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95110) 本方案适用于商学院
为规范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课程学习
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见下表: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002011 英语 002012 政治理论 公 共 课 003001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003002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003003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153001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领 域 主 干 课 153002 农村社会发展案例研究 153003 现代经济理论(任选) 153004 现代管理学(任选)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学分 及周学时 备注 时 Ⅰ Ⅱ Ⅲ Ⅳ 36 2 2 36 54 54 54 54 54 36 36 2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6学 分 不记学分 6-8学 分 8-10学分 13学分 153005 涉农产业组织与管理(任选) 36 153006 农村财务管理 153007 农产品营销 选 修 课 153008 农村金融研究 153009 农村调查研究方法 153010 农业资源与区域发展 153011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 36 36 36 36 36 36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校外实践研究 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应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必修环节 中期报告(或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
四、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论文选题应有一定难度、理论联系
实际、先进性和足够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或调研报告。
2、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153001 课程名称: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总 学 时:354 学 分: 3 开课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开设学期:1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生的领域主干课程。它主要讲授农村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展观和发展实践。教学目的主要是增进学生对于农村社会发展进程的全面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特殊历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教学内容: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介绍,包括农村发展理论概述;现代化、后现代化理论重点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理论;城市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综合发展理论等。第二部分是中国农村发展实践分析,包括农村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农村政治发展和乡村治理结构;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教育与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内部分
化和农村贫困等。第三部分是他山之石,介绍发达国家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实践与经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农村发展概论》 陶佩君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2、《农村社会发展论》周沛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3、《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程淑兰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参与式发展概论》 李小云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5、《谁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李小云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6、《发展经济学》 齐良书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年10月
7、《农村发展研究》 叶敬忠 等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8、吴忠民、刘祖云主编:《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课程编号:003002 课程名称: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总 学 时:36 学 分: 2 开课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开设学期:1
教学目的:“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是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研究和解决农业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农业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第二部分是政策学概论,主要介绍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涉农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第三部分为三农政策分论,主要介绍涉农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具体的政策,包括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有关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钟甫宁主编,《农村政策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张文方,卞新民主编,《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3、陈文宽主编,《农业政策与法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4、吕江文、冯中朝主编,《农村政策通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 5、www.agri.gov.cn
6、http://www.china-njx.com/zcfg.htm 7、http://www.jsnw.gov.cn/db_fg/ 8、www.cast.net.cn 9、www.ylnykj.com 10、www.nastz.org.cn/
课程编号:153008 课程名称: 农村金融专题研究 总 学 时:36 学 分: 2 开课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开设学期:2
教学目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没有发达的农村金融便没有发达的农村经济\",所以研究如何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新的农村金融组织,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课程是让学生掌握农村金融学、货币信用理论基本原理,研究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农村金融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当前主要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了解农村金融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热点问题;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运用农村金融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探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和策略。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农村金融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包括对农村金融现状的供求分析;对农村正规金融的分析;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分析;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绩效提高和变革模式的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营状况的调查等。第三部分是农村金融发展政策,包括农村金融监管;农村金融风险分析与预警及防范;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和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健全农业保险、加快农村金融立法等。最后介绍国际上农村金融的相关内容,如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调整、合作金融运营框架、小额信贷和妇女金融的开展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农村金融学》,何广文,中国金融出版社
2、《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市场化研究》,李树生,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3、《现代农村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4、《农村金融学》,邹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