作面板须复位。 采取措施: 按“确认”键。 3.故障: 压缩机喘振。 产生原因: 空气系统有异物。 采取措施: 从空气系统中除去异物。

产生原因: 排气压力设定过高。 采取措施: 调整排气压力设定点到设计值。 产生原因: 最大马达电流设定不正确。 采取措施: 调整到设计点。 产生原因: 最小电流设定不正确。 采取措施: 把最小电流调离喘振点。 产生原因: 进气阀/导叶或卸荷阀处于手动状态。 采取措施: 检查阀的控制模式并改为自动模式。 产生原因: 排气压力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更换传感器。 4.故障: 压缩机不能达到设计排气压力。 产生原因: 排气压力设定值过低。

- 12 -

采取措施: 调整排气压力设定值到设计值。 产生原因: 卸荷阀处于手动状态。 采取措施: 检查阀的控制模式并改为自动模式。 产生原因: 排气压力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更换传感器。 产生原因: 空气系统需求过大。 采取措施: 启动另外一台压缩机。

5.故障: 主电机过载跳机和/或功率消耗持续增加。 产生原因: 马达电流设定过高。 采取措施: 调整到设计值。 产生原因: 进气阀/导叶处于手动状态。 采取措施: 检查阀的控制模式并改为自动模式。 产生原因: 马达电流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更换传感器。 6.故障: 控制系统不能检测喘振或指示灯指示假喘振。 产生原因: 排气压力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更换传感器。 产生原因: 厂用系统经历了一突然压降。 采取措施: 查明原因。 7.故障: 过量振动。 产生原因: 叶轮有摩擦。

- 13 -

采取措施: 查明并改正产生的原因;更换一新的平衡转子组。 产生原因: 叶轮粉尘积累过多。 采取措施: 清洗叶轮。 产生原因: 气流中含有水。 采取措施: 1。检查冷凝水泄放孔和“V”型槽。如果有堵塞就 必须清洗; 2.检查中间冷却器有无泄漏,必要时修理或更换管束。 产生原因: 轴封磨损或碳环损坏。 采取措施: 检查并修理碳环轴封。正确安装。 产生原因: 转子不平衡。 采取措施: 使其平衡。

产生原因: 不正确或失效的振动检测系统。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轴承过量磨损。 采取措施: 更换轴承。 产生原因: 联轴器轴心偏移。 采取措施: 校准轴心。 产生原因: 机体固定螺丝松动或断裂。 采取措施: 旋紧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齿轮齿损坏。 采取措施: 更换齿轮。

- 14 -

8.故障: 密封空气压力调节器释放过量空气。 产生原因: 碳环密封磨损或损坏。 采取措施: 假如密封空气压力大于20PSIG,则应更换碳封。 9.故障: 辅助油泵马达不能启动。 产生原因: 马达故障。 采取措施: 维修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辅助油泵马达过载跳机。 采取措施: 检查过载跳机原因后使之重新负载。 产生原因: 油压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数字输入输出继电器盘失效。 采取措施: 依照程序对其进行检测。 10.故障: 辅助油泵马达不能关闭。 产生原因: 看门狗计时器失效。 采取措施: 更换之。 产生原因: 油压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润滑油系统释放阀卡在开的位置。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调整润滑油系统释放阀。 产生原因: 主油泵磨损或失效。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 15 -

产生原因: 数字输入输出继电器板失效。 采取措施: 依照程序对其进行检测。 11.故障: 过高的润滑油温度 产生原因: 油冷却器流量控制阀没有正确调整。 采取措施: 正确调整该阀。 产生原因: 冷却水温度超过设计值。 采取措施: 降低冷却水温度。 产生原因: 油冷却器过脏。 采取措施: 清洗之。 产生原因: 油温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依照程序对其检测。 产生原因: 温控阀失效。 采取措施: 更换之。 12.故障: 润滑油压力过低 产生原因: 主油泵和/或辅助油泵失效。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释放阀失效或没有正确调整。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调整释放阀。 产生原因: 油泵进油管堵塞。 采取措施: 除去堵塞物。 产生原因: 有空气泄漏到油泵进油管。 采取措施: 修理泄漏处并在进油管加油。

- 16 -

产生原因: 油过滤器芯过脏。 采取措施: 更换之。 产生原因: 油压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依照程序检测该传感器。 13.故障: 进气阀不能操作或不稳定运行。 产生原因: 进气阀作用器空气管路有泄漏或有异物。 采取措施: 除去异物或对泄漏处进行修理。 产生原因: 进气阀作用器失效。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进气阀定位连杆卡住。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气源压力过低。 采取措施: 提高起源压力。 产生原因: 进气阀E/P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重新校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电流传感器失效或没有正确调整。 采取措施: 重新校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比例范围或复位没有正确设定。 采取措施: 改变设定点。 产生原因: 进气阀没有处于所须的控制模式。 采取措施: 改变到所须的模式。

- 17 -

产生原因: 控制管线管径太细。 采取措施: 改为3/8英寸外径的铜管或更大的。 14.故障: 卸荷阀不能操作或不稳定运行。 产生原因: 进气阀作用器空气管路有泄漏或有异物。 采取措施: 除去异物或对泄漏处进行修理。 产生原因: 卸荷阀作用器失效。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卸荷阀定位连杆卡住。 采取措施: 修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气源压力过低。 采取措施: 提高起源压力。 产生原因: 卸荷阀E/P传感器失效。 采取措施: 重新校准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比例范围或复位没有正确设定。 采取措施: 改变设定点。 产生原因: 卸荷阀没有处于所须的控制模式。 采取措施: 改变到所须的模式。 产生原因: 控制管线管径太细。 采取措施: 改为3/8英寸外径的铜管或更大的。

15.故障: 卸荷阀传感器或进气阀传感器 产生原因: 气源压力过低。

- 18 -

采取措施: 提高气源压力。 产生原因: 阀被卡住。 采取措施: 清洗或更换之。 产生原因: 膜片破裂造成泄漏。 采取措施: 更换之。 16. 故障: 报警喇叭失效。 产生原因: 输入输出继电器板失效。 采取措施: 依照程序检测。 产生原因: 喇叭坏了。 采取措施: 更换之。 现 象 干燥机故障排除 可 能 原 因 气动蝶阀故障 消声器大量跑气,或无再生气程控器或电磁阀损坏 单向阀故障 排出 流量控制阀开启有误 故 障 的 排 除 检查阀体胶圈是否损坏或更换新阀。 更换 检修或更换 检查 请确保讯号软管无弯折、无讯号压力或压力不够 堵塞或断裂。 同上 同上 装置无任何动电源没接通 检查线路 作 程控器或电磁阀损坏 更换 吸附剂破碎或除油除尘、压力降偏大。 更换吸附剂或滤芯。 滤芯堵塞。 检修除油器或过滤器。如吸附剂被油污染失效 果无,请增设。 检修冷却器。如果无,请进气温度过高 增设。 露点偏高 旁路阀漏气 检查旁路阀 再生气量太少 加大再生气量 工作压力过低 同上

- 19 -

干扰所致 显示输出不同电压异常 步 电源开关接触不良 固态继电器故障 重新启动 检查电压 更换 检修或更换

附件1:空分仪表空压站培训方案

附件2:空分仪表空压机水系统清洗方案 附件3:空分装置仪表气管线吹扫方案

附表1:空压站试车用工具和劳保 附表2:仪表空压站试车操作票 附表3:仪表空压站运行记录表 附表4:机组性能考核表

- 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