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2.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丁”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大肠杆菌细胞中不能进行这两个过程 B.能进行“乙→甲”过程的生物的核酸中含有5种碱基
C.假如丙所表示的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60个,且碱基可以任意排列,则理论上该分子有4100种
D.乙中共显示2个密码子,能特异性识别密码子的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与乙的相同
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型活细菌 ②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③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 ④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活细菌转化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有关遗传学发展史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推断染色体与基因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C.摩尔根等运用假说演绎法,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5.下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B.甲、乙两图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丙图BC段和DE段
C.图丁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b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的细胞 D.图丁c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甲细胞完成分裂后的子细胞
6.如图A、B、C、D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下列依图分析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d分别表示细胞个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若A表示精原细胞,A、B、C、D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细胞是A、C、D
C.图中着丝点分裂发生于细胞C形成细胞D的过程中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细胞B形成细胞C的过程中
7.调查人员对一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女性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弟弟 - + - + - - + + - A.该遗传病肯定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调查该病的发病方式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C.该女性与其祖母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添加物 D.该女性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8. 甲、乙、丙、丁为大肠杆菌的四个失去合成色氨酸能力的突变体。色氨酸A B C D E 合成的路径包含数个步骤及中间产物A、B、C、D、E。右表为添加各中间产 甲 十 — 十 — 十 物于没有色氨酸的培养基后,各突变体的生长情形,“十”表示能生长,“—”突 乙 — — 十 — — 变 表示不能生长。根据右表的结果判断,突变甲的代谢障碍发生在何处
丙 十 — 十 十 十 体 A.由C至D B.由A至B C.由D至A D.由B至E
丁 — — 十 — 十 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10.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诱导形成多倍体
B.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所以各组草莓幼苗数量应该相等
C.由实验结果可知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1d最容易成功 D.判断是否培育出四倍体的可靠方法是让四倍体草莓结出果实并与二倍体结出的果实比较
11.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有关的是
① 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② 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③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④ 含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⑤ 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 ①⑤ C.③④ D.④⑤ 12.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
35
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S和32
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
153235
B.如果用N、P、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没有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可在
1532
DNA中找到N和P
32
C. 用被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有放射性,该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是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D.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32有P
13. 某女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女子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6种 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后代的概率是3/5
14.假设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的体色由基因A(黑色)和a(白色)控制,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体X或Y上。现有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一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和一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基因型为Aa的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可以确定雄性动物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何种基因
B.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白色雄性个体,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Y染色体上
C.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黑色雄性个体,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X染色体上
D.让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可以确定亲本雄性动物的基因型 15.如图是两个家庭关于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H,隐性基因为h)的遗传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仅通过1号家庭系谱图,能判断出甲病和乙病是隐性遗传病
B.2号家庭中,Ⅱ1、Ⅱ2所生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概率为1/8
C.2号家庭中,所有2号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
D.若1号家庭Ⅱ2患甲病,则发病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
16.某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该小组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17.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右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多次测交后都发现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18.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19.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l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将分别是1:3,1:2:1和1:1
B.某理想的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将保持不变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均变小 D.无籽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的,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不能遗传下去
21.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2.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基因A、a控制,调查时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患者占3/4,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B.在患病的母亲样本中约有1/2为杂合子 C.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病 D.该调查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均为75%
23.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各种手段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 基因重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 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 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24.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2个磷酸二酯键
B.若图1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杂合子个体中图1的DNA片段,会产生3种不同的DNA片段
C.若需切割图2中的质粒以便于拼接目的基因D,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和MboⅠ
D.若用上述条件构建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并成功导入细菌体内,则此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
25.chl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l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chl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①、②过程一定要使用同一种限制酶
C.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连接酶 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 26.某环状双链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
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 a酶和b酶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 C.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4个 D.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可得到2种DNA片段
27.调查某豌豆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性状占50%,其余均为乙性状。若分别取足够多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甲性状相对于乙性状为隐性
B.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C.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性状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D.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28.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右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若有利基因的频率变化如曲线甲,那么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 2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将3只表现正常但产生过患
白化病火鸡的雄火鸡与多只正常雌火鸡(无亲缘关系)交配,共得到229只幼禽,其中有55只白化幼禽且均为雌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火鸡白化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 C.表现正常的幼禽基因型相同 D.表现白化的幼禽性染色体都是异型的
30.假设某逆转录RNA病毒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共含有碱基100个,其中A占19%、C占26%、G占32%。如果这个RNA片断首先通过逆转录形成了双链DNA片段,再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3个循环反应。则整个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 A.336 B.294 C.275 D.161
班级: 姓名: 分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填空题(40分)
31.(10分)人群的ABO血型是由I、I和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I、I对i均为显性,I与I为共显性,例如基因型II的血型表现为AB型。下图为某家族血型遗传家系图。请回答: (1)图中Ⅰ1和Ⅱ3的血型为O型,Ⅰ2、Ⅱ1和Ⅱ2的血型为B型。请判断控制血型的基因位 (常/性)染色体上,依据 。
(2)Ⅱ2与一个血型为A型的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了一个血型为O型且患血友病(设基因为h)的儿子。
①若这对夫妇再生育子女,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子女ABO血型的可能情况。
HB
②Ⅱ2精巢中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i与X发生组合的时期是 ,I与I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其基因型为 。
③若他们再生一个儿子,是血型为B型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
32.(10分)mtDNA是存在于人类细胞线粒体中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控制合成蛋白质的功能。mtDNA的类型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现用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和N切割某人的mtDNA(限制酶M和N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1所示),然后通过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通电状态下,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在琼脂中的移动距离不同从而被分离),分析后得到下表。
凝胶电泳结果(1kb=1000对碱基) (数字表示该片段的存在以及数量) 分子量(kb) 酶M 酶N 酶M+酶N 1.0 1 1 2.0 1 3.0 1 4.0 1 5.0 1 6.0 1 7.0 1 9.0 1 10.0 1
BB
AB
A
B
A
B
A
图1
(1)该mtDNA的长度为___________kb。在该DNA分子中,M酶与N酶的切割位点分别有_________个。
(2)M酶与N酶切出的能相互粘连的末端能在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相互连接,请将连接的结果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后的序列________(是/否)可以用M酶、N酶进行切割,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为真核细胞的某基因的结构图以及限制酶M和N的切割位点。现用酶切法直接从供体细胞中切割图2中的基因从而获得目的基因,可选用酶______________来切割。这个方法虽然操作方便,但切割下的基因中含有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区域。因此,目前往往采用逆转录的人工合成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4)已知图2中Ⅱ区的碱基数是2000个,其中阴影区域碱基数是800个,空白区域中G 和C的总数共有400个,则由该区转录的成熟mRNA中A和U总数是_____________。 33.(10分)右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6)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 F、f,G、g 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现挑选相应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已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细胞正处于某个分裂过程中,据图判断该细胞应处于___________分裂时期,该时期细胞核内有_________个DNA分子。
(2)F1的高度是___________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总为2/7,请推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种植物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已知其中一对是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D、d, 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则叶缘光滑的植物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____________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D A B B D C A D C C D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B B B D C D B B C C D A
31.(10分)
(1)常 若IB 或i位于X 染色体上,则Ⅱ1和Ⅱ3的血型都为B型;若IB或i位于Y 染色体上,则Ⅱ1的血型不可能为B型 (2分) (2)①图解(2分)
②减数分裂后期Ⅰ 减数分裂后期Ⅱ IBXH、iY或IBY、iXH(全对给2分) ③1/8
32.(10分)
(1)16kb 3、2;
(2)DNA连接酶 否 连接后的序列不是M酶和N酶所能识别的特定碱基序列(2分) (3) N 从表达该基因的细胞中分离出m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单链DNA,再经过复制形成双链DNA(2分) (4)400 33.(10分)
(1)减数第一次 12 (2)45 3/8
(3)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4)aadd
答案一:自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答案二:测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