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

来源:画鸵萌宠网
电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电的安全使用

授课对象:八年级

授课时间: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电的安全使用》是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第7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本节课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触电事故和安全用电常识。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几经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对家庭电路也有所了解,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清楚领会安全电流等基本知识,并且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推论,但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加强自身理解能力,通过互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

学生建构起科学的用电常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能规范用电,同时也能对他人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般情况下的安全电流和电压。

2、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

3、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安全用点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在生活中安全用电,同时对她人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安全用电的原则

五、教学难点: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些美丽的夜景图片)自 发明了电以后,我们的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的生活已经缺少不了电的存在,像我们的教室中所用的电灯、电扇等都需要电来使它们工作,电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欣赏到这么美的夜景,但如果使用不当,却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展示触电事故图片)所以很多人对电畏之如虎,称之为“电老虎”。可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人就在高达10KV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它告诉我们只要掌握规律,了解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并规范操作,完全可以让它变成“没牙的老虎”。那么,怎样做才能拔掉老虎的牙齿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电的安全使用)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安全电流与安全电压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不可少的要使用电,那么在用电过程中,你们最害怕什么呢?

(学生回答: 触电)

追问:那么什么叫触电呢?是不是你一接触到电就叫触电呢?触电是指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的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因为人体也是导体,是可以连接成电路的,因此就会有电流通过,那么是不是有电流通过人就一定会受伤甚至死亡呢?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看看课本128页上的表格,表格显示了不同电流值与相应人体的反应,通过表格,大

家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呢?

生1:极小的电流(100-200微安)可以治病

生2:一般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 mA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师:大家总结的非常好,其实通过这个表格我们还可以看出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造成的危害程度也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和什么有关?

生:通过人体电流大小决定于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

师:对 根据I=U/R,1-6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效果是无害的刺痛。25-29毫安是生死边界。因此安全电流为24毫安,而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的取值范围为1000-2000欧,由此可知安全电压是:U=IR=0.024安培×1500欧姆=36伏特。但是不同的人电阻时不一样的,所以触电死亡的电压也不同,我们一般认为不高于36伏的电压为安全电压。低于36伏的电压一定安全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电阻也是不同的。在潮湿环境中,人体的电阻会变小,安全电压会降到24伏甚至12伏以下。所以安全电压并非绝对安全。

2、触电事故的发生

上节课我们学习过家庭电路,了解到家庭电路的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60伏,远远超过安全电压。它们是低电压,但远远超过了安全电压,所以不注意安全,就会造成触电事故,触电大多数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而有大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那么触电事故一般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同学们看一下p128面的图4-64:人站在地上,单手接触火线触电,这个是什么原因呢?

生:猜测各种原因

师:这是因为人体跟火线和大地构成一个回路,造成大电流通过人体,从而产生触电。 师:接着看一下图4-65:人站在地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导致触电,这是因为火线、人和零线构成回路而触电,人相当于一个电阻接入电路。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早已大

大超过了安全电压。思考这两种触电形式,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是只接触火线,一个是接触了两根线。

师:对,观察的很仔细,非常棒,其实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触电方式,分别叫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通过名称,大家应该很容易就分辨出哪一个是单线哪一个是双线了吧?

生:前一个是单线,后一个是双线。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单线触电其实就是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经地线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那么双线触电就是站在绝缘体上的人若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另一根线(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这两种触电形式其实都是低压触电,还有一种触电形式叫做高压触电,高压线或高压设备的电压常达几十千伏甚至几百千伏,人体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它,但只要靠近它就会触电。像一般我们在高压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标志(出示高压标志),大家要保持警惕,对于高压触电,也有两种形式:

高压电弧触电:高压使空气电离变成导体,高压线、空气、人体构成通路。 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线断头掉落在地,离断头远近不同的点之间有电压,当脚步一前一后垮开时,两脚之间就有电压,造成触电。

大家在遇到高压输出装置时要注意,思考一下:当你走路时突然一条高压线落在你跟前该怎么办?

生:避开,绕道走。

师:其实这样是不可以的,人离开高压线的距离不同,电压也不同,所以人跨开步子,造成了电压差,产生了强大的电流,人就触电了。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单脚或双脚并拢后跳离高压线,然后报警请专业人员前来检修。大家以后遇到这些情况要注意好这些。

(三)总结归纳——得出安全用电原则

通过刚刚我们介绍过的低压和高压触电,我们就可以知道安全用电的原则就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安全电压的带电体除外),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了解这个原则后,我们一起来看看p129面的图示,总结一些比较实用的生活中用电的注意事项:

①注意防止接触带电的金属,将插头插入电源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 ②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湿手碰开关。 ③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④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请同学们回到家里检查哪些用电 器有金属外壳,把没有接地的,想办法接地。

⑤铁丝不能缠在电线上,不在电线上晾衣服。

由以上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用电时要警惕什么情况呢? 本来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是绝缘的物体的却不绝缘了。如果真的有人触电了的话,不要惊慌,切断电源,用绝缘棒挑开电线(切不可盲目上前拉触电的人)。触电会造成人呼吸困难,所以应疏松衣服,并进行人工呼吸急救。为了不出现这样的触电事故,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安全隐患,搜集一下家庭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回家认真观察和检查自己家中是否存在触电隐患或家用电器使用不当的地方,并向父母提出排除隐患的措施和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要在生活中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达标练习

请同学们起来说一说自己碰到或者听到的关于触电而造成的一些事故,并想一想如何防范这些事故的发生。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搜集资料,完成《家庭安全用电的研究》这一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人体的安全电压

二、触电的形式:“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高压触电”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三、安全用电原则:

四、触电的急救方法

课后习题

1、提问:人体接触220V裸线触电,而鸟儿2脚站在高压裸电线上却相安无事,这是为什么?( )

A、鸟儿电阻小

B、鸟儿干燥不导电

C、鸟儿两只脚在同一根线上

D、鸟儿体积小

2、下列关于人体触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B.只有高压电才会发生触电事故,低压电路不会触电

C.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把他拉开,使他脱离电源

D.高压电不但接触会触电,就是靠近它也会发生触电事故

3、发现触电情况时,下面哪种措施比较有效?( )

A.用湿木棍打开电线. B.迅速拉下开关,切断电源.

C.用手直接把触电者拉离电源. D.找医务人员处理.

4、为了用电安全,下列注意点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准用剪刀或绝缘柄破损的钳子剪带电的导线

B.不准在电线上晾衣服

C.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电源

D.发现输电线的断头落在地上,不要走近,更不准去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