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为新中国动画的繁荣时期,时间范围为1960年至1965年,该时期的动画创作形式多样,有剪纸、木偶、水墨,折纸等,题材也极为丰富和多样化。创作了一批高水平的经典动画片,此外,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电影与政治的复杂联系体现在不同的领域,包括动画片。
第三阶段为中国动画的“劫难”时期,时间范围为1966年至1976年,1966年“文革”爆发,造成10年动乱。“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贯穿整个文艺创作领域,“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动画艺术遭到重创,美术电影被污蔑成“群魔乱舞,毒草丛生”,即使是现在主义作品也被看成是“丑化新时期儿童形象”,美术电影工作者遭受打击迫害。
第四阶段为中国动画的再发展期,时间在1977年以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我国动画片在世界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举步艰难。
在经历了这四个阶段,我们可以了解到第二阶段的中国动画片在短时间内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在于:①以儿童为本的观众意识。②计划经济背景下人力和物力的保障。③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艺术的高质量,而如今我国具有影响力的动画却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①计划经济的体制制约了动画片的发展。②动画片的的生产单位本身缺乏进行大规模生产动画片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生产能力。③八十年代以来,在沿海一带以外方独贸或中外合贸的方式兴办起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这些公司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动画片工作者,使本来严重缺员的中国动画业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动画风光不在、从故事情节、人物设置、画面摄影、流程工艺模仿照搬日本,欧美之作缺乏以往具有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作品,不管是观众的认可程度,还是艺术成就都已大不如前。在目前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中国动画产业应该加强创新,不断提高动画技巧,多吸收一些有能力和才干的工作人员,在配音方面也要加强培训,更加有着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理念,争取在未来能够在动画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