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影视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来源:画鸵萌宠网


《影视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赏析管弦乐合奏曲《日出》

(2)欣赏动画配乐《悍牛与牧童》

2.内容解析

(1)这首管弦乐合奏曲选自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始段落,曲名为《日出》,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这段音乐仅短短一分三十八秒的时间, 开始的段落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作者用了就把日出景象刻画的形似通真,粗细相间的音乐线条展现了强大气势和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段音乐被多部影视作品所采用,也经常被喜爱音响的人们作为试机音乐播放。

(2)《悍牛与牧童》是一部电影动画片,有完整的配乐,动画片的情节与音乐始终紧密结合,音乐描绘了牧童驯服悍牛的整个过程。作品给人的启迪是:人与动物、大自然之间如何和谐而质朴地相处。作者运用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在作品中将不同的人声当作乐器使用,这样就使人声与多种乐器形成不同组合,造成多种音色的交织与变化,再加上打击乐器的表现作用,使音乐与画面、情节紧密配合相得益彰。其中人声、放牧时的吆喝声、看热闹的喧闹声,以及特色乐器的运用,如古琴、埙、独弦琴等,均对场景的描绘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作曲家精心创作与设计的结果。音乐力度的变化对比对整个动画片《悍牛与

牧童》的剧情发展,起了贯穿全局的作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听、看等实践活动,体验音乐的壮丽美、作品的内涵美,并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日出》,了解标题音乐的体裁,并感受各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变化发展。

(3)在欣赏动画片《悍牛与牧童》配乐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并通过实践练习配乐。

2.目标解析

(1)本节课主要以听赏和分析音乐作品为主,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器乐曲的不同表现方式。作品中融合了相关的美术摄影、动画配音等元素,教师要结合文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2)《日出》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通过教师介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题性音乐的体裁,如交响诗、组曲等。交响诗是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一种描写性的大型管弦乐曲,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交响诗内容富有诗意,具有描写性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等特点。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要仔细聆听音乐中的乐器音色带来的不同效果,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出发,

感受各种乐器是如何表现音乐的画面感和意境的。

(3)《悍牛与牧童》作为一部动画片配乐,教师要让学生完整欣赏影片,并在欣赏之前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作品的表现手法,认真欣赏影片的同时结合故事的情节发展,主动思考乐器、人声混合在一起的音色特点给作品带来的影响力,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作品要表达的内涵,教师再结合欣赏内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进行创造与配乐的相关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

(1)在欣赏《悍牛与牧童》配乐的过程中,能结合画面内容分析乐器音色与人声的加入给故事内容的发展带来的作用。

(2)通过音乐作品欣赏,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主,教师通过用深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将学生快速带入角色。通过讲解法、讨论法、欣赏法、启发式提问、思考与练习进行实践创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已达到更好地课堂气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欣赏《日出》

(1)欣赏描绘日出景色的相关图片。

师:日出的图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导,让学生从视觉出发主动思考问题,并对接下来的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2)结合图片聆听音乐《日出》。学生听赏,并思考音乐中出现的乐器。

(3)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4)简单介绍标题音乐的体裁之一:交响诗

(5)复听乐曲,分析曲式和音乐中的乐器音色。

师: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他们是如何表现音乐情绪的?

学生讨论,思考各乐器的音色在作品中的特点及运用效果。

(6)曲式分析。在这段音乐中,主题旋律出现了三次,但每一次出现后,紧接的音响都不完全相同,这是合头变尾的作曲手法。这段音乐的力度变化很丰富,音诗以管风琴把低沉的C音延长了四个小节而开始,由此引出了大自然的动机,四支小号奏出C-G-C,接着是大调和小调戏剧性地交替,由定音鼓敲出雷鸣般的三连音。在管风琴奏出最后一个音符时达到了高潮。在管风琴和其他低音乐器悸动的C大调低回鸣响中,大鼓镇定地打出了节奏,随之响起的是庄严亮丽的小号。没有无谓的感伤,没有含混的眼神,没有拖沓的脚步。

(7)再次聆听乐曲,体会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赏析《悍牛与牧童》动画配音

(1)播放插图。学生思考并回答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2)欣赏动画片《悍牛与牧童》(只放画面)

师:看到画面,你能猜想一下发生了什么故事吗?画面有没有缺少点什么?

学生讨论。

(3)再次播放动画片《悍牛与牧童》及配乐。

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答: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师:这些声音元素的加入给故事内容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生答:刻画人物角色,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播放四幅剧情图片)

师:为什么这样安排?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生答。

师:壮汉们驯服不了牛时,音乐是如何表现的。

生:音乐极不协合,旋律出现了半音关系。

师:牧童驯服了牛时,音乐又是如何变化的。

生:音乐平稳流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师:为什么牧童会驯服了牛,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人与动物要沟通,人要发解动物,爱护动物,带给我们最深的是人与动物、大自然间的和谐与质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5)介绍作曲家瞿小松。

3.实践与创造

(1)分组讨论,为画面配乐。

出示三首不同的音乐和画面,通过聆听和观看引导学生思考,积极交流。(课件演示)

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2)聆听音乐,为影视画面配选合适的音乐。

(3)推荐几部音乐和内容都很精彩的影片。

4.互动交流,延伸拓展

(1)师生共同探讨音乐为什么会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提醒学生要根据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作为切入点思考这个问题)

(2)谈谈影视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5.教师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