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健康知识宣传

来源:画鸵萌宠网


基本卫生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个人卫生要做到“五要”、“六不”

五要是:要定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服、勤洗澡,要勤剪指甲(洗手),要勤理发。

六不是: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用公共毛巾茶杯,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保护视力,坚持“二要”、“二不要”、“三个一”

二要是:看书写字,坐的姿势要端正;眼与书本或作业本距离要保持一市尺左右。

二不要: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眼睛过度疲劳;不要在光线过弱或过强的地方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时或躺着看书。

三个一:看书写字眼离书本一市尺,胸离桌缘一拳,手握钢笔手指离笔尖一寸。

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主要作用: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活跃气血,改善神经营养,迅速消除眼睛的疲劳。

做操要求:1、手要保持清洁,指甲要经常剪短;2、坐姿要端正(腿要放平,双手放在腿上);

1

3、双眼自然闭合;4、全身肌肉要放松;5、呼吸要自如;6、穴位要准确;7、手法要适宜;8、拍节要一致。

手法适中:按揉轻重以感到酸胀为宜;第一、三节先向内后向外,旋转的幅度不要太大,第三节最好以食指尖按揉;第二节先下后上,一下一上为一拍。

注意事项:面部有疮疖或眼睛急性炎症暂不做。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是由病源微生物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因为这类疾病有传染性,能由病人传给健康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学校常见的传染病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呼吸道传染病:白喉、麻疹、百日咳、水痘、腮腺炎及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感冒。二、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脊髓灰白质炎、霍乱、伤寒。

三、病媒昆虫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染病的病人或有病的动物,身体里含有病原体。不断地把病原体排来成为传染病的来源叫传染源。传染源除病人外,还有体内带有病原体但不发病的人叫带菌者。也成为大量散布病原体的传染源。

2

传播途径:渍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到进入健康人体内一般经过以下几条途径:

① 水和食物传播:主要是经手、苍蝇、食具、水污染食物;如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肝炎、伤寒、急性胃肠炎、脊髓灰白质炎等。

② 空气飞沫传染: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随飞沫、痰液、唾沫排到空气里,如麻疹、白喉、流感、流脑等。

③ 昆虫传播:如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虱子传播斑疹伤寒和回归热。

④ 接触传染:有些病是由于同带有病原体的水、病人或病人使用过的物品直接接触而传染的。如钩端螺旋体病、红眼病(流行性结膜炎)、疥疮等。

易感人群:对病原体有感受性而缺乏免疫力的叫做易感人群,传染病在易感性高的人群中容易流行,学校儿童、青少年大部分是易感者,因为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免疫机制尚未健全。人群又比较集中,预防接种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学校内传染病容易发生局部流行。

预防方法: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造成流行病的三个环节采取如下措施:

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3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学校环境清洁卫生,湿式打扫,防止灰尘飞扬,下课后开窗换气,减低空气中含菌数量。

树立良好卫生习惯,使用个人毛巾、牙刷、口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和苍蝇叮爬过的食品,防止病从口入。在个人卫生习惯上,要求做到五勤六不。保护易感者,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根据季节进行预防接种。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